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1109号提案的答复

2025-11-10 16:47 来源: 上海市文旅局

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

第1109号提案的答复

  办理结果:解决采纳

  王彦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以优质文化创造赋能城市消费,助力上海打造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答复意见函告如下:

  上海市全国演出市场头部城市,大型演出领跑全国,专业剧场名作荟萃,“音乐剧之都”“喜剧之都”日益稳固,演艺新空间创新发展,旅游演艺引来大客流,数字演艺引领未来,2024年共举办营业性演出57238场(不包含娱乐场所演出),票房约51.7亿元,接待观众2545.0万人次,同比去年分别增长25.2%,56.2%,28.1%,其中演唱会、音乐节等大型营业性演出281场,同比增长44.8%,各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上海正逐步向亚洲演艺之都的目标持续迈进。

  如您所说,在演出市场繁荣发展的同时,我们在基础数据构建、对外内容宣推、驻场演出打造方面还存在不足。我们将从三个方面,补强短板、做强长板,持续发力:

  一、整合全域文旅资源,打造“沪小游”数字智能体

  今年3月,市文旅局推出“沪小游”app,整合文旅领域26个大类、63个小类资源,实现全市演出、展览、赛事、非遗、citywalk、文博场馆等文旅全要素综合集成,城市服务“一图通览”、文旅资源“一键调用”。“沪小游”基于上海市文旅资源空间数据库,实现上海旅游资源景区景点可视化呈现,提供可视化城市导览服务,实现信息服务向时空交互旅游的跨越。

  “沪小游”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话解析用户需求,提供面向不同游客的个性化智慧服务,推动文旅资源与需求的精准化匹配。同时支持中英双语问答,支持按日期、主题、区域等多维度智能筛选,全面呈现背景介绍、相关设施、资源地址、票价、评分等详情信息,满足游客认知需求,资源页面实用展示游览路线、旅游方式、最佳游览时节等游览攻略,助力游客轻松规划,打通吃住行游购娱和公共设施各个环节,实现周边资源一键调用。

  二、持续优化双语服务,营造方便快捷环境

  上海各大文化场馆不断提升完善演艺基础设施的国际友好型体验。一是完善文化地标场所英文标识。上海大剧院、上海文化广场、上海音乐厅、美琪大戏院、艺海剧院、兰心大戏院等剧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上海马戏城、上海木偶剧团仙乐斯广场剧场均实现中英双语标识覆盖,让不同语言背景的观众都能轻松理解、自在观演,构建起无语言障碍的观演环境。未来,各文化场馆还将进一步完善无障碍通道、电梯、卫生间设施,增加英语和图形化标识,开发多语言剧院APP,提供实时导航、演出剧目介绍。二是提升票务服务国际化。为提升入境游客支付便利性,2024年起上海音乐厅联合携程集团,推出境外游客融合服务平台,成为全国首个上线境外游客融合服务平台的剧场。上海大剧院、上海文化广场、美琪大戏院、艺海剧院、兰心大戏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海国际舞蹈中心线下票务中心现场支持英文购票咨询及Visa、MasterCard、American Express等多种国际信用卡支付功能,为外籍观众提供安心便捷的线下购票体验;部分文化场馆与smart上海、247tickets、That's Shanghai英文平台合作售票,并与支付宝合作,实现阿里境外app直接付款,构建并形成覆盖“信息传播—购票服务”的线上演出服务国际化推广矩阵,多维度提升国际观众的参与感与体验感。未来,艺海剧院、兰心大戏院等文化场馆还将提供多语言购票界面,拓展国际支付方式,接入支持更多国家和地区的本地支付方式;同时与国际票务平台合作,拓宽海外购票渠道;设置中英文双语客服及外籍观众专享票务咨询,优化官网和小程序的AI实时翻译功能,提升信息获取便捷性。三是丰富对外宣传路径。2024年7月23日上海大剧院官网焕新回归,中英双语界面,让国际观众实现零障碍体验浏览,回味舞台精彩瞬间,直达线上文创商城。2024年上海音乐厅视频品牌“上台”首次公开发起“演奏者”全球征集活动,进一步推进中外文化沟通交流,该品牌荣获2024年度上海市“银鸽奖”。上海文广演艺集团以上海国际魔术周、“金玉兰”上海国际木偶艺术节、“上海当代戏剧节”(Shanghai Contemporary Theatre Festival,简称:ACT)等节展项目搭建中外艺术家、剧院、艺术节等同行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打造专业类“演、评、坊、谈、交易”等全链条盛会。未来,上海文化广场等文化场馆将着手筹备升级英文官网,通过提供演出信息、票务服务、场馆介绍等内容的英文版本,一方面满足英语用户的需求,为在沪外籍人士、国际游客及全球艺术爱好者提供便捷的信息渠道,增强场馆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扩大潜在受众群体,吸引国际赞助商或合作伙伴,提升场馆商业价值。

  市政府外办正会同市人大外事委、市语委办开展上海市重要公共场所外语标识建设与管理专项调研,并根据调研情况,探索研究制定《上海市重要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管理规定》和《上海市重要公共场所外语标识译写标准》两部文件。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一是全面梳理全国各省涉及重要公共场所外文标识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形成专题知识储备。挖掘分析纽伦巴东等国际一线城市在城市语言景观建设、外语标识译写、语言使用管理规范等方面的典型案例与实践,形成国际经验案例集。赴本市地标性文化场所、交通枢纽、重点商圈、核心景区、医院等重要公共场所开展走访调研,重点排摸外语标识缺失、译写不规范等典型问题。并与专家学者、外籍人员代表、行业协会代表等座谈交流,听取现状与需求,形成调研报告。

  二是以外文、法学、公共管理等各领域专家为基础,组建本市重要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管理规定及译写标准制定专家库,开展专题研讨和论证,形成制定两部文件的基本设想及草案。在市人大外事委和市语委支持指导下,探索出台《上海市重要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管理规定》和《上海市重要公共场所外语标识译写标准》。

  三是根据规范及译写标准开展集中整治。根据两部文件指导本市重点商圈、旅游景区、交通枢纽、文化场所、银行、医院、酒店等重要公共场所的管理部门及市场运营主体逐一补齐缺失的外语标识,对译写错误及时改正。在全市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管理体系。

  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积极用好国家移民局支持上海移民和出入境便利政策措施,为外籍演艺人才提供出入境、停居留和永久居留等便利。一是在入境方面,对于急需来华从事涉外演出的外籍演艺人员,来不及在境外办妥签证的,可凭邀请函件等相关证明材料向本市口岸签证机关申办口岸签证后入境,有效解决入境需求。二是在工作居留方面,对于入境完成涉外营业性演出、时装表演、拍摄影片等短期工作任务的外籍人员,可办理有效期90日的工作类居留许可;对于从事长期涉外营业性演出的外籍演艺人员,可凭文旅部门出具的营业性演出准予许可决定办理长期的工作类居留许可。三是在永久居留方面,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格莱美音乐奖等国际知名文化艺术奖项的外籍顶尖文化人才,可按规定直接申请永久居留。

  上海海关大力支持本市文化演出行业发展,采取多种措施为文化演出人员及物资提供通关便利:在政策指导上“跨前一步”,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与组委会、主办方、运输代理等保持密切沟通,梳理堵点难点问题,确保多方联动、信息共享,提前做好通关服务保障个性化预案;及时响应企业诉求,设立申报绿色通道,以“提前预约、随到随报、即审即放”等方式全天候服务保障人员及物资通关,优化流程衔接,提升通关时效。

  三、积极打造驻场演出,“演艺+消费”持续发力

  上海加强运用文化新质生产力的能量,打造驻场演艺新亮点。一是加大力度持续引进国际顶级演艺机构、演艺人才。2016年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引入全球沉浸式戏剧顶尖项目《不眠之夜》,作为全球沉浸式剧场及娱乐体验的领航者,八年驻演接待来自全球各地观众超62万人,其中跨省市及境外游客占比高达60%,长期位居各大国际旅游服务网站演出展览类目前列,持续领跑中国沉浸式演艺产业赛道,入选文旅部《2023全国演出市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优秀演出项目名录》。2025年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再次联合国际力量,基于《英雄联盟》宇宙及动画剧集《双城之战》推出《双城之战》沉浸式音乐现场(Arcane Immersive)吸引全球粉丝,计划于今年在上海全球首演。原版音乐剧《SIX》,作为上海广播电视台旗下驻演品牌“SEE YOU IN SHANGHAI上海见!”的首批项目,已于5月21日在上海美琪大戏院首演,开启中国首秀。为进一步提升该项目知名度,上海音乐剧艺术中心将与上海在地文化结合,联动淮海中路等核心商圈开展多个线上线下推广活动,结合潮流、美妆、音乐等多元兴趣爱好,吸引泛文化和年轻群体。二是进一步挖掘兼具中华文明特质、上海特质以及国际传播力的驻场演出。杂技剧《战上海》入选文旅部《2023全国演出市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十大精品演出项目》,计划今年推出红色文旅驻演项目,将结合展陈、赏析、党课等打造红色文旅线路,形成区域联动效应,实现红色题材文艺精品与文旅产业双向赋能。旅游演出《时空之旅》入选文旅部《2023全国演出市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优秀演出项目名录》,截至2024年底共演出6167场,接待中外观众590万人次,实现票房收入7.7亿元。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朱鹮》2021年7月起在上海美琪大戏院开启驻场演出,共计演出166场,上座率达95%,观演人数超20万人,形成巡驻演双线并行模式,成为上海文化的“新地标”。2022年舞剧《朱鹮》入选“上海市十大文化贸易品牌”,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入选文旅部《2023全国演出市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十大精品演出项目》。依托“场团融合、文旅结合”的广阔平台,上海民族乐团驻场版《海上生民乐》自2021年10月起入驻上海音乐厅,历时4年圆满完成五轮125场驻演,并将于今年7月开启第六轮15场驻演,引领当代海派民乐新风尚。

  在社会各界的帮助支持下,市文旅局将和各职能部门一起,充分发挥联动的“黏合剂”作用,推动资源整合、业态耦合、价值聚合。持续推动移民融入服务工作,为文化领域引进的外籍人才提供办理长期居留、永久居留和国籍手续提供便利,积极促进外籍文化人才更好了解中国、融入上海。进一步健全“联”的机制,抓实“联”的举措,强化“联”的推广,搭建“联”的平台,放大“联”的效应,创建文旅商体展联动的“上海样本”,助力上海打造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5年7月13日

  联系人姓名: 葛拥佳               联系电话:  23118163

  联系地址:大沽路100号            邮政编码: 2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