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0890号提案的答复

2024-10-28 14:14 来源: 上海市文旅局

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

第0890号提案的答复

办理结果:解决采纳

  黄罗维委员等: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动申城文化‘活化传承’”的提案已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市文化旅游局近年来持续推进文化传承各项工作,优化传承方式,打造文化街区,梳理工业遗产,活化应用展示,努力守护上海城市文脉,推动上海文化的活化传承。

  一、积极推进文化数字化工作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上海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积极推进文化数字化工作,构建活化应用的数字场景,从而让文化活起来。

  一是积极打造数字文旅新内容、新场景、新体验。2023年,正式发布《上海市打造文旅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五大专项行动,是国内首个推动元宇宙融合技术在垂直领域应用的专项行动方案,彰显上海文旅主动拥抱全球数字化浪潮的决心,为行业主体“换道超车”打下坚实政策基础,推动文旅元宇宙产业在上海聚集发展,探索创新引领、以虚强实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上海首批文旅元宇宙创新示范项目中,《风起洛阳》和《消失的法老》分别成为001号和002号项目。

  二是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2023年,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贯彻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方案》,为文化数字化工作做好了顶层设计。市文化旅游局在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夯实文化数字化数据基座、打造上海特色文化数据库、构建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体系、打造数字文化新体验、提升文化数字化传播能力。

  二、创新实施“大博物馆计划”,扩增优质活动产品

  截至2023年底,上海市备案博物馆165家,全市各博物馆设有基本陈列306个,举办临时展览406场,共接待观众3099.1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全市博物馆共策划社会教育活动47258场,日均129场,吸引约569万人参加。

  一是上海各博物馆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技术创新为驱动,提升全市博物馆在文物保护、研究、展示、传播、教育等领域的智慧化水平,构筑全市博物馆未来新的战略优势。上海博物馆建设的国内首创、全面基于数据的博物馆数字化管理平台于2018年投入运用;上海鲁迅纪念馆网站和新媒体平台通过升级改造,实现了馆藏文物信息化管理、数字化展览、先进数据信息采集、网络网站宣传教育等一体化展示;中共一大纪念馆与联通合作建成“数字一大”元宇宙应用场景。上海首个数字孪生博物馆系统于2021年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线,1:1的三维数字孪生让实体的博物馆在网上“活”起来,2022年底系统2.0版本升级,提供了14个数字化场景,数字孪生正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手段,全面赋能场馆管理,提升观众服务水平。此外,全市博物馆积极发展数字藏品文旅消费新场景,上海博物馆和上海科技馆开发的数字藏品一经上线就被秒杀,深受欢迎。

  二是创新实施以上海博物馆为平台的“大博物馆计划”,采取提升全市博物馆核心功能和服务能级等各项硬核举措,将博物馆打造成为有温度、有人气、有品质的城市文化客厅。不断做强“何以中国”、“对话世界”、“百物看中国”三大系列展览品牌,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江海撷珍——长江口二号古船科学考古进行时”以及奉贤区博物馆 “丹甲青文——中国汉字文物精华展”,着力诠释“以物论史”和“以史增信”两篇大文章。

  三是鼓励和引导全市博物馆扩增优质产品供给,发挥博物馆赋能美好生活的重要作用。继续引导全市博物馆深挖藏品内涵,共享馆藏资源,强化国际合作,推出各类符合时代主题的教育活动,提升申城文化的叙事能力,讲述更多上海故事,演绎上海精彩。

  三、以高质量的公共文化建设助力申城文化传承发展

  做好城市文化保护传承发展,以高质量的公共文化建设为申城文化传承助力,提升市民的感受度和幸福感。

  一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建设。在深入贯彻《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上海市公共文化保障与促进条例》,不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2023年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农业农村委等部门的支持下,上海市文化旅游局牵头编制了公共文化惠民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列入新一轮市委的民心工程,全面启动实施,落地见效。《上海市公共图书馆条例》也将在2024年完成立法工作,为我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提供过了有力保障。

  二是丰富公共文化内容供给。聚焦城市美育,首次以城市美育日形式启动了新十年上海市民文化节,推动品牌性文化节庆活动,走近五个新城;组织全市九个涉农区开展“四季村晚”示范活动,成功举办了海上和美乡村村晚,“风雅灜洲,韵动江海”崇明生态岛惠民演出活动。超额完成了2023年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推出113个社会大美育课堂,组织全市200余家专业文化艺术场馆机构,打开围墙,开展艺术普及教育活动近八千场;升级扩容“市民艺术夜校”,教学点位、课程、服务人次,实现了倍增。开展公共文化内容配送,2023年市区两级配送文艺演出、文化讲座、艺术教育活动、电影等各类活动107982场,总受众人次2017.9237万。

  三是优化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提升社区文化生活可及性。深入实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更新与提升计划,重点推进新建大型居住社区及行政区域扩大、人口集聚区域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分中心)建设;结合15分钟生活圈建设,鼓励更多嵌入式服务,增强市民的文化体验感。

  四、梳理工业遗存,开发工业旅游线路

  2023年以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部门通力协作下,上海工业旅游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4年3月,全市共有工业旅游景点单位87家,国家工业遗产旅游基地1家,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3家、市级工业旅游基地2家。

  一是联合出台《实施意见》,加大工业旅游向社会开放力度。2022年1月,市文化旅游局联合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等十部门,发布《关于支持和推进上海工业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分类指导、树立标杆、融合发展、打响品牌为原则,进一步明确了工业旅游发展的18项重点任务和23个工业旅游发展重点项目。《实施意见》明确支持现有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工业品企业加快开放工业旅游。支持工业旅游企业结合“工厂+衍生品直销”等形式,优化“前店后工厂”模式,增强工业旅游体验中心建设,开发工业旅游消费品、纪念品、衍生品等,丰富线上线下消费场景、定制服务和沉浸式旅游体验,将传统销售转型为品牌定制、新品发布、技艺见习等综合模式,打造集文化、购物、消费、体验为一体的工业旅游综合体。

  二是策划工业遗存新玩法,推进城市工业遗产活利用。市文化旅游局联合市工业旅游促进中心,开展“工业遗存新玩法”计划。调研梳理290处工业遗存,通过“工业+科技”融合,运用3D影像技术,还原百年工业遗存初建场景,创新数字化导览,增强沉浸式体验,让游客身临其境、深入感知“遗存蝶变”。在工业旅游季活动中推出“我的工业游痕”系列活动,吸引大众走进原来工业遗存,寻找年代原图,观览初建景象,试一试工业旅游新玩法。

  五、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市文化旅游局将积极开辟工业旅游新线路,将更多城市资源转化为文旅资源。结合“一江一河”沿线等重点区域城市更新工程,将工业资源与都市型旅游景点相融合,推出更多融合主题的工业旅游深度体验精品线路,串联起滨江遗存、苏河新颜、智能科技、绿色环保、医药饮食、畅游海陆空等主题的新型工业地标,既有大国重器的厚与重,也有品味国潮的小而美。推动科技创新企业、内容创意企业联手构建文旅元宇宙标杆场景,引导沉浸式文旅体验空间、虚实结合浏览项目在中心城区集聚;建立场景、内容、运营、技术全环节交流对话平台,加快构建新赛道发展体系,在文化传承过程中运用更多活化呈现方式,从而更好体现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聚焦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新需求,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全龄、全时、全域、全程覆盖。做细做实2024年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打造100个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扩大公共文化场馆错时开放、延时开放比例,增加市级配送文艺演出额度,提升公共文化惠民能级。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4 年 5 月11 日

  联系人姓名:张 昕                       联系电话: 23118216

  联系地址:上海市大沽路100号902室      邮政编码: 2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