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 第0444号提案的答复

2021-05-27 16:59 来源: 上海市文旅局

对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

第0444号提案的答复

  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陶寅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强化长三角区域文旅一体化,提升文旅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关于“培育文旅新空间,激活发展新引擎”有关建议

  提案中建议“应适时提出‘江河文化’,为‘一江一河’赋予丰富独特的内涵”,“要注重树立新时期的国际大都市的新气质,即‘江河文化’具有的五大特征”。

  经过“十三五”时期的统筹规划和重点建设,黄浦江、苏州河中心城段两岸基本实现滨水岸线贯通,公共空间及绿地大幅增加,两岸建设开发品质显著提升,城市核心功能进一步汇聚,已具备世界级生态绿色滨水区框架的雏形。“十四五”时期是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五年,更是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谱写新时代“一江一河”开发建设新篇章的重要时期,我们将以更高站位谋划功能升级,更高标准推进建设管理,加快向世界级生态绿色滨水区迈进。下一步着重从几个方面加强推进:

  一是强调文旅资源的系统整合。积极配合 “一江一河”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有关要求,紧密依托各成员单位和沿线各区,有计划、有目标,系统开展沿线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更新。增强滨水历史文化遗产与社会公众的互动性,发挥沿岸重要历史建筑、历史空间的文化影响。比如,苏州河沿线将重点推进上海海派文化中心在邮政大楼落地运营;推进东斯文里田汉故居纪念馆、吴昌硕故居纪念馆等名人故居的功能定位研究与修缮提升;推进福新面粉厂、四行仓库、总商会旧址等工业、商业遗存的改造和文化元素发掘等。

  二是提升文化产业能级。融合滨江生态、海派文化与文化新地标,推进历史遗存再利用,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推进黄浦江文化创新带建设,树立黄浦江文化品牌。推进世博两岸、徐汇滨江-前滩、杨浦滨江南段、北外滩等重点区段文化建设,打造若干文化标杆区域。大力推进滨江两岸文化设施布局与建设,提升文化服务能级,促进滨江文化产业与腹地空间其他产业类型的融合渗透,营造特色文化产业生态集群。重点推进上海大歌剧院、世界技能博物馆、徐汇西岸“梦中心”剧场、宝山长滩音乐厅等高等级文化设施建设。

  三是加快文旅资源联动开发。加强水陆联动、多元体验的全域旅游空间建设,打造标志性综合设施,提升邮轮、游船、水上运动等水上游憩功能。挖掘整合滨水地区文旅资源,发展世界级水岸游览功能,打造“一江一河”旅游特色品牌。加强文旅商体融合,组织上海马拉松、帆船赛等品牌性体育赛事,策划旅游节、艺术节、音乐节等节庆活动,重点推进各区品牌旅游线路和大型文体活动设计,最大化滨江公共空间的利用效率。强化区域协同、全域规划,打通上海“一江一河”与长三角水系,开发江南水体文化旅游带,形成长三角旅游目的地整体布局。加强苏州河上游吴淞江地区江南文化储备工作,挖掘沿线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文化价值,打造江南水乡文化品牌。跨省协同,以滨水历史文化名镇为依托,与江苏古镇和湖域景观等旅游资源有机串联,推动苏州河上游地区水乡古镇文化休闲和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深度挖掘白鹤镇历史风貌区、青龙古文化遗址的历史人文资源景观,打造江南水乡古镇文化生态新空间。

  四是注重文化彰显功能。坚持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并举,加快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有力推进文化新地标建设,强化滨江沿岸文化功能和特征形象,做强文化旅游体育功能,激发滨江历史文化旅游发展活力。设立水岸特色历史地标。结合公共功能植入,逐步推进滨江公共空间沿线保护建筑、工业遗存的修缮和功能再植,激活公共空间文化活力,提升历史文化风貌新体验。推动文化元素为各类城市空间赋能,凸显文化地标独特魅力,打造历史遗存更新活化新地标。重点推进杨浦滨江永安栈房、原国棉九厂仓库等历史建筑改造与活化利用工程;民生码头充分挖掘和展示上海工业文明史,构建多元体验功能的城市综合体;鼓励上海船厂区域打造具有复合功能的地标节点;完成歇浦路8号、耀皮玻璃厂等工业遗存的修缮和活化利用;推进徐汇上粮六库改造利用,打造体验式生活性美学街区;积极推动浦西世博区域历史建筑改造利用。营造高品质文化旅游体验。串联黄浦滨江各类工业遗存、里弄住宅、百年高校等各种类型的历史文化资源,拓展滨江文旅线路,以线带面,条块结合,打造可传承、可传播的世界级精品文旅项目。以各历史阶段城市风貌与精神体验为主要特色,突出带有城市特色的文化感知与体验,通过历史文化彰显,向世界展示上海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魅力。重点推进外滩、陆家嘴、北外滩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打造杨浦滨江游览、新华-民生-上海船厂游览、外滩-南外滩-老城厢游览、世博游览、徐汇滨江游览、前滩-三林游览等精品线路。

  五是优化旅游交通设施布局。将交通基础设施纳入旅游景点建设的标配,进一步完善航空、铁路、水上客运、公路和城市道路、城市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慢行交通等有机结合的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健全旅游标志标识和交通标志标识的协调发展,提升面向都市旅游的综合交通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鼓励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客运码头等客运枢纽拓展旅游服务功能。加强公路服务区配套设施的旅游功能,促进“服务区+旅游”融合发展。推进杨浦时尚中心客运码头、徐汇滨江公共客运码头建设,打造黄浦江水上班轮多点停靠的景点码头,丰富黄浦江游览体验,实现与中心城区滨江景观水陆联动,提升黄浦江两岸整体品质,增强黄浦江游览体验。健全邮轮游艇产业相关政策体系,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着力丰富产品供给,鼓励拓展国际国内邮轮航线,提升品牌品质,加强邮轮游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结合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大力发展长三角地区的互通旅游线路,打通省界断头路,推动和探索旅游与交通、文化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共同打造长三角地区多元化旅游新业态。

  二、关于“精心谋划生态旅游,推动生态示范先行”有关建议

  提案中建议“以长三角生态绿色示范区涉及的五个古镇(朱家角、金泽、黎里、姚庄、西塘)为主线”,“精心设计独特的旅游线路”“优化整合文旅资源”“统一创建、培育新的文旅品牌”。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一衣带水的自然禀赋,赋予了示范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区域内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湿地公园、旅游度假区、主题公园等旅游核心吸引物齐备。为了协同推进示范区旅游公共服务的全域共建、全域共享,构建示范区旅游发展交流的合作平台,建立多层次、跨区域、高水平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推动区域内旅游公共服务资源共享、信息共联、服务共建,三地文化和旅游部门已经形成一体化工作机制。一是统一示范区旅游形象识别符号。三地文化和旅游部门研究推出示范区旅游识别符号及宣传口号,并向社会、设计院校等进行了广泛征集,于2020年9月25日,示范区执委会与两区一县文化和旅游部门联合发布旅游LOGO。二是统筹示范区旅游信息发布渠道。三地设立由旅游公共服务部门、重点景区、特色旅游景点、乡村旅游点等的相关人员组成的信息工作组。工作组于2020年8月合作推出长三角示范区旅游服务微信公众号,作为示范区旅游信息发布的权威渠道。

  示范区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区内古镇密集、人文荟萃、发展基础好,具有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率先形成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独特优势。今年3月8日,示范区执委会会同两省一市文化和旅游部门印发了《长三角绿色生态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江南水乡古镇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方案》,提出了共同建设长三角绿色生态文旅产业创新发展的集聚区、中国区域一体化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国际一流水乡古镇文化和旅游圈建设的样板区的战略定位。明确在生态环境共保利用、文旅资源联动开发、旅游交通互通互联、水乡古镇产品提质、文旅产业创新发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旅游治理共建共管等方面的任务。下一步,将对照《长三角绿色生态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江南水乡古镇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方案》形成一体化示范区江南水乡古镇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并组织实施。与此同时,示范区将积极协助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三、关于“加大城市营销力度,提升国际大都市形象”有关建议

  提案中建议“积极申办2021年全球主场活动在上海举行”,“争取启动上海奖征集、上海指数发布与《上海手册》第三次总编首发等活动,使上海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舞台之一”,“加快研究联合建立‘世界城市日专项基金’或‘世界城市日’基金会”。

  市住建委将加快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与上海市签署的部市合作协议,积极推进与世界城市日相关的各项工作,扩大世界城市日品牌知晓度,提升上海的国际影响力,下一步着重从几个方面加强推进:

  一是按照与联合国人居署“城市日全球主场每5年回归中国一次”的约定,申办2021年全球主场活动;二是参与联合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项目,编写发布上海版《实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自愿地方评估报告》;三是按照“五年总编,每年报告”模式,在住房城乡建设部指导下继续与联合国人居署、国际展览局开展《上海手册》修编工作;四是与联合国人居署合作,开展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国际奖项与指数研究发布工作;五是研究推动联合国在上海设立世界城市日秘书处或项目办公室;六是探索研究建立世界城市日专项基金,吸引国内外社会各方资金的支持,以保障城市日工作的可持续进行。

  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1年5月27日

  联系人姓名:花  莹                  联系电话:23115536

  联系地址:大沽路100号              邮政编码:2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