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 第0760号提案的答复

2021-05-27 16:53 来源: 上海市文旅局

对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

第0760号提案的答复

  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黄罗维等委员:

  委员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打造上海慢生活品牌的建议”收悉,我局对此高度重视。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关于“交通先行”有关建议

  提案中建议“交通先行,加快慢行交通的发展,合理分配路权,树立绿色出行理念”。

  为构建安全、连续和舒适的城市慢行交通体系,进一步提高慢行交通环境和服务品质,政府部门将从多个层面提升慢行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运行水平。

  一是加强慢行交通规划设计。“十三五”期间,市道路运输局印发了《上海市城市道路精细化管理导则》(2019年实行)。各区先后完成了《徐汇区非机动车(含共享单车)道路停放点设施专项规划及设置方案项目》《非机动车道设计优化研究》《基于提升轨道交通站点吸引力的非机动车网络梳理》《松江区慢行交通规划》《公共自行车停车布局规划与设置标准研究项目》《九里亭地区慢行交通规划》等十多项相关研究。随着“五个新城”建设发力,慢行交通愈发受到重视。市交通委将从“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出发,着力于完善路网规划建设,构建连续完整的慢行网络;依托新城枢纽建设,构筑功能复合立体高效慢行系统;完善公交慢行交通配套,推进“轨道(局域线)公交+慢行”协同发展;提升重点片区慢行品质,推行慢行优先的精品特色街区;结合新城资源禀赋,打造特色慢行交通品牌等五个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统筹各新城慢行交通规划建设。

  二是提升慢行交通设施品质建设。市交通委在精品示范路创建过程中,协同所在区,对部分人行道宽度超过3米的道路,在红线范围内铺设彩色沥青人行步道,兼具行走、散步、跑步等功能,例如浦东世纪公园周边、普陀同普路等;同时在有条件的人行道上布设休闲座椅,满足市民休憩休闲需求;与市住建委、市绿化市容局等部门配合,在人行道整治同时,做好人行道空间净化、美化道路隔离设施、建设口袋公园、街边小品等。

  三是提高慢行交通管理运行水平。市交通委会同公安交警部门协调所在区,优化道路断面,合理分配慢行交通路权,根据需求恢复禁非路段的通行,保障医院、学校、菜场等生活场所慢行交通空间和过街路权。同时,完善地面公交、轨道站点周边慢行交通接驳功能,打造连续、安全、舒适的慢行网络。

  二、关于“提升功能”有关建议

  提案中建议“提升功能,进一步提升上海中心城区的层级,强化中心城区公共活动功能”。

  “十三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上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整合全市各类文化资源,不断深化均衡、优质发展。在不断优化重大文化设施空间布局的同时,特别注重保障居民享受便捷文化服务。一是不断完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形成了全面覆盖、互联互通的市、区、街镇、居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保障百姓享受免费或优惠、便利又可及的公共文化服务。截至十三五末,全市拥有博物馆140座(国有109座、非国有31座);美术馆89家(国有26家、非国有63家);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23个,街镇图书馆220个;市、区两级文化馆24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220家、分中心53家;标准化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5546个;东方社区信息苑311个。全市人均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从“十二五”末的0.15平方米增加到0.20平方米,保障市民群众就近就便享受公共文化服务。二是进一步夯实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功能提升。通过将“提升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服务功能”纳入年度市政府实事项目加以推进,着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建设。积极推动各区“邻里中心、街区中心、客堂间、睦邻点”等基层服务点建设,通过“嵌入式”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基层服务点能级。三是打造百姓家门口的公共文化新空间。围绕“世界会客厅”建设,聚焦滨江休闲带水岸联动,着力在“望江驿”“小木屋”等新空间注入公共文化内涵,营造可阅读、宜漫步、高品质的滨水城市文化氛围,成为百姓欢迎的“网红打卡点”。在商圈、地铁、机场、楼宇、公园绿地等公共空间,打造“上海艺术商圈”,布局城市书房、智慧图书馆等“新型阅读空间”,与社会机构共建“城市公共文化客厅”。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目前有3440个、约85万平方米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实现了城市公共文化资源的优化整合与融合发展,让市民在日常通勤、休闲漫步中能够充分感受到上海的人文情怀和城市温度。每年发起“美好生活”上海公共文化空间创新大赛,发掘打造一批有全新设计理念、全新服务内容方式、全新运营管理模式的新空间。

  下一步,市文化旅游局将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构筑公共文化空间新格局。一方面整体提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品质,实施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更新与提升计划,通过空间共享、内容迭代、科技赋能、服务升级,全面提升设施的功能性、审美性、便捷性、公共性、人文性,打造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新典范。另一方面,持续推动文化赋能城市公共空间。支持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微更新”改造,打破资源壁垒,积极推进“嵌入式”公共文化服务。在沿江沿河、社区园区、楼宇商场、绿地公园、街区广场、交通枢纽、景区景点、古镇乡村等,植入丰富多彩的阅读、展览、演艺、休闲运动等元素,提升空间文化内涵。

  三、关于“营造空间”有关建议

  提案中建议“营造空间”“着力打造体育休闲活动中心”“并配套相应的体育赛事”。

  政府部门在努力提供自然、舒适、优质的生活环境,打造慢生活品牌做了不少工作,特别是黄浦江和苏州河两岸贯通工程,设置慢步道、跑步道、自行车道,以及嵌入式建设非标体育设施,如:篮球、羽毛球、网球、足球、滑板、攀岩等设施,供市民及游客休闲、运动、生活,感受明显。同时,先后在黄浦江和苏州河沿途区域举办相关赛事,如:环球马术冠军赛、国际箭联射箭世界杯赛(上海站)、上海杯诺卡拉帆船赛暨亚洲锦标赛、一级方程式(简称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领航上海•赛艇公开赛、苏州河城市龙舟国际邀请赛等。努力将“一江一河”打造成全球知名的健身休闲“城市客厅”和上海慢生活品牌。

  去年,李强书记调研本市体育健身设施布局和建设工作,要求统筹做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和国际一流体育场馆规划建设,特别强调要全力做好五个新城体育设施建设工作,不断满足市民健身需求,打造高水平赛事。3月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本市“十四五”加快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针对位于重要区域廊道上、发展基础较好的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等5大新城,提出加快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体育设施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5大新城将结合赛事,在嘉定新城建设市民体育公园二三期、久事篮球训练基地、马陆都市运动中心;青浦新城建设户外运动公园、环淀山湖慢行系统;南汇新城建设冰雪之星、水上运动产业基地项目;松江新城建设都市运动中心项目;奉贤新城建设极限运动公园,项目建成后,引进国际、国内顶级极限运动赛事,打造上海慢生活品牌,服务市民。

  四、关于“数字赋能”有关建议

  提案中建议“数字赋能”“用需求进一步创造供给”“有效盘活相关设施的存量资源”。

  市文化旅游局高度重视本市现代公共文化体系建设。2016年积极推进“文化上海云”建设,联手上海各级各类公共文化单位及各区全力打造云平台,实现了市级、区、街镇三级的文化馆、图书馆、展览馆、美术馆、文化服务中心的融合贯通,并逐步实现全市所有文化设施、资源供应一站打通,供需高效对接。市民只需使用手机App、网站、微信公众号,通过热点推荐、兴趣分类、附近搜索等功能便能快速找到并预约文化活动、场馆,掌握各文化场馆信息,截止现在,活动室发布数达到了2092个、可预约活动室也达到了1251个,公共文化服务正随网络时代嬗变切实提升居村公共文化服务能级,助推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建设。

  下一步,市文化旅游局将通过大数据挖掘分析,进一步盘活公共文化资源,推进更多地文化设施向市民开放,为打造打造上海慢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五、关于“艺术提升”有关建议

  提案中建议“艺术提升”“让上海成为世界艺术品的集聚地,让城市成为一个艺术空间”。

  市文化旅游局近年来高度重视美术馆建设工作。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美术馆89家,其中,国有美术馆26家,非国有美术馆63家。近两年,美术馆事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城市美术馆版图进一步丰满。徐汇滨江美术馆大道初具规模,拥有4家美术馆,另有2家美术馆在建。国有美术馆打造文化新地标,位于长宁区的程十发美术馆将成为海派美术名家名作的研究展示空间,位于小陆家嘴地区的浦东美术馆与英国泰特美术馆签订合作协议,将以引进国际展览作为立馆特色之一。二是美术馆品质内涵进一步提升。近年来,本市美术馆以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望为出发点,已从单一的展览展示空间,成为集休闲、观光、教育、社交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服务空间,在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上海双年展》等品牌展览已形成广泛的国际与国内影响力。公共教育已逐渐成为美术馆的核心职能之一,包含讲座、放映类活动、导览类活动、儿童美育类活动、工作坊等类型。

  下一步,市文化旅游局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聚焦五大新城文化赋能。由市规划资源局和市文化旅游局共同主办的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主题为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将以参展社区为空间载体,将社区生活圈规划和实施与基层政府日常工作密切结合,以建设实践、艺术介入、展览展示和社区营造等方式,打造一批居民期盼、显示度高且具有在地特色的生活圈项目,积极推动全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工作,赋能基层社区进一步探索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的新理念、新标准和新模式。目前已确定的参展社区覆盖五大新城的社区。二是鼓励扶持社会力量参与美术馆建设。2018年6月起施行的《上海市美术馆管理办法(试行)》以公平对待国有与非国有美术馆为基本原则,市文化旅游局将开展面向非国有美术馆的专题培训,指导非国有美术馆参与国家与本市的活动评选、基金申报等工作,主动提供宣传推广服务。

  再次感谢委员们对我们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1年5月27日

  联系人姓名:花  莹                  联系电话:23115536

  联系地址:大沽路100号              邮政编码:2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