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市文广影视局市文物局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计划

2013-04-12 09:04 来源: 上海市文旅局

一、2012年主要工作情况

  根据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工作部署,结合局系统“十二五”规划,市文广局市文物局将2012年的工作归结为重大文化项目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和日常管理服务等板块,加强顶层设计,创新工作模式,扎实推进了重点工作的落实。
  (一)关于重大文化项目建设板块
  搭建了全局的“重大文化项目协同推进平台”,建立了一系列专项制度和方案,有效解决了需要集中协调的重点、难点问题。其中,重点聚焦中华艺术宫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按照确保10月1日开馆试展的目标,抓住建设、布展、运营几大环节,全力以赴做好各项筹备工作。10月1日,两馆顺利开馆展出。海内外业界人士和广大观众对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以及两馆的艺术氛围、观展环境表示出高度认可。同时,稳步推进了其他重大项目设施建设。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8月29日开工。刘海粟美术馆迁建工程9月28日开工。上海元代水闸口遗址博物馆12月31日开馆。世博会博物馆正在进行方案设计招标。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深化了展陈设计方案。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承中心、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制订了数字化建设方案。
  (二)关于公共文化服务板块
  搭建全局“公共文化建设协同推进平台”,完成了《上海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若干规定》的立法,重点推进了第一批国家级和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建设、公共文化运行管理机制创新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升等工作。在落实公共文化建设重点工作的过程中,进行了四方面探索:一是调动广大市民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受益面。在吸引市民参与方面,设计推出以“春、夏、秋、冬”四季为主题的系列上海城市广场音乐会,得到市民的普遍欢迎。在扩大受益面方面,扩大社区影视厅试点范围,全市总数达25家。完成20家乡镇影院数字化改造。新增农民工公寓公共电子阅览室5家。重点推进了“长兴岛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二是推进以社会力量参与、绩效考核评估、服务信息发布、文化服务模式为重点的体制机制创新。在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方面,重点通过专项资金,吸引社会力量办好民办博物馆、民营院团、民营影视机构和乡镇影院,推进非遗传承等。在服务信息发布方面,首次推出并免费发放了近百万张博物馆、重要名人故居等9份“文化上海”系列导览图;首次以政府公告的名义刊登免费开放博物馆名录、系列文博活动清单等。在文化服务模式方面,利用公园绿地,把上海春季艺术沙龙打造成亚洲首个户外艺术博览会;利用酒店客房,举办了首届上海城市艺术博览会。这两个模式的创新,实现了艺术的亲民、便民、惠民,吸引观众近4万、现场成交均超过1000万。三是努力形成公共文化的上海特色,催生一批群文品牌团队、品牌作品。在加强社区文化辅导员派送的基础上,主要通过群文作品展演培育群文品牌团队和品牌作品。2012年的 “上海之春”群文活动在全市开展了50余项群文创作展演活动,各区县和各系统选送了165部作品参加了新人新作优秀节目展评展演活动。“中华号角”管乐艺术节、“江畔馨风”钢鼓音乐会等品牌和特色群文活动也逐一亮相。四是积极推动各区县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保障力度。指导各区县参照市里架构成立区县公共文化服务协调小组,明确区县、街镇的责任主体地位,确保对公共文化的足额投入,并随财政收入的增长同步增长。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郊区县100万户有线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和100万户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改造的既定目标。支持上海广播电视台开办高清频道。完成上海文广影视行业73家文化场馆无线局域网(WLAN)覆盖。此外,设立了市级非遗专项资金,认定了第三批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试点进行了非遗开发利用等。
  (三)关于文化产业板块
  搭建了“局文化产业协同推进平台”,重点推进了六方面工作:一是抓产业政策研究。抽调业务骨干和青年公务员,成立政策研究小组,以“倾听企业”为主题,召开了影视企业、艺术拍卖企业等一系列座谈会,分工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围绕落实《上海市政府关于促进上海电影产业繁荣发展实施意见》,发布了上海电影产业五年规划、扶持政策及重大项目。二是抓产业规划落实。根据局“十二五”规划,进一步细化动漫游戏、网络视听、广播影视、文化市场等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明确各阶段的推进重点。发布动漫、网络游戏、电影、电视剧等产业年度报告。年内,97个项目共获1020万元动漫游戏奖励资金扶持,5部重点电影和4部新人新作共获2500万元上海市电影精品专项资金扶持。三是抓产业基地建设。制定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公共服务建设方案和“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三年行动计划,举办中国网络视听产业论坛,上海世博演艺中心等三家单位被文化部评为第五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推动了产业基地的发展。四是抓产业项目对接。与旅游、教育、科技和金融等部门携手推进各类服务平台建设,帮助产业项目实现无缝对接。与市旅游局签署了《上海文化与旅游合作发展三年推进计划》,明确了八大重点项目。与中国工商银行等八大银行签订“百亿授信”协议,八大银行将在未来五年向上海市影视业提供总额130亿元的综合授信额度。五是抓文化市场繁荣。举办江浙沪演出业务洽谈会暨长三角国际演出项目交易会,签订演出合同、意向近6000余场次,比上一届增长近50%。举办第八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上海市动漫行业协会宣告成立。六是促区县产业发展。指导各区县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对重点扶持的产业门类、产业园区和产业企业给予一定的配套政策和资金。
  (四)关于文博工作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圆满结束,基本摸清了家底,全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4422处,其中近现代代表性建筑3266处,其数量居全国首位。全面完成120家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的年检工作,首次公布包括109家场馆的“上海市博物馆名单”。国际博物馆日和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精彩纷呈,让广大市民零距离感受到博物馆和文化遗产的魅力。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挂牌,填补了本市文物保护综合研究机构缺失的空白。配合大型基本建设的松江广富林遗址考古发掘,开全国联合考古发掘模式之先,得到国家文物局首肯。建立本市管辖海域内文化遗产联合执法工作机制。推进民办博物馆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的修订,坚持扩大范围、放低门槛,加强对个人收藏展示馆扶持力度。
  (五)关于日常管理服务板块
  一是确保了文化导向的正确。通过加强审读审看队伍建设,提高技术应用水平,完善联动监控机制,确保了文艺创作、舞台演出及文化展览等的导向正确,确保了广播电视、新媒体舆论导向的正确和安全播出,为十八大的胜利召开营造稳定和谐的舆论氛围。二是完成了文化体制改革任务。在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坚决贯彻文化部的部署,全面完成了全市37家区县电影院、11家区县国有文艺院团的改革任务。三是加强了文化内容建设。以“精品、优品、新品”工程为抓手,积极推动本市电视、电影、美术及演出剧目等各类文化产品的创作。上海历史文脉美术创作工程第二期顺利完成。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艺术节等成功举办。四是提高了依法行政能力。加大政务信息主动公开,加强局门户网站建设,推出局政务微博。简化申报材料和申报手续,压缩审批时限,下放行政审批权限,帮助区县提升行政审批效能。五是规范和繁荣了文化市场。在培育合格市场主体、扩大市场消费上下功夫,营造了统一开放、规范有序、资源配置充分的文化市场环境。在做好进出口美术品内容审查的同时,开展了棋牌类网络游戏专项核查、文化市场三级联动专项考核,推进了公益演出和低票价工作的落实等。
  二、2013年工作计划
  2013年,市文广局市文物局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开展公共服务,繁荣文化市场,发展重点产业,改善文化民生。各板块工作要点如下:
  (一)公共文化
  1.启动上海城市文化氛围营造三年行动计划
  通过市区联动,积极发展广场文化、实施文化进地铁工程、启动环人民广场剧场群等建设、加强对主要商圈的文化融入、着力发育艺术集市、努力探索街头文化、创新发展新媒体文化、推动建设影院文化,在17个区县营造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文化发展新要求相适应的浓郁的城市文化氛围。
  2.举办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理念,提倡“好戏大家一起唱”,努力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支持、社会参与、群众得益”的办节机制,产生一批公共文化建设成果。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将于3月底启动,贯穿全年。
  3.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云”
  契合“智慧城市”建设,继续加快郊区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和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打造面向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新型内容投送系统。推动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品、藏品的数字化工程。在嘉定区、闸北区先期启动“公共文化服务云”的试点,通过云计算提供跨平台信息服务,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
  4.积极推进文化类社会组织的建设
  重点培育文化类社会组织,进一步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与活力。充分发动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文化运作机制的创新,以打浦桥、临汾文化中心经验为引领,推广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专业化管理模式,培育和发展一批具备社会化和专业化管理资质的社会组织。开展文化类社会组织现状调研,弄清“事从哪里来,人从哪里来,钱从哪里来”,强化后续监督管理机制。
  (二)文化产业
  1.聚焦重点产业
  一是广电制作业,力争到年底本市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总量达到800家,使上海成为全国广播电视制作业的“又一中心”。二是网络视听业,大力推进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建设,完善上海网络视听产业专项资金管理,加大对网络剧、微电影的扶持。三是电影产业,继续推行“上海电影新青年”计划,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电影院线领域,积极推动公益电影、艺术电影放映。四是演艺产业,深入开展上海建成区域性演艺之都课题调研,建立上海演艺产业发展指标体系。五是动漫产业,探索迪斯尼乐园、梦工厂落户对上海动漫产业发展的带动机制,打造一批享誉国内外的动漫品牌。六是艺术品交易产业,建成若干创意集市,探索重点展会艺术品交易税收减免等试点工作。七是休闲娱乐业,探索娱乐行业规模化发展之路。对具有发展潜力的业态提出重点扶持举措。八是网络游戏产业,推动《上海网络游戏行业服务规范》上升为国家级标准,指导办好2013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等大型会展。
  2.注重文化融合发展
  一是文化与金融,与市金融办签订《文化金融合作发展备忘录》。依托陆家嘴金融资源、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政策优势,进行文化金融政策创新探索,推动文化企业进入非上市股份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进行股份转让。搭建文化金融企业家沙龙。二是文化与科技,除了完成中华艺术宫近2万件藏品影像数据采集工作和公共文化服务云试点工作外,还要争取下一代5D剧场、下一代舞台等重大项目落户上海。三是文化与旅游,落实《上海文化与旅游合作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会同市旅游局等制订文化服务信息进宾馆、进景点、进机场、进地铁、进公交等实施方案,启动境内外游客的文化旅游信息手机平台推送服务,实现文化旅游信息对本市常住人口的服务全覆盖。四是文化与贸易,争取列入“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数量有所突破,其中重点企业争取超过30家、重点项目争取超过15项。提升服务国家文化贸易基地能力,实现贸易基地入驻文化企业数超过150家,文化贸易总额超过100亿元目标。完成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五是文化与教育,与市教委联手将“两馆”文教结合工作纳入课程教材改革整体推进,编写适合不同年龄学生的文化资料包,推出为中小学校设置的特别教育活动,开办美术教师培训班,在全市中小学和青少年活动中心设立中华艺术宫美术教育实验基地。在原有“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基础上创新推出“走近经典——在校大学生进剧场”项目,与上海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合作开展文物保护,建立高校和社区团队志愿者实践基地等。
  (三)文化市场
  1.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一是围绕更加公平,抓好建章立制、审批规范、诚信体系、监管队伍、技术平台、市场秩序等工作。二是围绕更加开放,重点开展画廊业发展扶持政策、艺术品市场税收减免政策、动漫网游骨干企业重点扶持政策等专项研究。三是围绕更加融合,推动建立长三角地区演出市场一体化机制,推进上海牵头的长三角区域剧场发展联盟建设。推动世博园区、东方明珠、浦江两岸等重点区域大型文化旅游“秀”的引进策划。推动国际顶尖体育舞蹈赛事“黑池国际标准舞大赛”落户上海。
  2.培育合格市场主体
  一是培育更具活力的经营主体。继续用好各级文化专项资金。建立骨干企业重点培育机制。探索本地播出平台优先推广、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优惠服务、产业项目与金融资本有效对接的机制。实施民营院团能力提升工程,开展百家民营院团艺术创作辅导对接,百名院团长和创作人员业务培训,百家民营院团进社区,推动民营院团参与国内外文化交流。二是培育更具魅力的品牌主体。继续指导办好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等大型文化会展,重点支持区县和社会力量举办的品牌活动。建成长宁虹桥绿地艺术品创意集市。在黄浦区开展街头艺人试点。三是培育更具影响力的自律主体。指导行业协会加强自身建设。成立一批新的文化行业协会,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会长和秘书长。
  (四)文博工作
  1.拓展文物利用途径
  一是加大对全市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整体形象的宣传力度,推出“文化上海”发布、导览、品鉴、典藏四大系列丛书及APP手机应用软件等。二是充分利用国际机场、大型商场等公共空间,拓展博物馆传播阵地。三是搭建馆藏文物与陈列展览交流平台,盘活国有收藏单位文物资源,更好地为区县、行业、民办博物馆提供优质服务,探索重点区县级博物馆或专题性博物馆市区共建的新模式。四是加大对民办(社会力量举办)博物馆的扶持力度,发挥其收藏、展示、教育功能,培育一批高质量的民办博物馆。
  2.规范文物市场秩序
  在2012年召开“倾听企业”系列座谈会的基础上,调研分析文物拍卖、经营企业集中反映的问题、建议,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履行社会文物管理职能。一是组织文物拍卖专业人员培训,在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开展职称评聘试点,解决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紧缺的瓶颈问题。二是加强文物拍卖标的审核,优化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率。三是开展上海市主要古玩旧货市场中从事文物经营商户的资质审批工作。四是探索民间收藏与展示的新思路、新方法,启动全市民间收藏展示中心的建设。
  此外,酝酿成立上海市文物拍卖协会、上海市文物保护工程协会、上海市博物馆协会等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文博行业管理和服务中的作用。
  (五)项目建设
  1.推进项目建设
  在2013年上海市重大建设项目计划表中,共有88个正式项目和30个预备项目。其中,正式文化项目有刘海粟美术馆迁建工程、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等。预备项目有上海世博会博物馆。此外,我局将积极推进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上海少儿图书馆新馆立项以及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建设。
  2.创新运营模式
  指导中华艺术宫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正式实施政府主导下的“理事会决策、学术委员会审核、基金会支持”运营模式,朝着三年内建成亚洲一流美术馆的目标努力。同时,大力探索市级公共文化单位新的运营模式,先行先试,总结经验,鼓励更多的市、区级公共文化单位创新运营理念,提高服务质量,满足群众需求。
  (六)文艺创作
  1.加强舞台艺术创作
  一是精心组织“2013年上海市小剧(节)目评选展演”,为不断涌现具有潜力的新人新作搭建平台。二是实施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战略,着力打磨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艺术精品,积极备战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等国家级艺术赛事。三是办好2013年上海市民营院团优秀剧目展演,加大对民营文艺院团创作的扶持力度。
  2.加强美术创作
  继续推进实施上海历史文脉美术创作工程三期创作,以上海的人文历史为主线,以43个反映上海的人物、事件、风俗、建筑等题材为切入点,创作具有民族特征、时代特点、上海特色的美术精品,艺术地展现上海历史文化脉络。
  3.加强影视创作
  一是鼓励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力争当代题材电视剧占全年电视剧总量的50%左右。二是提升视听新媒体创作能力,围绕“上海影像”活动,创作一批微电影、微视频。三是推进“上海电影新青年”计划,推出2-3部新人作品和3-4个青年导演、编剧,使上海电影新青年逐步成为上海电影发展的骨干。
  (七)队伍建设
  1.开展文化人才政策研究,实施人才培养引进工程
  聚焦所有能用的政策,积极探索与高校合作推出艺术MBA之路,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工作实验室、大师工作室,使人才可以在高等院校和文艺院团跨界发展,培养大师级人才和中青年骨干,吸引和留住“海漂”人才。
  2.实施公共文化人才万人培训计划
  联手上海高校开展公共文化从业人员三年(2013年至2015年)万人(次)培训计划,在对象上力求全覆盖,在培训机制上坚持以需求为导向。
  (八)日常管理
  在确保导向正确、播出安全的基础上,主要做好两方面工作。
  1.积极推动海派文化“走出去”
  一是积极参与“欢乐春节”品牌活动。新春期间,已组织协助七批文化团组赴国外及台湾地区参与文化部“欢乐春节”活动。今年,还将在肯尼亚等重点国家进行上海艺术展示,促进对外文化交流。二是加强与我驻法国、德国和西班牙文化中心交流,延续央地合作计划。三是加强两岸四地文化交流,积极参与文化部举办的“中土文化年”、“中法建交50周年”等主题文化活动。四是进一步做好东方卫视频道落地海外,并推进广播影视和文博产品的国际交流。
  2.实现非遗活态传承新突破
  一是以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承中心建设为核心,全力推动非遗活态传承基地建设。二是加强非遗生产性保护扶持,重点推出一批典型示范项目。三是制订出台《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