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双丰收”!“中国式风景”大展与“何以敦煌”公教活动获重磅奖项!
2025-10-31 17:50 来源: 中华艺术宫

金秋十月,硕果盈枝。上海美术馆迎来“双丰收”:“中国式风景——林风眠、吴冠中艺术大展”荣膺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展览项目;“何以敦煌”艺术大展公共教育活动获评“2024年度上海市美术馆优秀项目”。
这两项覆盖展览学术与公共教育的重磅荣誉,不仅是对上海美术馆专业实力的权威肯定,更以鲜活实践诠释了“学术立馆”的发展理念,为上海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注入了坚实美术力量。
“中国式风景”年度大展:
崭新的学术演绎打造申城艺术大事件


在全国仅10家美术馆入选的文化和旅游部优秀展览榜单中,“中国式风景”大展以深厚的学术底蕴与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脱颖而出。
作为首次全面回顾林风眠、吴冠中两位画坛巨匠毕生成就的大型展览,“中国式风景”大展以崭新的策展叙事呈现两位大师在中国传统美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实践,更清晰勾勒出中国美术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史脉络。上海美术馆精选200件(组)代表性作品,构建起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林风眠融合中西的笔墨探索、吴冠中“笔墨等于零”的先锋理念,在大展中形成鲜明呼应。
学术深度与公众热度的同频共振,更彰显了展览的社会价值。100天展期内,超55万观众走进美术馆,在大师作品前感受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当代生命力。


美育活动方面,上海美术馆积极响应“社会大美育”计划步伐,策划520场配套公教活动及4场主题夜场,线上线下覆盖超100万人次,打造了“专业展览+多元活动”的立体美育模式。
宣传方面,展览的分众化传播策略更精准触达年轻受众,社交媒体讨论热度几何级增长。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刊发800+篇,门户类网站转载文章3000+篇,微信、小红书、新浪微博、抖音、Bilibili、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发布逾8000条,累计篇数破万,全媒体传播触达率逾7.7亿,实现了学术价值与传播效能的正向闭环,让“中国式风景”成为申城2024年的艺术大事件之一。
“何以敦煌”公教项目: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传承中的美育创新

“何以敦煌”大展作为有史以来敦煌文化在上海最全面的展出,30万中外观众得以“在上海,看敦煌”。古老敦煌的东方神韵与上海的国际风范碰撞出璀璨火花,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
“何以敦煌”艺术大展公共教育活动的学术性与创新性,是该项目在上海市文旅局举办的“2024年度上海市美术馆优秀项目”评选中折桂的关键所在。

展期内,敦煌研究院派驻的29名专业讲解员完成1336场次讲解,服务2万余名观众,将壁画技法、历史背景等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表达,引人入胜,让观众足不出“沪”,收获颇丰。


10余场官方讲座联动200余场社会力量举办的文化活动,形成“专业引领+社会参与”的美育矩阵。更值得关注的是,上海美术馆策划了壁画临摹、泥板画制作、服饰秀等系列体验活动,更发起“我心中的敦煌”全球绘画征集,引导观众从“被动观看”变为“主动创造”。
针对不同群体的定制化服务更具特色:为近百家单位提供“传承莫高精神”主题团建、党建服务,为大中小学设计研学课程,更通过“驻沪外交官配偶研学”“网坛巨星观展”等活动,让敦煌文化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桥梁,助力文化自信的国际表达。


金秋的双份荣誉,是收获更是激励。
上海美术馆将立足“十五五”发展新起点,进一步锚定文化强国建设目标,深植中华文明沃土,继续以“学术立馆”为本,坚持“人民至上”办馆理念,创新对外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赋能优秀艺术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美育力量,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道路上书写更精彩的篇章。

当前展览
49米层、41米层、33米层展厅
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
5米层、0米层、B2层展厅
巍巍者华——中国油画学会三十年艺术展
艺术体验
0米层G空间
“达芬奇·时空之轮”
MR沉浸式艺术体验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10:00-18:00(17:00停止进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交通信息
上海市浦东新区上南路205号
地铁路线
地铁8号线-中华艺术宫站
停车可至洪山路停车场
(收费和开放信息以当日为准)
咨询热线
400-921-9021
热点关注
专题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