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位画家800余件作品汇聚,申城迎来近年国内规模最大油画专题展

2025-09-23 09:18 来源: 文汇报

  “中国画油画的人加起来可能有百万大众。油画在中国不仅仅是一个画种,也是中国现代意义上艺术教育的一个核心范式。油画更是一些风格,代表着这个时代大家对生活、对大自然、对人心的一种关注,油画将它们强有力地表现出来。”中国油画学会会长许江说。

  9月19日起,近年来国内规模最大的油画专题展——“巍巍者华——中国油画学会三十年艺术展”正式亮相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汇聚370位中国油画家的800余件作品,让大众饱览中国油画学会成立三十年来艺术家们如何笔耕不辍,绘就华夏的精神河山。

1.jpg

  每一位艺术家都带来关乎油画发展的一条路

  许江坦言,展览之名“巍巍者华”,一方面代表了油画的大气,另一方面饱含着中国的文化精神。

  展览分“史诗高华”“人民纪神”“山河揽胜”“草木寄心”四大板块,集中呈现中国油画学会成立三十年来不同时期的油画家经典作品,全面展现中国油画的整体创作实力。

  已故油画大家詹建俊高1.8米、宽3米的油画《听涛-红霞》被陈列在展厅最为显眼的位置,像是为“巍巍者华”四字作出的荡气回肠的图注。詹建俊将传统山水的写意精神融入画面,用油画语言画出了中国气魄,他用刮刀堆砌出肌理的厚重感,既保留了油画材质的质感,又暗合中国山水画“皴擦”技法的韵律。只见画面中浪涛裹挟着白色泡沫,如凝固的雕塑般呈现出爆发前的张力,既具物理真实感,又成为生命力量的象征。这幅作品詹建俊创作于2013年,不仅是他个人创作的新高峰,也为当代油画的民族化探索提供了重要启示——真正的艺术,永远是“以心观物,以物载道”的生命之歌。

2.jpg

  已故油画名家钟涵现身展览的作品《望中犹记晚潮明处》,带有史诗般的壮阔。他多以革命历史为创作题材,表现黄河和以黄河为背景的历史事件。这幅作品描绘的就是船工们在黄河晚潮时分的夕阳斜影中劳作的身影,通过景深的处理突出船工们高大伟岸的身姿,运用鲜艳浓烈的桔红色烘托出夕阳西下的画面氛围,俨然一曲黄河船工们的生命颂歌。

  擅长表现葵园的许江,此次带来的是今年的新作——《关于远山的迷宫》系列之《峡》《涯》《崖》《瀑》,令人眼前一亮。近年来,许江以“山水精神”为核心,致力于融合东方哲学与当代艺术语言的创作。他频繁深入浙东山水,如雁荡山、天台山等地,在自然写生中寻找“不周之美”——即自然的无序与本然。这组作品正是在这种“身即山川”的体验中诞生,以油画媒介重构中国山水的“意境”概念,探讨人类在自然与历史中的迷失与探索。

3.jpg

  以《父亲》留名艺术史的罗中立,带来了艺术风格演变的重要见证——《故乡组画-接力》,让人们讶异地看到他从写实主义向表现主义的转变。作品通过鲜丽的色彩、夸张的造型、粗犷的笔触以及中国书法的用笔方式,抒发了艺术家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农民群体的深切关怀。

  每一位参展艺术家带来的都不仅仅是数件油画,更是关乎油画发展的一条条独特的路。展览不仅汇集当代中国油画创作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们,也涵盖近年脱颖而出的部分优秀青年油画家。艺术家语言探索的研究力度尤为展览所强调,以此揭示中国油画在坚持文化自信下的自足与自觉发展道路。

4.jpg

  呼唤油画的三种精神,为构建油画中国学派不断探索

  今年是中国油画学会成立三十周年。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油画发展最重要的学术团体,经过三十年不懈努力,学会有力促进了中国油画创作的繁荣与发展,成为团结广大中国油画家的一面旗帜。许江说到,三十年来,中国油画学会鲜明地提出了“自觉构建油画中国学派”的学术主张,始终呼唤油画的三种精神。一是本土关怀的深度精神——油画必须深耕中国的土壤,回应中国的现实问题。二是油画语言的研究精神——需要研究油画这种在西方积淀了数百年的艺术语言,深化本民族自己的语言。三是东方艺术的诗性精神——需要将西方优秀的油画语言与东方艺术自己的文化传统与精神相结合,提倡民族内在的诗性精神。在这个展览中,人们就能看到对于这三种精神的深化,如何优化着艺术家们的油画创作能力。

  “三十年来,以学会为代表的中国油画,登桥远望,从表现的强度、生活的深度、语言的锐度向东西方的经典溯源汲水,与伟大同行,展现了华夏民族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生成的宏大力量和时代成果。”许江认为,中国油画学会是中国艺术创作的生动息壤,可以治水,也可以生发大地;它既是文化创造和研究的发动机,又是承载艺术生机的时代现场。通过学会三十年艺术展的展览与学术研讨活动,他希望广大中国油画家能够共同深化这片息壤与时代大地的联系,振兴息壤的生机活力,创造和展现“巍巍者华”的时代诗篇,也希望学会继续引领广大油画家不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体现中国精神的优秀艺术作品。

5.jpg

  上海,作为中国油画的发祥地与百年重镇,自20世纪初以来便以其开放的胸襟与先锋的精神,成为中国现代油画艺术的摇篮和持续生长的沃土。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党委书记、执行馆长王一川表示,本次展览落地上海美术馆,不仅是对上海百年油画文脉的接续,也是馆方深入践行“第二个结合”的文化实践,更是对未来的奠基——它喻示着油画在中国大地、特别是在上海这座始终站在开放前沿的城市中,生生不息、蔚然成峰。

  展览由中国油画学会、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联合主办,将持续至2026年1月4日。围绕展览,馆方将精心策划美育活动,以多元形式深度解读中国油画的艺术高度与时代精神,通过系列学术对谈、名家讲座及沉浸式工作坊,打破艺术壁垒,推动油画与科技、文学、音乐等领域的跨界融合。众多活动将汇聚油画名家、理论学者、文学与音乐领域大咖,构建“艺术+人文”知识体系,促进代际艺术对话与油画精神传承。现场更设有油画体验工坊和“趣酷玩”色彩互动区,引导观众从欣赏到体验,实现艺术与人民的双向奔赴。

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