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厅开放“自由行” 欢迎每个人探索城市文化
2025-01-14 15:14 来源: 新民晚报
上音师生演奏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 上海音乐厅 供图
“‘巴赫’在德语里的意思是‘小溪’,但是他根本就是古典音乐的大海……”1月7日12点,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口碑公益品牌“音乐午茶”,依然以30元门票的低价高品质音乐会——上音师生演奏的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庆祝其13周年的生日。与此同时,首推“特典票”联动剧场参观的“自由行”,让听完音乐会、吃完生日蛋糕的观众,可以继续在音乐厅内自由穿行——这是自去年春分启动的另一个公益项目,两者联动,让市民观众白天也能看到上海音乐厅的建筑辉煌和音乐带来的光。只有上海音乐厅,是全国第一家且唯一一家工作日白天也欢迎市民观众且举办小型音乐会的音乐厅。
“音乐午茶”生日蛋糕 上海音乐厅 供图
13年来,“音乐午茶”公益性质的低票价及优质的演出策划,让更多的大众走进上海音乐厅,实现“现场音乐会随心听”。而自2024年起,午间1小时的“音乐午茶”逐渐从线下沙龙式小型音乐会走到线上,每月常态化直播助力这杯“午茶”走出上海,让更多人品到“音乐午茶”。1月7日这场“音乐午茶”13周年特别企划暨纪念巴赫诞辰340周年呈现,邀请了“午茶”新老朋友们共同登上舞台,带来勃兰登堡协奏曲专场音乐会,携手庆祝“音乐午茶”的13周年纪念,同时通过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官方视频号全程直播。与此同时,推出13张“特典票”,持票观众除了拥有一张“音乐午茶”13周年音乐会门票,还有机会在当天走进音乐厅“来探殿”自助参观,领略艺术殿堂的传奇故事,品尝音乐厅的美味茶点,体验“音乐快闪”等现场活动。
城市音乐会客厅率先开启“日间模式”
自“音乐午茶”诞生之日起,音乐厅开启了“日间模式”,打破剧场工作日白天关门的常态,也使上海音乐厅成为全国第一家且唯一一家工作日白天定期举办对外小型音乐会的剧院。
“音乐午茶”13周年生日音乐会上的长笛二重奏 上海音乐厅 供图
13年来,“音乐午茶”已成功举办了2410场音乐会,8300余位艺术家在这个舞台与观众见面,上演了14000多首作品,观演人数达35.6万人次。演出形式多元、风格多样,着力展现各民族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精品,如“举杯邀民乐”系列、“中国风貌”系列、江南文化主题、海派文化主题、少数民族音乐“百花齐放”系列等。“音乐午茶”还定期打造特别企划,如汇聚沪上青年音乐学者与知名艺术家为观众进行主题性、系统性音乐知识普及的“讲座&音乐系列”,推广冷门乐器或者为海归青年艺术家量身打造的“主题音乐会”“夏季音乐主题周”等。同时,每逢百场、每到周年还会有专场庆祝等多种形式,丰富午茶的内容形式。上海音乐厅作为“城市音乐客厅”用一场场的音乐会深耕音乐美育,滋养着市民的文化生活。
午间惠民音乐会见证音乐新人走向世界
午间一小时的音乐会,不仅吸引了周边白领、曾经居住在金陵路一带的老上海以及海内外友人,还见证了数位走向全国乃至世界舞台的年轻艺术家,以及荣获国内外优秀奖项的音乐新人。其中包括2017年第九届德国Gut Immling国际声乐比赛总冠军陈知远、第62届美国华盛顿国际弦乐比赛的提琴冠军邓一飞、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小提琴比赛冠军陈家怡、2019年第十六届柴可夫斯基国际大提琴比赛第五名和2022年伊丽莎白女王大提琴比赛亚军陈亦柏、悉尼2023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的郭蓉蓉、2023克利夫兰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少年组第二名季沁姚瑶等。
“音乐午茶”项目组还不断挖掘,让青年艺术家呈现创新性、探索性、艺术性的作品,形成更多的中国首演、世界首演、新人首秀等,也反映出“音乐午茶”坚持将高品质的音乐会惠及给广大市民,同时打造了“观众+青年艺术家”的“双向互陪”模式。
白天走进音乐厅了解其历史文化的文艺青年 朱光 摄影
“音乐厅自由行”欢迎每个人探索城市文化
身处市中心人民广场附近的上海音乐厅,本身就是城市文化地标,除了拥有“可聆听的音乐”之外,还拥有“可阅读的建筑”“可触摸的历史”——其2002年为避让市政工程而进行保护性迁移,5000多吨建筑平移66.46米、抬升3.38米的历史也是建筑史上的奇迹。去年春分起启动的“音乐厅自由行”活动,在白天开放音乐厅的一楼北厅、观众厅、东西厅;二楼观众厅、东西厅。参观者可以通过扫二维码倾听音乐厅历史文化。
上海音乐厅原名南京大戏院,建于1930年,当年3月26日开业。1950年更名为北京电影院。1959年更名为上海音乐厅,并成为国内最受欢迎的音乐活动中心之一。同时,它也是上海第一座由中国建筑设计师设计建造的西方古典风格建筑,由范文照、赵深设计。装饰多变化且有层次,罗马立柱与券门配合的比例匀称——这些细节身处室外仰望未必清晰,走廊一侧,以博物馆陈列的方式,展陈了3D打印的金色模型,令人惊叹其细节之丰富、精美。音乐厅的穿堂大部分使用了大理石和汉白玉。音乐厅内,顶部海上蓝的穹顶添加了金色雕花,金碧辉煌、光彩夺目——这在白天看来是另一番独特的光景。据“音乐厅自由行”项目负责人白志华透露:“建筑上看到的金色确实是因为用了金箔。”
3D打印的音乐厅外墙建筑构件,陈列在走廊的玻璃柜内 朱光 摄影
白志华表示,为了服务好白天来参观音乐厅的海内外友人,他们特地去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加泰罗尼亚音乐宫考察,了解当地推出的各种导览、文创乃至借助自身玻璃顶举办的“看日出”等活动。这些创意让他们受到启发,在上海音乐厅推出自助式“自由行”。
上海音乐厅如今依然是白天可以自由进出的音乐厅,花30元一张门票可以在剧场周边自行探索,还有咖啡区,可品下午茶,终点则是文创区。音乐家人偶盲盒是最受欢迎的产品。这一路参观来的感觉,仿佛是在看一家博物馆。“音乐厅自由行”和“音乐午茶”联动,偶尔还可以遇到打折优惠,如70岁以上老人半价……这两个面向公众的文化品牌,拨动着市民的心弦,唤醒了内心向善向美的种子,推动着城市与文化共同发展、彼此赋能。
热点关注
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