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题材申城舞台频频加场

2024-03-04 14:00 来源: 文汇报

一批舞台精品于近日相继开票,用实打实的票房彰显红色佳作的涟漪效应。图为话剧《千里江山图》排练照。.jpg

一批舞台精品于近日相继开票,用实打实的票房彰显红色佳作的涟漪效应。图为话剧《千里江山图》排练照。(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供图)

 

  开票19场,根据孙甘露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千里江山图》改编的话剧依然火爆。日前,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再开三场,让更多观众亲身奔赴这场红色传奇。红色是上海的城市底色,同样也是上海舞台创作的核心气质之一。重磅新作即将面世的同时,一批口碑精品包括《永不消逝的电波》《觉醒年代》《晨钟》于近日相继开票,用实打实的票房彰显红色佳作的涟漪效应。

  从城市记忆而来,展开一幅“千里英雄卷”

  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中共重新搭建秘密交通线,把上海与瑞金联系起来。辗转约3000公里,这条中央红色交通线连接起党中央和苏区,成为重要的红色命脉。作家以这段历史为背景,建构了《千里江山图》的故事,将革命、谍战、理想、情感等元素巧妙融合,情节一气呵成,再现当年上海的风云激荡。目前,《千里江山图》已完成连排,进一步在分场次细致打磨,计划3月中旬进剧场合成。全剧将采用叙事体形式,通过演绎和叙述相结合,将一场隐秘而伟大的历史事件搬上话剧舞台,为观众呈现一幅大气磅礴的“千里英雄卷”。

  上海是《千里江山图》故事无可替代的发生地。小说中的上海,虚构和真实关联在一起。孙甘露曾这样说:“我觉得上海大家都了解、都知道,就像你的一个恋人、一个爱人,她有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名字,上海。但是,和你的爱人一样,她还有一个只有你才会叫她的名字,这是属于你个人的。我觉得,上海对我来说就是这样。”《千里江山图》既是一部革命史,也是一本风物志。观众将在讲述中回溯时代风貌,在剧场中唤起对城市的回忆、对光荣历史的再回首。

  刻入基因的情感力量,成就“红色爆款”

  “嘀嘀嘀”的电波声穿插全场,颤动着观众的红色血液。五年完成超610场演出,上海歌舞团的爆款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自2018年首演以来,迅速在全国范围掀起“电波热潮”,代表上海红色文化的“电波精神”舞遍大江南北。元宵节当天,《永不消逝的电波》启动新一轮演出售票,将在春暖花开的4月开启龙年首演,回归上海国际舞蹈中心连演四场,继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

  谍战题材的舞剧,是舞蹈界长期空白的领域,用不开口的肢体语音表达复杂的剧情、多重的人物和革命者的坚定信念,难度可见一斑。《永不消逝的电波》突破线性叙事结构,让舞台学会“讲故事”,将“舞剧蒙太奇”“倒带式回放”“可移动景片”等创新性艺术手法融入作品。石库门、里弄、报馆、旗袍裁缝店……舞剧将上海的城市特色细致入微地呈现于舞台,以高度凝练的叙事方式、唯美的意象表达和谍战的紧张悬念再现动人的英雄故事,用舞蹈艺术无声的力量传递直击人心的爱与信仰,实现与观众的同频共振。

  李大钊、陈独秀、蔡元培、鲁迅……电视剧《觉醒年代》让许多个历史课本上的人物变得鲜活起来,一经播出就收获大批年轻粉丝。昨天,根据同名电视剧改编的话剧《觉醒年代》宣布开票,将于“五一”假期在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拉开大幕。着眼于从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这一时段的宏大背景,话剧《觉醒年代》艺术再现了一百年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和热血青年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如歌岁月。正如编剧喻荣军所说:“隔着百年历史,我们相互观望,知道他们为什么觉醒,在今天,我们能从他们身上找到什么。从无望的绝境中找到缝隙、找到光亮,再从绝望中挣脱,冲破这道缝隙,冲出一个未来,这样的过程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话剧《觉醒年代》有很多台上与台下在精神层面可以直接对话的地方,我希望这些弥足珍贵的点能击中观众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