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剧市场“冬”暖花开 原创“孵化”加速跑

2024-01-17 09:46 来源: 新华社

  5日是上海“演艺大世界音乐剧风云榜”首次征集评选的截止日,网上不少音乐剧爱好者已按捺不住热情,讨论着可能上榜的热门剧目。

  2023年上海音乐剧市场空前繁荣。临近2023年终,随着跨年举办的上海国际音乐剧节揭幕,众多国际名剧荟萃申城,从经典音乐剧中文版,到法语、俄语、德语等不同语种的知名作品,上海市中心演艺大世界的多家剧场轮番上演。

演艺大世界音乐剧风云榜征集评选主海报.jpg

演艺大世界音乐剧风云榜征集评选主海报(受访机构供图)

  上海音乐剧文化研究中心、上海黄浦区演艺文化发展服务中心主办的“演艺大世界音乐剧风云榜”征集评选系首次举办,从全国范围看,这也是一项全新试点,旨在探寻更加明晰、规范的音乐剧行业评估标准。“风云榜”尚未公布,就备受瞩目,沪上音乐剧市场的繁荣发展可见一斑。

  音乐剧演出“金三角”初具雏形

  我国改革开放45年多来,风靡全球的现代音乐剧表演样式一步步走进中国内地。以《猫》《剧院魅影》《悲惨世界》等为代表的经典音乐剧,通过磁带、唱片,广播电视节目,及译配歌谱等,与音乐爱好者见面。

2023年4月19日,《剧院魅影》标志性的水晶吊灯在上海大剧院缓缓升起,音乐剧《剧院魅影》中文版完成技术装台。.jpg

2023年4月19日,《剧院魅影》标志性的水晶吊灯在上海大剧院缓缓升起,音乐剧《剧院魅影》中文版完成技术装台。(新华社记者任珑摄影)

  进入21世纪,上海音乐剧演出市场逐步繁荣,最初以上海大剧院为代表的大型剧场承载了绝大部分引进版音乐剧演出。从某个角度观察,今天被称为“演艺大世界”的上海中心城区黄浦区的主要演出场所,堪称音乐剧进入上海、进入中国的“桥头堡”。

2024年1月4日,俄语音乐剧《恶魔奥涅金》在上海文化广场首演。图为当日彩排画面。.jpg

2024年1月4日,俄语音乐剧《恶魔奥涅金》在上海文化广场首演。图为当日彩排画面。(新华社记者许晓青摄)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随着上海大型文艺演出空间的建设和布局更加合理,上海各区几乎都拥有了条件较为成熟的音乐剧演出场地,中心城区则有一个音乐剧演出“金三角”的地理概念已初具雏形。

  “金三角”最重要的一“角”是市中心的演艺大世界,目前国际经典及流行的音乐剧目和华语原创剧目等几乎都到过这里演出,经典音乐剧的中文版也大多在此试演,成熟后再推向其他城市。

2023年12月19日,俄罗斯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俄语巡演版剧组在上海北外滩友邦大剧院与观众互动。.jpg

2023年12月19日,俄罗斯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俄语巡演版剧组在上海北外滩友邦大剧院与观众互动。(受访机构供图)

  “金三角”的另两个“角”,一个在浦东,主要指被誉为“蝴蝶兰”的东方艺术中心和新崛起的交通银行前滩31演艺中心;另一个“角”则要看苏州河以北概念的北外滩地区,北外滩友邦大剧院等为代表的音乐剧演出新力量,也不容小觑。

  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持续发力

  作为国内音乐剧演出最具活力,且体量最大、产业发展最快的城市,上海的音乐剧市场近年来蓬勃发展。值得关注的是,沪上音乐剧演出场次、观众人次及票房收入在各剧种中排名靠前,从演出形态看,其“头部”态势逐渐显现。专业人士认为,音乐剧产业已成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进程中,做强“码头”、激活“源头”、勇立“潮头”的一项生动实践。

2023年12月28日,“演艺大世界音乐剧风云榜”启动首次征集评选。.jpg

2023年12月28日,“演艺大世界音乐剧风云榜”启动首次征集评选。(受访机构供图)

  演艺大世界以上海市黄浦区人民广场为原点,辐射整个黄浦区乃至上海市中心城区,是多种演艺形态汇聚形成的演艺品牌,也是演艺业态与其他业态深度融合的演艺街区。自2018年11月定名以来,始终以打造“上海文化”品牌中的“金字招牌”为己任,聚集名家、名团、名剧,呈现首演、首秀、首发,以上海全市五分之一的剧场数、三分之一的座位数,贡献了二分之一的演出量。其中,演艺大世界音乐剧产业发展尤为迅猛,领先优势明显。

  数据显示,演艺大世界内汇聚了上海七成以上的专业剧场音乐剧演出和九成以上的新空间音乐剧演出。既有专业剧场的“大戏”拉升显示度,又有各类演艺新空间里的“小戏”凸显活跃度,体现时时处处“全城有戏”的效果,“演艺大世界,活力艺街区”的影响力也不断提升,文化地标和演艺名片地位凸显。

  演艺大世界也是国内最早孵化华语原创音乐剧剧目的一个演艺联合体。从作品到人才,从人才到平台,目前国内首个原创音乐剧孵化项目形成于此。以演艺大世界为后盾,“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已形成“孵化器”效应。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该计划发起人费元洪说:“对于文化广场来说,我们更注重的是机制的培养,机制如果好了,我们相信会有源源不断的人才和作品出来被大家看到。”

  走向世界,全产业链实现“接力跑”

  过去主要是欧美高品质音乐剧纷纷引进中国、“驻扎”上海,而今的中国演出市场,特别是上海市场,已初步具备了中外合作孵化中文版经典音乐剧的能力,中方也积极参与一些国际合作项目。2023年,由上海文广演艺集团牵头的中文版《剧院魅影》全国巡演,赢得广泛赞誉。2024年1月13日至3月3日,改编自《战争与和平》的沉浸式音乐剧《娜塔莎、皮埃尔和1812年的大彗星》将在交通银行前滩31演艺中心大剧院正式开启亚洲首演。作为华语音乐剧原创的策源地,上海文化广场音乐剧中心新近还推动了两部新人新作《冲出麦田》《聊斋之黄九郎》进行了“初舞台”试演。

“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部分剧目海报。.jpg

“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部分剧目海报。(受访机构供图)

  费元洪介绍,五年来“孵化计划”共计收到来自573人次的408部原创投稿作品,孵化出原创音乐剧作品十余部。《南唐后主》《对不起,我忘了》《无法访问》等优秀原创音乐剧已成功实现商业制作,完成商业演出共计207场,各地观众反响热烈。

  从演艺大世界出发,走向上海全市,再辐射周边及全国市场,上海在音乐剧产业链的各环节身先士卒,同时也形成了行业人才库。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总裁、中文版《剧院魅影》总制作人马晨骋分析,一部大剧的编排和巡演,往往起到了“一所学校”的作用,在人才培育和储备方面,中国本土的音乐剧编剧、导演、作曲、编舞、配器、舞美、灯光、音响、服装设计、剧组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工种正在上海孕育更多后起之秀。从“一纸蓝本”到“一台演出”,上海正在音乐剧产业链上发挥更重要的孵化和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