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里上起了思政课,中华艺术宫探索“美术馆现场教学课”新模式

2023-04-11 13:54 来源: 上观新闻

中华艺术宫1.jpg

  来自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的同学们近日走进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的最新展览“中国姿态·第六届中国雕塑展”上海展现场,在国家级美术殿堂中欣赏众位雕塑名家的精品,解锁思政课的创新“打开方式”。

  自2月15日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与虹口区教育局举行美术教学基地签约揭牌仪式以来,已经有不少的虹口中小学生走进中华艺术宫,参加美术馆现场教学课,丰富的艺术资源与科学的课程设置成为校园教育的有力补充。

中华艺术宫2.jpg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党委书记王一川介绍,“美术馆现场教学课”系列课程是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发挥国有美术航母引领作用,积极打造“社会大美育课堂”,面向全市中小学各年龄段开设的美术公共教育特色课程。作为市文化和旅游局首批“社会大美育课堂”代表性项目,旨在整合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优质艺术资源,开展以美术馆为第一教学场所的美育课程,引领青少年探索艺术、品读经典、参与互动,希望通过美术原作的魅力为思政教育赋能,让思政教育走出校园,带给孩子们可感知、可触碰、可深思的沉浸式学习体验。

中华艺术宫3.jpg

  孩子们徜徉在展厅之中,近距离观察雕塑精品的材质与细节。在展厅现场,有一件特殊作品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这就是艺术家石富用铸铜材质雕琢的一名笑靥如花的小姑娘。在美术老师陈敏捷的引导下,同学们了解到,这件名为《愿做一株报春花》的雕塑取材于一位真实人物——仅有十岁的文工团战士刘军,她在前线为战士们表演节目,总是唱歌给战士听,她还帮助医生一起抢救伤员,冒着被敌人轰炸的危险几天几夜守护着伤员。到场参观的张同学被原型人物的经历感染,“这次美术馆现场课的收获非常大,明天就是清明节了,我们应当缅怀先烈,承继传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理想。”

中华艺术宫4.jpg

  “艺术融合,名作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需要整合这样的优秀资源。中华艺术宫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像正在进行的‘中国姿态’雕塑展中,许多艺术家自发地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创作的切入视角,表达中国传统文化成为普遍现象。”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馆长陈翔说,“虽然孩子们年龄还小,可能对于雕塑的艺术内涵未必了解透彻,但是通过专业的讲解,以及馆校之间的互动,可以让孩子们对这些雕塑产生兴趣,并进而让雕塑的思想影响到他们,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

中华艺术宫5.jpg

  虹口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王磊表示,“大思政课”建设必须要打破校园围墙,将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系统化的协同育人新机制。

中华艺术宫6.jpg

  为了探索让更多青少年学生走出传统课堂,走进艺术殿堂,在沉浸式氛围中感受美术馆独有的人文魅力,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将进一步提升满足居民高质量公共文化需求的服务,围绕“社会大美育课堂”打造全新公共教育品牌项目“中华艺术大家说”,邀请各领域名家,联合各大艺术机构和艺术院校为观众呈现讲座、论坛等多种形式的公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