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有多美?长三角传统工艺生活美学设计展告诉你答案

2022-08-26 11:21 来源: 上观新闻

1.jpeg

  从一扇精致的江南园林圆门进入,开启四季江南之美。作为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江南客厅——长三角传统工艺生活美学设计展”首展近日在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启动,生动展示新时代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的江南新气象。

  展览由上海大学主办,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上海市宝山区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联合主办,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宝山民间国际艺术博览馆承办。

  日升月落中展示江南诗意

2.jpg

  本次展览共计参展作品260余件,涉及长三角传统工艺项目54项,参展非遗传承人42位、参展艺术家及设计师32位,参展设计品牌18个。

  策展人章莉莉教授介绍,展览采用江南客厅的概念,以及四时八景、中国色彩、词牌古歌、虚拟现实等跨界展示方式,展示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传统工艺的共融发展,也是上海市宝山区和上海大学之间实现区校合作的一次精彩实践。

3.jpg

  展览分为春夏秋冬四个篇章,在流光岁月中展开长三角传统工艺在当代生活美学中的叙事。展览从迎新、乐赏、雅集、游历、雕刻、美食、织造、时尚八个视角,呈现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美学的关系,展现从传统到时尚的兼容并蓄、从古典到国潮的风云际会,展示日升月落每一天的江南诗意。

4.jpg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采用中国色作为春夏秋冬四个篇章的主题色,展现江南的婉约雅致。包括序厅的西子色、江南春的拂花枝、江南夏的风烟、江南秋的清欢、江南冬的若兰等清新典雅的江南色彩,尽显江南烟雨迷蒙的意境美。展览设置小桥流水、西湖绸伞、蓝印花布相结合的艺术装置,也是汉服等传统文化爱好者的拍照打卡点。

  沉浸式体验江南人文风情

5.jpg

  “江南好,诗句与谁裁?烟柳画船相对晚,四时八景向天开,长待故人来。”展览邀请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博导胡建君将策展意境用《忆江南》词牌填词四阕,描绘经典江南风物,选取浙派古筝名曲《小霓裳》曲调进行当代演绎。

  歌者小草演绎的江南古歌悠扬婉转,余音袅袅,让观众置身于烟波浩渺的西子湖畔。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等项目跨界融合,相映生辉,形成一幅风情万种的新江南画卷。此外,展览邀请江南丝竹民族乐团演绎二十四节气之曲律,邀请汉服社展现宋代点茶和茶百戏之茶道,共同展现江南雅致风骨。

6.jpg

  展览重点展示了江南传统工艺的三个特征:第一,文人群体介入传统工艺后产生的影响,体现在笔墨纸砚、印绘雕刻、竹瓷玉石等领域;第二,历史上兴盛繁荣的江南三织造为长三角地区人民注重服饰穿搭所产生的影响,体现在传统桑蚕丝织造技艺、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宋锦织造技艺、苏州缂丝织造技艺等,以及相关的中式服装制作技艺、苏绣、绒绣等技艺;第三,新时代传统工艺对乡村振兴产生的影响,体现在江南农村所孕育的传统工艺,如金山农民画、罗泾十字挑花绣、徐行草编等,与人民生活紧密联系。

7.jpg

  民以食为天,江南的生活美学也离不开饮食文化。展览现场还采用VR虚拟现实展示,让观众体验活色生香的食物制作技艺,如南翔小笼馒头制作技艺等。

  长三角传统工艺形成文化生态合作关系

8.jpg

  据介绍,江南客厅首展将持续至9月下旬,后续将举办“江南传统工艺生活美学”学术论坛等活动。巡展将于2022年至2023年在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江苏省南京云锦博物馆、安徽省黄山雕刻博物馆举办,共同展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下的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的新面貌。

9.jpg

  江南文化融合了吴越文化、淮扬文化、徽皖文化、海派文化等,厚植于积极进取和拼搏包容的社会氛围。展览以“江南美,锦服归故里”收尾,寓意上海作为国际设计之都和时尚之都,要充分发挥经济品牌优势资源,与长三角传统工艺形成文化生态合作关系,用当代设计助力传统工艺回到人民日常生活,同时找到新海派文化发展的动能,形成新时代江南美学和相关文化产业。

10.png

  主办方表示,展览通过时空叙述,以传统工艺振兴发展为出发点,让江南美学拥有生动丰富的内容、思想和情感,一头联系江南人文历史,一头指向人民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