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精彩展览等你来看

2022-07-04 16:18 来源: 周到上海

  回归如常的上海,感受美好的生活,是我们每一个人当下共同的期盼。7月1日起,上海逐步开放博物馆和美术馆。开放的各个博物馆、美术馆会有哪些展览?一起来了解一下各馆的展览安排吧。

  上海博物馆:“盛世芳华”展静待您

  上海博物馆于7月1日起恢复开放,开放时间为每日9:00-17:00(16:00停止入场),每周一闭馆(除国定假日外)。

  除一楼雕塑馆、四楼家具馆因裸置展品为主暂停开放,三楼书法馆、绘画馆正在调整展品外,其余展厅正常开放。

1.jpg

  “盛世芳华: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3月10日开幕,开幕仅几个小时,上海博物馆就宣布临时闭馆,因此,这是一个几乎还没有观众实地看过的好展览。该展览在上海博物馆第二展览厅举办,结束时间为今年9月4日。

  “盛世芳华”展是上博成立七十周年的系列展览之一,近一年来,上博相继推出了三个受赠文物展,分别是“鼎盛千秋”“高山景行”及“盛世芳华”展。

  上博的发展离不开文物捐赠人的无私捐赠。截至2021年末,上海博物馆馆藏文物102万余件中,有8.8万多件来自各界人士捐赠,其中珍贵文物3.3万余件,占上博馆藏珍贵文物总量的23.6%。至今,上海博物馆的捐赠者人数超过800位,集体捐赠超过120家,接受捐赠的文物批次更是多达1200多次。

2.jpg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盉

3.png

南宋张即之《楷书待漏院记卷》

  因此,几代上博人坚持以办展的方式,与世人共享受赠的瑰宝,并以此表彰和纪念捐赠人。除了常设展外,有关的捐赠展,连同此次“盛世芳华”展,总数已达33场。

  “盛世芳华——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共汇聚195件/组受赠文物,涵盖书画、青铜、玉器、印章、竹刻、雕塑、陶瓷、钱币等各个门类。仅国家一级文物就有11件,包括商晚期牛胛骨刻辞、西周成王时期小臣单觯、战国商鞅戟、北宋王安石《行书楞严经旨要卷》、南宋张即之《楷书待漏院记卷》、明代沈周《临戴文进谢安东山图轴》等。

  中华艺术宫:两个新展迎客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于7月1日起恢复开放,并将以两个全新的线下展览迎接观众到来。

4.jpg

5.jpg

  15号展厅推出“芳菲无尽——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馆藏作品展”,遴选吴冠中、林风眠、赵无极、朱德群等48幅名家大作,包含国画、油画、版画等多种绘画样式,其中不少是艺术家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作品,如林风眠创作于1970年代的静物作品《花卉》和吴冠中的《野花闲草》、《色色空空》、《点线迎春》等。这些名家作品将为观众呈现出色彩斑斓的田野花卉与旖旎风光。

  位于20号展厅的“魔都散记——主题创作中的城市形象”展,则精选反映上海都市形象的主题创作成果,彰显国际大都市建设的新成就。

  浦东美术馆:再看“徐冰的语言”和“水之域”

  浦东美术馆是去年以来的魔都网红美术馆,该馆恢复开放后,正在举办的展览有两个——“徐冰的语言”和“水之域”。

6.jpg

徐冰《天书》

7.jpg

徐冰“新英文方块字书法教室”

  “徐冰的语言”是横跨艺术家徐冰40年创作生涯的大型个展,通过版画、装置、文献记录、手稿、影像、纪录片等,展现其艺术的多元和丰富。展品中包括徐冰享誉国际的艺术创作《天书》、《英文方块字》、《地书》、《猴子捞月》、《背后的故事》、《芥子园山水卷》、《文字写生》系列、手绘动画《汉字的性格》、《烟草计划》、《凤凰》等,这些作品用特殊的艺术语言引发观众思考不同文化视角之间的纠缠、较力,它们如何相互影响、补充与矫正,探讨不同种族、信仰、价值观的人们分享和共建这个世界的可能性。观众还可以在“英文方块字书法教室”里亲手体验徐冰创造的英文方块字的特殊魅力。

8.jpg

9.jpg

10.jpg

“水之域”展览现场

  “水之域—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与弗朗索瓦·施耐德基金会馆藏展”的主题围绕着人类生活的核心——水,呈现来自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和弗朗索瓦·施耐德基金会共100余件展品,部分展品的历史可追溯至千年前。展览以古今对话的形式,以水为媒讲述文化大同的世界故事。来自格陵兰岛因纽特人的兽形雕塑,新西兰毛利人的传世之宝——绿玉项链,还有尼日利亚南部伊乔人制作的象征着善良和快乐的水族动物面具……一件件珍贵文物和作品,为您揭开几百年前美洲阿兹特克文明的神秘面纱,追溯皮划艇的历史起源,解密19世纪世界各地形状各异的鱼篓的不同用途。通过这场由古及今的文明对话,为观众带来非凡的艺术体验。

  龙美术馆西岸馆:三个新展陆续开幕

  龙美术馆西岸馆7月份安排了三个新展陆续开幕,包括7月1日开幕的“画·沈小彤的画”、“詹妮弗·圭迪:满月”,和7月5日开幕的“袁运生的历程”。 7月5日龙美术馆也将迎来恢复开馆后首个公众免费开放日,地下展厅的三大展览都将免费参观。

11.jpg

  “画·沈小彤的画”是艺术家沈小彤在上海的首个美术馆个展,由龙美术馆馆长王薇担任策展人。沈小彤毕业于四川美院版画系,沈小彤的艺术整合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一种是西方式的热情探索和科学主义,另一种则是中国式的向内领悟。展览主要呈现沈小彤近10年的创作,包括“相”、“花·果”、“墨·山水”、“竹”等多个系列,其作品或以身边朋友为描绘对象,或以日常生活中的平常事物为表现主题,展现了艺术家对于真实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感悟,以及掩映在画面之下不同时期艺术家微妙的精神世界。

12.jpg

  “詹妮弗·圭迪:满月”是美国艺术家詹妮弗·圭迪在中国的首次美术馆个展。詹妮弗·圭迪于1972年出生于美国加州,现生活、工作于洛杉矶。圭迪的“沙画”混合了油彩和沙粒,塑造出色彩和质感起伏多变的表面,巧妙地游走在具象与抽象之间。她的作品呼应了自然现象,往往捕捉几乎难以察觉的光景交替瞬间。其作品的用色简单明亮,质感宛如浮雕。展览名称“满月”强调了她创作中的宇宙学和神秘主义的根源。

13.jpg

  “袁运生的历程”由崔灿灿担任策展人,展览作品贯穿袁运生从1950年代至今的创作,时间跨度长达70年之久。展厅中200多件作品和档案文献构成了袁运生的艺术世界,其中“公共壁画”、“云南写生”、“传统复刻”和“重返敦煌”四个主单元,作为进入袁运生艺术历程的钥匙,通向他蔚为大观的艺术创作,重现了袁运生对20世纪后半叶中国艺术变革的巨大贡献、2000年后对人类共有文明的无限探索,和他70年艺术历程中重建个体生命史诗的卓越才华。

  提醒:各博物馆、美术馆的具体开放时间和各项展览的起迄时间以各场馆公告为准,观众参观需提前预约,并做好安全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