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上海,两大展演季让城市红色肌理更充盈

2021-07-23 17:38 来源: 人民日报

  2021年,党的诞生地上海,始终涌动着红色热潮。

  为迎接党的百年华诞,上海接连推出“红色经典剧目展演季”和“新创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季”,共有27台剧目、54场演出。从2月到7月,申城各家剧场里轮番上演着建党百年历程中的红色记忆,城市上空不断回响着经典与新创之声。

  两大展演季,以音乐、戏剧、戏曲多种艺术形式竞相诉说着党的百年峥嵘故事,让城市红色肌理更充盈,城市软实力更耀眼夺目——

  坚守:城市铺上火红底色

  “玉和,平日里怕你误事,我要你滴酒不沾。今日你只身赴宴,我要你满饮此杯……”

  7月16日晚,现代昆剧《自有后来人》亮相上海大剧院舞台。这是上海昆剧团建团43年来创排的第一部大型革命现代昆剧,改编自1963年上演的同名电影。该版新作,星光熠熠——上昆中青年演员吴双、罗晨雪分饰李玉和、李铁梅。蔡正仁和张静娴两位艺术家在耄耋之年重聚舞台,带领着年轻一辈再造红色经典。

  600岁昆曲与现代革命题材,四大主演集体反串,更兼用蔡正仁的话来形容,“首次以大戏的规格在昆剧的文本、唱腔、念白、表演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探索”,昆曲拓宽创作之路,着实令人耳目一新。首演现场,舞台上唱念做打,无不精彩。谢幕时,剧场内掌声如雷。

  这也是上海两大展演季的压轴之作。在上海市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下,由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主办,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和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共同承办的“红色经典剧目展演季”和“新创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季”两个展演季,在整整6个月时间里,集中展示上海文艺界的创演实力,擦亮这座城市的火红底色。

  上海这座城市,历年来孕育出大批优秀文艺作品。在“红色经典剧目展演季”中,上海文艺界纷纷亮出压箱家当,《江姐》《芦荡火种》《白毛女》等12台红色经典剧目轮番上演,这些经典剧目,同时代与人民紧紧相连,在过往岁月中深受观众喜爱,如今再度发出振聋发聩的历史强音。

  在“新创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季”中,上海13家国有文艺院团又献上了15台新创舞台艺术作品,其中,多部首演作品在此次展演季中集中亮相,如交响曲《百年颂》、声乐套曲《永恒的丰碑》、芭蕾舞剧《宝塔山》、京剧《换人间》、京剧《红色特工》、现代昆剧《自有后来人》等。

  4月末,“红色经典剧目展演季”在“七一勋章”获得者、91岁作曲家吕其明写下的动人音符中收尾,紧接着,90后上海爱乐乐团驻团作曲家龚天鹏以交响曲《百年颂》拉开“新创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季”序幕——两代“90”后作曲家用音乐连接起两个展演季,接续坚守这份动人的红色情怀。

  传承:文艺党课浸润人心

  两大展演季,也是上海各大文艺院团的一次集体总动员。艺术名家们全梁上坝,年轻演员们同样扛起大旗。

  上海京剧院第六代“杨子荣”蓝天,上海沪剧院95后“江姐”洪豆豆,上海宝山沪剧艺术传承中心经典《挑山女人》第一代传承人金洁,上海歌剧院第六代“江姐”何晓楠、周琛,上海芭蕾舞团第六代“大春”吴虎生、“喜儿”戚冰雪……这些舞台上的青春身影,用自己的身体力行来体悟:红色故事离今天并不遥远,红色精神值得代代相传。

  延水河边、宝塔山下,来自上海的进步青年梦安,欧洲归来的学子明华,从舞剧开始时的西装马甲和真丝连衣裙,逐渐转变为绑腿军裤和白衬衫、蓝色过膝裙——这是上海芭蕾舞团创排的全新芭蕾舞剧《宝塔山》。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爱国青年们从各地奔赴延安,用青春热血献身革命事业,在宝塔山下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要将宝塔山下的故事创作成芭蕾舞剧,还是经过了长久的酝酿和积淀,主创团队不仅在北京整理了大量文献资料,还远赴延安、榆林等地采风。

  “我觉得每次全身心地投入演绎一个革命人物,就像上了一次生动的党课。让我们懂得了,当初他们的坚持是为什么,而如今,我们的坚持又是为了什么。那是一份理想,一份信念。”《宝塔山》主演吴虎生感慨。

  经典剧目从复排到复演,新创剧目从创作到演出,整个过程就是一堂生动的党课。采风时、排练时,一遍遍体悟、一遍遍的打磨,让演员与角色之间不断产生情感共振。

  都市新淮剧《寒梅》在全新改写后注入时代精神,再次在淮剧舞台上绽放。为了让这部经典剧目在舞台艺术现代戏的创作上有所突破,剧组主创主演赴瑞金、井冈山深扎采风,参观革命旧址,重走红军小道。《寒梅》的领衔主演邢娜更是剪掉了十几年的长发,将3岁的孩子送回老家,一门心思扎进《寒梅》排练场。

  “《寒梅》既是淮剧的,也是时代的。”邢娜回忆,“跟随剧组去瑞金、井冈山采风学习,一遍一遍阅览烈士墙上的照片,从他们的眼神中探求那一代人的革命信仰。初春的井冈山很安静,可我的内心却激荡澎湃。艰苦的斗争环境,敢于牺牲、追求胜利的坚毅,都让我震撼。那一代人太不容易了,这种心灵的洗礼只有深扎在井冈山才能体悟到。”

  融合:守正创新书写时代

  为党的百年华诞增光添彩,依托两大展演季,2021年的上海,从各大剧场舞台到546米的城市高空上海中心,从线下到线上,从中心城区剧场到五个新城剧场,红色之声响彻全城。

  两大展演季,同样成为上海城市软实力的多面镜像。

  上海文化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开放融合。“儿女成才胜过青天,再苦再累决不放弃,为孩子,重振精神挑山去,挑一个柳暗花明新天地……”台上,沪剧《挑山女人》将一个正能量的真实故事讲述得催人泪下,直抵人心;台下,一颗颗“移植搬演”的种子在各地的土壤中茁壮生长,从河南豫剧伊始,广西壮剧、山西蒲剧和安徽黄梅戏纷纷挑起扁担,唱响“挑山精神”。

  京剧《换人间》,首次尝试将贝多芬交响作品融入京剧。在那场“别离”高潮戏,舞台上出现剧中陈小云、方步亭在京胡与钢琴版《命运交响曲》的共同伴奏下深情演绎《霸王别姬》,营造出扑面而来的时代质感。

  与技术融合。舞台剧《浪潮》的呈现,打破了传统的舞台模式,用最坚硬的铁与最柔软的水进行对话,设计了时而被水包裹,时而又让水退去,结合着九宫格式上下浮动的悬浮板等装置设计的水舞台,呼应“浪潮”的主题。

  与时代融合。越剧《山海情深》,跳脱出越剧所擅长演绎的才子佳人的故事,大胆挑战反映当下社会状况的扶贫题材,还加入了管弦乐编曲、音乐剧编舞、实景灯光秀,与以往越剧现代戏的观感有着诸多不同。观众直呼“超越想象”,这是越剧,但又不是他们想象中的传统越剧,更像是对未来的一种探索。

  “听到观众说越剧原来这么好看,感到我们的努力都是值得的。”观众的正向反馈,让上越人们温暖在心。上海越剧院院长梁弘钧说:“追溯越剧发展的100多年来,它始终是和时代紧贴在一起的,个中原因就是因为它不断地翻新和变化,吸引到一代又一代观众。”

  百年正是风华茂。如今,两大展演季圆满落幕,新征程已然开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日子里,回望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重温历久弥坚的百年初心,上海文艺工作者们将继续怀揣着“文艺为人民”的初心,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书写好新的时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