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心而生,与美同行!提升打造文化惠民工程“社会大美育课堂”

2025-04-29 19:33 来源: 乐游上海

  “在春天,遇见江南”。一场融合音乐、绘画、文物、传统文化的艺术行走活动4月29日在上海博物馆东馆举办。这是2025年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社会大美育课堂”一节特别策划的示范展示课,邀请了部分在沪外商投资企业代表到现场参加,通过社会大美育课堂体验在沪国际友人们和上海广大市民群众共享美育的文化氛围,深度感受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以社会大美育赋能城市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市民游客“来上海,享美育”。

图1.jpg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钟晓敏,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廖燕灵,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上海市外商投资协会会长黄峰出席活动。

图2.jpg

  钟晓敏局长表示,“社会大美育计划”是市委市政府重点打造的公共文化惠民工程,也是上海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的重要举措。通过发挥上海文博、美术、演艺资源集聚的优势,将更多专业艺术资源转化为社会美育资源,让高品质的公共艺术教育成为广大市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使美育成为上海城市文明的底色,让每一个人在上海这座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中向心而生、与美同行。

图3.jpg

  “社会大美育课堂”是近年来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持续实施的“社会大美育计划”的重要载体。自2023年起推出这一惠民性质公共艺术教育平台,统筹协调本市各大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剧场、非遗场馆、文艺院团等专业艺术场馆机构“打开围墙”,面向广大社会公众免费或公益开放公共艺术场馆和资源,广泛开展高品质、多元化的公共艺术教育活动。两年来,全市113家“社会大美育课堂”已累计开展2.6万场公益性的艺术普及教育活动,200多家专业文化艺术机构和文化艺术类企业、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在全社会火热“出圈”。

图9.jpg

  作为2025年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了今年143家“社会大美育课堂”,共八大类,包括博物馆27家、革命纪念馆9家、美术馆30家、剧场17家、艺术院团10家、图书馆13家、非遗场馆23家、其他文艺类机构14家。每家场馆机构都将在年内有主题、成系列地推出不少于30场次面向市民免费或公益开放的高品质公共艺术普及教育活动。

  今年“社会大美育课堂”将围绕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办好民生实事和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以更富创新、更具融合、更加开放的方式,进一步升级构建“全民参与、全域覆盖、全龄可享”的美育新模式,并积极探索通过城市美育服务在沪企业和人才发展,助力优化城市营商环境的着力点和新成效。

  “社会大美育课堂”不仅面向全上海市的市民群众,在上海的外籍人士也同样有机会参与和享有公共美育,更充分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上海文化魅力。

图4.jpg

  本场“社会大美育课堂”以“讲演结合”的艺术行走形式,通过10件文物导赏与6场定制的江南曲艺表演,营造多维度沉浸式体验,让历史“活”在当下,让艺术跨越国界。

图5.jpg

  在江南造物馆,旗袍、香具、服饰等古代文物与评弹、昆曲表演相映成趣,既呈现江南文人雅士的生活意趣,也彰显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的交融。

图6.jpg

  在绘画馆,董源《夏山图卷》、钱选《浮玉山居图卷》等名作,与琴箫合奏、琵琶三弦相和,诠释“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东方哲思,给予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一把理解中国艺术的钥匙。

图7.jpg

  在屋顶花园,则以茶会友,以乐传情,让江南丝竹的韵律与春日的花香共同编织一段跨越时空的文化记忆。

图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