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开幕仪式隆重举行,在春天里唱响献给新时代的交响诗
2023-03-21 09:06 来源: 上海文联
2023年3月20日,第38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开幕仪式及开幕音乐会《复兴的大地——献给新时代的交响诗》在上音歌剧院拉开帷幕。
开幕仪式上,“七一勋章”获得者、著名作曲家吕其明,中国音协主席、著名作曲家叶小钢,中国音协副主席、上海音协主席、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著名歌唱家廖昌永共同登场,为第38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启动开幕装置。
作为本届音乐节的开幕演出,由上海歌剧院全新创排的交响合唱《复兴的大地——献给新时代的交响诗》由著名诗人、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赵丽宏作词,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赵曦、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副主任刘灏、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共同担纲音乐创作,上海歌剧院副院长黄景誉担任导演。该作品也入选了文旅部2022-2023年度“时代交响”创作扶持计划。
第一乐章《大地的梦想》
朗诵:印海蓉
第二乐章《水珠与湖泊》
女高音独唱:宋倩
第三乐章《开路之歌》
讲述:佟瑞欣 周之翰
巴扬:刘弋维
演出主题鲜明、立意深远、艺术多元。在许忠的执棒下,特邀歌唱家方琼、石倚洁、沈洋、董芳,播音艺术家印海蓉、表演艺术家佟瑞欣,和上海歌剧院优秀青年歌唱家韩蓬、徐晓英、宋倩、于浩磊、熊郁菲等,集结上海歌剧院合唱团、交响乐团、舞剧团和中福会少年宫小伙伴艺术团合唱团,以两百六十余人的演出阵容,音、诗、画、歌、舞、诵等丰富的艺术形式,深情讴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浦江两岸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盛世景象。
第四乐章《希望的钟声》
领唱:于浩磊 熊郁菲 窦乾铭 王潇希 李新宇 肖昕怡 王碧华 潘墨尧
第五乐章《大港抒情》
女中音独唱:董芳
作品以序《春天,请在我们中国落户》和《大地的梦想》《水珠与湖泊》《开路之歌》《希望的钟声》《大港抒情》《浦江新梦》《心花盛开》《向往大海》等八首诗歌谱写而成的洋溢着激情和理想光芒的交响合唱构成。其中,《大地的梦想》以气壮山河的旋律,诵咏新时代新征程上巨轮远征、掌舵领航;《水珠与湖泊》体现海纳百川、人才汇聚的景象;《开路之歌》歌颂披荆斩棘、开拓创新的先锋精神;《希望的钟声》唱出青年人才投身科创事业的热情与激情;《大港抒情》赞美连接五洲四洋的东方大港,唱响镇澜筑港的人间华章;《浦江新梦》借海派画家吴昌硕的视角,展现浦江两岸日新月异的美妙景象;《心花盛开》表达人民城市人民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喜悦;《向往大海》高唱中国式现代化的铿锵乐章,召唤鼓舞中华儿女在澎湃浪潮中扬起风帆、奔向希望,实现复兴梦想。每个乐章都围绕一个主题,以优美的音乐、铿锵的演唱、激情的朗诵,抒发实现伟大复兴梦想的道路上的深切情感。
第六乐章《浦江新梦》
男女声二重唱:韩蓬 徐晓英
琵琶:刘嘉 竹笛:郑迪
“今年的‘上海之春’有着特别的意义,不仅恰逢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踏上新征程的第一个年头,也是今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之后的首个国际性音乐盛会,而上海演艺市场也随着盎然春意回暖花开。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上海歌剧院创排的《复兴的大地》首演可谓正当时。”作为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许忠不仅执棒这部原创作品的首演,也是该作品的作曲之一。“为人民、为大众创作紧扣新时代主题、展现新时代气象、讴歌新时代精神、凝聚新时代力量的原创力作,正是上海歌剧院创排这部原创交响合唱的初心。”通过音乐的语言,作曲家们想要唤起的是听众心中发自内心的感叹。作曲刘灏说,在这次的创作里,他们力图表达的正是“人民可听、可唱、可共情的主旋律”,“把城市的精神体现在音乐中,把音乐的精神体现在音符中”。作曲赵曦也表示:“在我的乐章里,音乐语言上,用了中国化的动机语言,用向上的奔放的旋律,体现人民内心,心花的盛开以及大地的复兴。”
同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在《复兴的大地》中担任朗诵的印海蓉也表示:“作为上海文化的老品牌,‘上海之春’在上海市民心中享有盛誉。经典作品和新人新作轮番上演,大家可以从中获得艺术的熏陶和精神的滋养,我觉得是特别好的一件事。希望这部温暖而充满希望的作品,能够传递给大家一种精神上的力量与鼓舞。希望这种力量可以凝聚起来化作建设我们国家的一种合力,一起勇往直前,砥砺奋进。”
第七乐章《心花盛开》
低男中音独唱:沈洋
第八乐章《向往大海》
领唱:方琼 石倚洁
值得一提的是,此番《复兴的大地》首演阵容中,特邀了大家十分喜爱并熟悉的歌唱家方琼、石倚洁、沈洋、董芳等,他们从上海走向世界,获得国内外大奖,站在世界歌剧舞台的中央,同时也在为培养新一代的歌唱人才不断作出贡献。而上海歌剧院的优秀青年歌唱家韩蓬、徐晓英、宋倩、于浩磊、熊郁菲等,都是活跃于我国歌剧舞台的中坚力量,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受邀参加演出的上海民族乐团“95后”青年琵琶演奏家刘嘉、“00后”的上海音乐学院竹笛专业学生郑迪和“05后”的上音附中巴扬专业学生刘弋维都展现了上海音乐界新生力量的蓬勃朝气。
在方琼看来,作品的八个乐章,每个乐章都有不同的诗意,和不同的音乐诠释与表达。排练过程中,大家都反复琢磨,精益求精,光她和石倚洁担纲的第八乐章,就曾数易其稿,直到上台之前,彼此还在不断交换意见,就是为了能为上海的爱乐者奉献出更完美的舞台。对于“上海之春”方琼也有着特别的感情,20世纪80年代,还是上海音乐学院学生的她就是通过“上海之春”迈向了更好更大的舞台,“今天跟我同台的,很多都是我的学生辈,也是一种传承吧”。
沈洋与“上海之春”的关系同样紧密。“从我第一次登台‘上海之春’到今天,已经19个年头,今天我们一起演出的,也有19年前跟我一起演出的学长。这19年,世界上也一圈走过,今天又回到‘上海之春’,感觉就像我今晚的那首歌里所唱,这座城市和我们永远在一起。中国原创作品的探索一直在路上,‘上海之春’是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新作回归传统,通过传统去探索未来。”
年轻的郑迪则激动地表示,能以在校学生的身份,站上“上海之春”开幕音乐会的舞台,自己既荣幸又紧张。为了不负这个舞台,过去的一整个月她都在不懈地练习。“作为新一代竹笛演奏者,我们会认真汲取老一辈留下的宝贵经验,也希望能努力发出当代年轻人的声音。”
黄浦江畔,春意盎然,泱泱神州,万物复兴。原创交响合唱《复兴的大地——献给新时代的交响诗》正是上海文艺工作者对新时代的深情礼赞。音乐会在昂扬而恢弘的旋律声中落下了帷幕,如潮的掌声经久不息。观众席中,既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天真无邪的孩童,有资深的音乐爱好者,也有普通的市民观众。他们无不动情地表示,台上艺术家们的每个音符都直击心灵,展现了一幅恢弘而壮丽的复兴画卷。
热点关注
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