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代破圈 初心不变 上海旅游节庆活动推动金秋文旅消费升温
2021-10-06 21:34 来源: 新华社
第32届上海旅游节6日落下帷幕。中秋、国庆双节“遇上”品牌节庆活动,上海金秋文旅消费持续升温。
上海黄浦江夜景。新华社记者 陈爱平 摄
变与不变 “美好与欢乐”再升级
旅游是大民生、大产业、大展示,事关民生福祉、事关经济发展、事关城市形象。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方世忠表示,作为全国最早创办的旅游节庆品牌,迈入“而立之年”的上海旅游节,不断在“变与不变”中寻求自我突破、探索模式创新、努力引领潮流。“变”就是要从上海最有资源,最有优势,最有特质的地方出发,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为广大市民游客提供新的资源、新的体验和新的玩法。“不变”的就是旅游节的宗旨初心,让市民游客走进美好与欢乐。
最新的“口袋书”成为“打卡”历史建筑武康大楼及周边街区的“导游”。新华社记者 陈爱平 摄
今年上海旅游节首周的82家文旅场馆半价惠民举措,加上文旅系统精心策划的中秋、国庆双节特色活动,吸引人们走进文旅场馆、漫步都市街区、醉心绿色乡村。据统计,上海旅游节期间,参与相关节庆活动的市民游客达2642.28万人次,各大旅游景区景点接待游客1623万人次。相关部门及文旅场所落实“一活动一方案”以及“预约、限流、扫码”等严格防疫举措,确保上海旅游节及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文旅市场平稳有序,市民游客健康安全。
上海旅游节也是“十四五”期间上海名片性重大活动之一。《上海市“十四五”时期深化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规划》明确,上海持续深化上海旅游节办节形式和内容;增强其促进城市旅游消费功能,探索办节机制转型和市场化模式创新。
上海旅游节吉祥物“小鹿乐乐”亮相热闹商圈。新华社记者 陈爱平 摄
顺应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人们更青睐近程风景和深度文化体验的需求特点,今年上海旅游节首次设立“建筑可阅读、城市微旅行”年度主题,推出线上总入口“上海市建筑可阅读”官方微信小程序、线下“建筑可阅读”专线巴士及微旅行线路等。
“其目的是从本地最有资源、最有优势、最有特质的地方出发,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为广大市民游客提供新的资源、新的体验和新的玩法。”方世忠分析。他介绍,今后的旅游节将用不同的主题来展现旅游节的独特魅力,凸显“处处是景、时时宜游、行行可看、人人共享”的上海都市型全域旅游的特质和优势。
“建筑可阅读”专线巴士经过上海市区。新华社记者 陈爱平 摄
线上线下 文旅消费热起来
据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统计,自9月17日至10月6日举行的上海旅游节期间,上海宾馆酒店客房平均出租率为54%,较此前一段时间明显增长。上海地区旅游、餐饮、娱乐售票等日常消费类交易总金额为360.8亿元,环比8月17日至9月6日增长8.7%。
据携程集团统计,上海旅游节期间,上海作为目的地在其平台上的访问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64%,上海旅游度假产品成交总额为14亿元;据美团平台统计,上海旅游节期间市民游客餐饮消费非常活跃,位于历史建筑内的特色餐厅以及地道江南美食等,尤其受到欢迎。
上海旅游节期间推出的“上海礼物”,深受市民游客欢迎。新华社记者 陈爱平 摄
自9月17日首发以来,“建筑可阅读”专线巴士已累计接待1.1万人次游客;国庆节前5天,串联起中共一大纪念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中共四大纪念馆等的“红色专线车”接待游客超过4千人次。上海16个区共举办线上线下主题活动143个,让人们既不会扎堆又能沉浸在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氛围中,共计5751万游客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打卡”上海历史建筑和相关微旅行活动。
受益于城市加快数字化转型和文旅新空间持续扩容,“云上”旅游节活动聚焦上海黄浦江、苏州河、郊野公园以及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等五个新城,线上活动总点击量达11.7亿次。这些颇有“种草”“引流”能力的线上活动,成为人们在国庆假期自发“打卡”的“导览图”,鼓励人们在城市各处享受微旅行、微度假、慢生活。
智慧酒店、智慧景区、智慧博物馆以及在线预约等手段,为市民游客系牢“安全阀”,文化和旅游行业持续推进科技融合与产业升级,提升游客便利度。
少年儿童在上海青浦博物馆内认识古瓷。新华社记者 陈爱平 摄
打出“组合拳” 瞄定世界著名旅游城市
从上海旅游节庆活动和假日消费可以窥见,这个都市型全域旅游目的地正在全面推进文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追求、新期待。上海正打出“组合拳”!
微旅行、微度假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的背后,是“人民城市”日新月异——赓续红色文化,有《上海市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条例》《关于全面提升上海市红色旅游发展水平的指导意见》等从制度规划上“保驾护航”;城市更新惠及全民,有吸引各类市场主体“落沪”、改善城市硬件软件设施的“硬核”举措,也规范化、精细化、人性化治理、数字化转型等软实力“加持”。放眼黄浦江岸、苏州河畔、老城厢里、新城空间,老建筑、新建筑、美术馆、咖啡馆、创意园区、夜市、商业中心云集,无论是否是节假日期间,人们走出家门必有“好去处”。
坐落在临港地区的上海天文馆已是人们来沪必“打卡”的科普和文旅新地标。新华社记者 陈爱平 摄
首届上海旅游投资促进大会集中推出“十四五”期间上海市重大旅游投资启动项目和2021年上海市旅游招商项目,邀约各方携手共建高品质世界著名旅游城市。
业界认为,上海旅游“进得来”“留得住”“带得走”,有文化“加持”,也有发展改革、规划资源、市场监管、交通、医卫、商贸、通信、绿化、科技等多个部门领域的“齐头并进”。
近日举办的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向人们描绘未来五年上海打造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美好愿景:淡雅素描有“梧桐树下老建筑”,浓墨重彩有“流光溢彩黄浦江”,市民走出家门15分钟内能邂逅“家门口的好去处”,国内外游客各有“爱上上海的理由”……
热点关注
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