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 微旅行——阅读“魔都”解锁新姿势

2021-10-05 20:43 来源: 新华社

  从上海旅游节到中秋、国庆双节,人们走进红色场馆、漫步历史街区、醉心美丽乡村——一条条微旅行线路串联起“魔都”文旅地标,解锁阅读城市“新姿势”。

上海红色专线车.jpg

  上海红色专线车。新华社记者 陈爱平 摄

  漫步街区间

  国庆假期,上海市区联手、政企合作,推出一江一河“滨水游”、主题乐园“亲子游”、郊野休闲“生态游”、看剧观展“文化游”等四大系列文旅产品。第32届上海旅游节则首次推出“建筑可阅读,城市微旅行”主题,“漫游苏州河”“爱在黄浦江”“百BU穿YOUNG”“宝藏上海·五个新城”“走近郊野公园”等系列微旅行线路、微度假产品,成为人们在国庆假期打卡的导游图。

  “一江一河”正变成“潮玩地”。坐游船游览黄浦江是来沪游客“必看、必游”的项目,搭乘观光巴士可随上随下、饱览两岸景点。黄浦江两岸汇聚的餐厅带你寻味上海,精品酒店让人疲劳尽消,咖啡馆和书店引出悠闲时光,购物中心呈现时尚潮流……同时,在严格疫情防控举措下,上海市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中心、旅游时报等联合黄浦、虹口、普陀、静安、长宁、杨浦等区推出“漫游苏州河·城市微旅行”活动,通过策划线路、文化解读、达人探路,引导人们在假日期间前往苏州河探访,走进经典的中国证券博物馆、华东政法大学历史建筑群等感受城市发展新成就。

上海“建筑可阅读”专线巴士.jpg

  上海“建筑可阅读”专线巴士。新华社记者 陈爱平 摄

  五个新城“五”彩缤纷。嘉定新城的图书馆、汽车城,青浦新城的环城水系公园、崧泽文化遗址,松江新城的广富林文化遗址、上海欢乐谷,奉贤新城的上海之鱼,南汇新城的上海天文馆和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假日里,五个新城文旅地标成为全新的“宝藏目的地”。

  郊野公园展现美丽乡村新气象。上海旅游节遇上国庆假期,沪上郊野公园推出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市民游客感受自然野趣——长兴岛郊野公园的露营大会、浦江郊野公园的“花园生活节”、嘉北郊野公园的稻草文化节精彩纷呈,人们以“徒步+骑行”的方式,徜徉在田园野趣间。

  浦江游船、都市观光车与都市漫步相结合,形成新的体验。黄浦江游船上,“啤酒节”、亲子秀、非遗体验活动陆续开展,夜间坐上黄浦江游船,两岸建筑流光溢彩,舱内活动妙趣横生。全新的“建筑可阅读”专线巴士带着市民游客穿梭在城市间,从一栋栋历史建筑和现代建筑读出城市的发展。

俯瞰黄浦江两岸.jpg

  俯瞰黄浦江两岸。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沉浸文化中

  一条条微旅行、微度假线路引人入胜,却不会让人“走马观花”。文旅系统根据各资源特点,让人们走进场馆、走进建筑,从而沉浸在上海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中。

  自今年6月3日全新开馆的中共一大纪念馆迎来各地观众。“一张车票、多点上下”的景区专线车也深受市民游客欢迎——上车时,聆听有关沪上红色地标的详细讲解;下车后,凭提前预约信息,有序进入场馆参观。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四大纪念馆景区红色专线车的运营方春秋旅游介绍,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人们“打卡”红色地标热情高,单是专线车在国庆假期前4天就接待了超过4千人次游客。

游客在中共一大纪念馆.jpg

  游客在中共一大纪念馆。新华社记者 陈爱平 摄

  “中国红”无疑是国庆假期最亮眼的色调。在拥有612处红色资源、250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上海,红色文旅活动层出不穷,让人们在微旅行、微度假中厚植家国情怀。绿树掩映的徐家汇公园里挂起红旗,百代小楼的《心弦——国歌特藏展》,呈现《义勇军进行曲》十个珍贵的历史版本,激起更多市民游客的爱国热情。

  上海植物园围绕其“镇园”技艺——海派盆景做足功夫。国庆假期,人们通过网上报名,在严格的疫情防控举措下前往园内学习如何自制一盆曼妙的海派盆景。与这些互动体验相结合的是,上海植物园盆景大师、非遗技艺传承人赵伟等专家,带着市民游客参观上海植物园盆景园、盆景博物馆以及正在举办的海派盆景特展,体验“师法自然,苍古入画”的海派盆景之美。

亲子游客在青浦博物馆.jpg

  亲子游客在青浦博物馆。新华社记者 陈爱平 摄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文旅部门精心设计的微旅行线路,还充分考虑避免扎堆。青浦区文化和旅游局为亲子家庭量身定制的7条“建筑可阅读·青浦新发现”主题线路,以青东古今交汇新发现、新城城市风貌新发现、青西魅力古镇新发现等主题,不同主题点位少有重合。相关机构还为这些亲子游线路定制了亲子手册,让市民游客可以系统性在区内研学,深度了解青浦区历史人文。

  文旅升级时

  丰富多彩的假日活动背后,是文旅系统不断提升供给能级。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方世忠介绍,国庆黄金周七天长假是提振上海文旅市场的重要契机,各部门、各单位、各协会乘势而上,抢抓机遇,在确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假日文旅供给,保障假日文旅服务,更好满足市民游客精神文化生活。

海派盆景专家赵伟讲解盆景知识.jpg

  海派盆景专家赵伟讲解盆景知识。新华社记者 陈爱平 摄

  自今年上海旅游节拉开帷幕,“一江一河潮玩地”“家门口的好去处”“喜欢上海的理由”等系列活动陆续开展。黄浦江畔、苏州河岸,老建筑、网红新建筑、美术馆、书院、生活馆、咖啡馆、创意园、夜市、商业中心云集,全方位满足市民游客吃、住、行、游、购、娱方面的需求,让人们选择各有所好的微旅行、微度假成为可能。一批高质量文旅打卡点也展示出上海的人文艺术底蕴和城市软实力。

  国际饭店的蝴蝶酥、光明邨的鲜肉月饼、上剧场的精彩剧目、舞台上演员的曼妙舞姿……一批批生活和工作在上海的名人、文旅从业者,也分享着各自心中上海的闪光点、为市民游客打造“可看、可玩、可亲”的文旅出游指南,形成“热爱上海”的共鸣。

位于青浦区的乡村民宿.jpg

  位于青浦区的乡村民宿。新华社记者 陈爱平 摄

  业界评价,从节庆活动、节假日消费可以窥见,上海正打造以“党的诞生地”为地标的红色文化旅游集群、以“建筑可阅读”为标志的海派文化旅游集群、以水乡古镇为核心的江南文化旅游集群、以魔力时尚为特征的国际文化旅游集群,让市民游客走出家门必有“好去处”,在这座以都市型全域旅游为特色的目的地发现更多、体验更多。

  在不断丰富文旅供给同时,文旅部门加强文旅市场综合监管,发挥信用监管和信息化监管效能,增强监管合力,规范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秩序,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依法查处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不合理低价游”、向不合格供应商订购产品和服务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查处提供含有国家法律法规禁止内容的文化产品、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