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方世忠调研局属艺术创作单位

2021-05-14 14:22 来源: 上海市文旅局

  5月12日,局长方世忠赴局属单位刘海粟美术馆、上海艺术研究中心、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调研艺术创作工作。方世忠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强艺术人才队伍建设,聚焦重大题材和重要节点,着力打造高峰新作,大力弘扬“海纳海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和“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讲好精彩的中国故事、上海故事,助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提升城市软实力。

局属艺术创作单位调研1.jpg

  刘海粟美术馆位于延安西路1599号,是我国首座以个人名字命名的省市级国家美术馆,于1995年3月16日对外开放,2016年3月16日完成新馆搬迁,总建筑面积为12540平方米,现有馆藏作品3113件。方世忠实地察看展厅及公共教育空间,详细了解年度展陈计划和学术研究、公众服务、文化交流开展情况。方世忠指出,博物馆、美术馆是城市文化展示交流的重要窗口,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特别是随着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市民游客对鉴赏艺术、陶冶情操、滋养心灵具有更加旺盛的需求。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既要提升艺术“高度”,深入开展刘海粟先生创作作品、收藏作品的学术研究,不断创新展陈方式、呈现方式、传播方式,持续推出高质量展览项目;也要拓展服务“宽度”,精心组织各类公众艺术教育活动,让市民游客领略艺术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局属艺术创作单位调研2.jpg

  上海艺术研究中心位于巨鹿路709号,是上海市唯一一所集艺术理论和应用研究、艺术档案收集管理等职能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科研机构。该中心拥有文字、照片、声像、戏服、乐器、字画、古籍等30多种载体艺术史料。该中心还负责编辑出版《上海艺术评论》专业期刊,每年形成《上海艺术发展报告》等研究成果。方世忠实地察看艺术档案展厅、库房和声像制作室,翻阅艺术研究成果,认真听取情况汇报。方世忠指出,上海艺术研究中心拥有大量珍贵艺术史料,这是上海宝贵的文化资源,必须进一步挖掘好、利用好、开发好。中心要大力推进艺术档案活化,精心做好展览展示、公共教育和艺术交流,把最好空间资源留给市民,用艺术点亮城市美好生活。要尊重艺术规律,精准分类管理,加强艺术科研队伍建设和艺术评论能力提升,形成一批具有专业性、引领性、国际性的艺术科研成果。

局属艺术创作单位调研3.jpg

  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位于汾阳路112弄,主要承担本市戏剧创作策划、咨询、管理及创作活动的组织、服务等职能,曾创作出淮剧《西楚霸王》、昆曲《牡丹亭》、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沪剧《敦煌女儿》等优秀作品。方世忠在察看创作空间、听取情况汇报后指出,创新是文艺的生命,剧本创作中心要在“创新策源”上下功夫,始终把创新精神贯穿于艺术创作生产全过程,助力上海强化“源头”功能,进一步提升文化原创力、革新力、影响力。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发扬艺术民主、学术民主,积极探索优秀艺术家签约制、客座制、项目制,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着力推出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局属艺术创作单位调研4.jpg

  位于康定路211号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成立于2000年3月,主要负责每年一届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具体筹办工作,目前正在筹备第二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方世忠在实地察看情况、认真听取汇报后指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是中国唯一的国际级综合性国际艺术节,是上海文化的“金字招牌”,是一年一度的全球艺术盛会。中心在防疫常态化背景下,要科学评估、主动求变,秉持“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办节宗旨,今年既要努力全面呈现传统线下的经典项目,又要推陈出新疫后线上的创新活动,更要精心推出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的艺术惠民服务。要融合创新、开放引领,坚持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既要做大做强平台、夯实文化“码头”功能,更要提升创新能力,强化文化“源头”活力,努力为上海提升城市软实力提供重要支撑,为建设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和世界著名旅游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市文化旅游局办公室、组织人事处、艺术处负责人陪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