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600多处红色遗迹遗址和纪念场馆将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

2022-07-01 16:34 来源: 文汇报

  这是一场新的跨越,更是一次新的出征。

  踏上新的赶考之路,更需要我们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让伟大建党精神引领我们干事创业、建功立业的全过程各方面。

1.jpg

  无论是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还是创造新奇迹、展现新气象,对上海来说,最集中的目标就是要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上海是一座光荣的城市。抚今追昔,这里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演绎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上海这座城市发展进步提供了强大引领,是这座城市在前行路上不断攻坚克难、向上登攀的信仰之根、精神之魂、力量之源。

  我们身处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对党的事业的开创和发展,对党的奋斗历程的艰辛和非凡,对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坚守和力行,都有着更深切的认识。

  也因此,肩负着当好排头兵和先行者光荣使命的上海,理应更加自觉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从中汲取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创造一切人间奇迹的奋斗力量;理应更加自觉地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打造人民城市典范,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近年来,上海全面启动实施“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发掘好、保护好、利用好红色资源。全市600多处红色革命旧址及纪念场馆,串联成人们探究、理解、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载体和主线,更凝结起当下砥砺奋进的信心与底气。这些红色场馆进一步“上云、触网”,依托“学习强国”“随申办”平台,在全国首创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应用平台“红途”。截至去年底,累计推出优质学习资源3800余项,总点击量超2.4亿次,在党的诞生地打造起理想信念教育、伟大建党精神传扬的“红色殿堂”。

  今天,在党的诞生纪念日到来之际,我们选取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红色场馆,以“馆长说”的形式,展示风貌更展现精气神。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从伟大建党精神和光辉历程中,感悟理想之光、信仰之力、使命之艰、担当之要,进一步提振干事创业的动力与信心,汲取开拓前进的强大勇气、智慧和力量,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矢志不渝,责无旁贷肩负起时代使命,做出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新业绩,努力为这座光荣的城市增添新的荣光,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共一大纪念馆 党委书记、馆长薛峰——

  十八平方米客堂间见证“开天辟地大事变”

  上海是一座光荣的城市。这里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演绎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

  伟大建党精神也将引领着我们继续奋进新征程创造新奇迹。

2.jpg

图为中共一大纪念馆 党委书记、馆长薛峰

  一百多年前,中共一大会址18平方米客堂间里,一盏灯的微光见证了“开天辟地大事变”。这个红色地标,就是一处珍贵的红色文物。党的十九大以来,先后有超过560万人次来到中共一大会址瞻仰感悟。

  踏上新的赶考之路,中共一大纪念馆将进一步提升纪念馆收藏、研究、展示、宣传、教育等功能,进一步丰富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拓展伟大建党精神的外延,全力打造建党历史资源高地、建党精神研究高地、建党故事传播高地,让更多人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源源不断汲取奋进动力。

  今年初,我们推出全国首个以伟大建党精神为主题的大型特展“伟大精神铸就伟大时代——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上海首展后,已在7个城市举办展览,7月1日当天还将在其他数个城市呈现。同时,通过云端上线,我们也不断扩大该展览的覆盖范围,观众足不出户感悟伟大建党精神。未来,我们将用更多生动灵活的形式来阐述中国共产党“作始也简,将毕也钜”的奋斗历程,让光荣历史入耳入脑入心,让伟大建党精神滋养一代又一代。我们也推出中共一大纪念馆虚拟形象“库宝”(石库门)“德妹”(树德里),带领更多年轻观众追寻中国共产党诞生、壮大,不断奋进的历程。

  我们将建设好、守护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继续深挖红色资源,探索形成分类齐全、覆盖全年龄段、具有鲜明革命特色的教育项目,打造突出党的诞生地特质的红色课堂,让伟大建党精神在上海这座光荣城市永放光芒。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 党支部书记、副馆长(主持工作)尤玮——

  百年辅德里,这里是“党章诞生地”

  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00周年,也是首部党章诞生100周年。中共二大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与党的一大共同完成党的创建任务。

3.jpg

图为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

  作为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的红色文化传播者,我们必然要承担起使命,依托丰厚红色资源,生动诠释“党章诞生地”故事,擦亮“党章诞生地”红色品牌。

  自去年5月以崭新面貌重新开馆后,这座“石库门里的纪念馆”共接待观众近21万人次。场馆空间布局优化了,展陈形式改进了,展陈内容调整了。党章展厅依旧是纪念馆里的最大亮点:玻璃展柜中,陈列着我们党自诞生以来的所有党章或党章修订案。结合多媒体形式,观众轻触屏幕即可深入了解,吸引观众驻足、凝视,在这里读懂党章发展历史。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对党章专题展厅进行更新提升,计划在11月结合党章学习热潮,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围绕讲好“党章诞生地”故事,结合多维度、线上线下形式,创新情景党课教学模式。7月1日,我们将推出“‘诵读党章、讲述初心’百年百人红色声音接力”活动,邀请100名党员代表围绕“百年辅德里 奋进新时代”主题,用心诵读一段党章,用情讲述初心故事,激发全市层面在学习党章中感悟伟大建党精神的浓厚氛围。

  学术领域方面,中共二大党章研究中心去年7月成立后,致力于中国共产党党章的征集、保管、研究和利用,深化党章历史、党章专题研究。今年7月16日至23日,是百年前中共二大召开的时间,届时我们将举办学术论坛活动,邀请全国知名党史领域专家学者解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让这一红色品牌更为鲜亮。

  中共四大纪念馆 党支部书记、馆长童科——

  最年轻的中共四大代表将首露“真容”

  中共四大纪念馆作为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爱国主义教育场馆,将伟大建党精神作为纪念馆的力量之源。“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我们干事创业的理念;“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我们奋斗事业的目标;“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我们克服困难的法宝;“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我们融入血脉的基因。

  未来,我们将深耕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脉络,对已有成果总结回顾,对后续研究提出新目标,把党史研究这一立馆之本走深走实;持续更新“力量之源·红色100”沪语小视频,打造革命遗址旧址云端展陈场景等精品项目,立足创新、年轻、精品,更好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讲述好中共四大和上海党的诞生地故事,守护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4.jpg

图为中共四大纪念馆 党支部书记、馆长童科

  我们始终重视党史研究工作,经过多年研究和资料收集,我们将弥补此前展陈的一个遗憾——中共四大20位代表中最年轻的代表,也是中共四大纪念馆展陈中唯一缺少照片的代表阮章,近期对他照片的考证有了新突破。近期,我们已基本完成阮章史料梳理与照片考证梳理,并完成了历史照片的数字辨析,拟向有关部门申请审核,做好阮章照片列入展陈的工作,更生动地讲好这段红色历史。最近,纪念馆正与江西省方志敏研究会共同策划相关特展,追寻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也将邀请广大团员青年相聚线上,以“云诵读”经典作品等形式传递青春之声,传承伟大建党精神。

  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负责人汪晓涌——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此燃起“星星之火”

  南昌路100弄2号(原老渔阳里2号),前后连通交通要道、看似普通不过的青砖红瓦民居,却成为中国早期进步青年的活动营地。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此成立,此后积极推动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起到了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作用,星星之火就此点燃。

  在那段中国内忧外患的岁月里,由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横空出世,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传播;自第8卷第1号起,《新青年》更成为了党的第一份机关刊物。

  1954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青年》杂志全套影印版收藏于老渔阳里2号,杂志收载了《新青年》杂志从1915年创刊至1926年终刊的全部期刊,共9卷63号。对于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而言,可谓镇馆之宝。

  从《新青年》杂志编辑部说起,旧址的展陈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思想启蒙——《新青年》杂志办刊地”“革命火种——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和“星星之火——中共中央局办公地”。为更好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我们不断创新传播方式,除了史料展陈外,还运用了多维视频、虚拟现实、互动拍照等新方式。

  我们也将加强与周边重要红色场馆的联动,打造寻访线路,串连党史故事,让参观者能全方位、多角度、场景化地徜徉在“红色露天博物馆”,了解建党初期的党史故事,体悟伟大建党精神,化为奋进当下的动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1928—1931年)负责人张乔——

  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曾以“福兴商号”为掩护

  “他们如定海神针般承载起了革命的风云变幻。”云南中路171-173号,毗邻天蟾逸夫舞台,这里曾是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所在地,也是中共中央机关在上海使用时间最长的一处办公地。

  经过两年的修缮保护,我们完整复原了旧址的历史风貌。为了让红色血脉注入更多人心中,我们更多地运用了科技化、互动性的展陈手段,讲好红色故事。展厅一楼原有空间升级为270度沉浸式影片陈列区,影像展现着白色恐怖下中国革命在党的带领下在困苦中奋起,充分展现革命先辈的智慧与舍生忘死,激励我们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今年初,我们举办“红色文化进校园·强国复兴第一课”青少年主题教育活动,旧址讲解员与党史专家来到格致中学开学典礼,为学生们上了“开学第一课”。这样的尝试也带给我们新思路:不仅要守好旧址,更要让红色文化走出旧址,通过互联网传播或定期宣讲的形式,让讲解常态化。

  近期,我们正策划红色文化课堂。黄陂南路与复兴路交叉口处,正是中共上海区委党校旧址,在那里还原党校课堂,进行定期宣讲,走过路过的人都可以接受红色文化熏陶。

  我们还将推出“走进红色露天博物馆”系列音频节目,介绍红色场馆、红色寻访线路;举办“我的红色露天博物馆生活”红色主题百姓故事会,党史故事的听众也能成为“宣传员”,立足自身将故事讲生动,进一步传承红色文化。

  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负责人葛尹——

  “军委四烈士”在此留下感人家书

  风雨经远里,军史丰碑地。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对军事斗争的早期实践与探索,淬炼了人民军队的忠勇品格,留下的故事是学习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生动教材。

  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我们将继续“见人见物见精神”的生动探索,“要发扬红色资源优势,深入进行党史军史和优良传统教育,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5.jpg

图为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负责人葛尹

  此前,展厅二楼在修缮升级后特意辟立烈士缅怀区,新增了书信、刊物复制件等史料。比如,展示了1930年4月《红旗》所刊登的彭湃妻子许冰撰写的《纪念我亲爱的彭湃同志》一文。文中引用了彭湃在狱中写给她的诀别信,共28个字,字字情真意切,激昂而坚定。

  我们也推出沉浸式场馆体验项目。结合“军委四烈士”留下的感人至深的书信文稿,进行艺术提炼,精心编排,打造了沉浸式党课《革命家书》。眼下也在不断完善中,再现革命先烈的家国情怀和红色故事。

  接下来还将进一步持续打造特色志愿队伍:军人志愿服务队,让听故事的人成为讲故事的人,场馆通过推进与各家驻沪部队共建落地,常态化开展志愿者专场培训活动,打造“军人讲军史”的场馆特色,使观众从中感受到传承的力量。

  同时结合重要节点,进行展陈的常态化、系列化,创新开发青少年军史研学系列及沉浸式剧本体验活动等,把红色资源运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不负时代重托,无愧光荣使命。

  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阅文处)旧址 负责人倪娜——

  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吊起脑袋干革命”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市委报告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写入主题,我们从未停止过思考:如何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伟大建党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吸引年轻一代?

6.jpg

图为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阅文处)旧址 负责人倪娜

  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阅文处)旧址的特殊之处在于:故事多。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旧址开展时在前方广场上落成的主题雕塑——“忠诚与奉献”。一批对党的事业绝对忠诚、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诠释着“爱书爱字不爱名,求真求实不求荣,多思多谋不多怨,争苦争累不争功”的崇高职业操守。

  他们留下的一个个动人故事,是中国共产党人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对年轻人也有着天然的吸引力。为了更好地挖掘故事,眼下,我们邀请党史专家、宣教团队,对展陈中的展品背后故事进一步挖掘,从讲述隐蔽战线一个个鲜活生动、惊心动魄的小故事中,让观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吊起脑袋在干革命”,体悟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忠诚与奉献,以及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

  在“听故事”“看故事”的基础上,我们也尝试探索由观众参与“演故事”。将计划发挥场地优势与特点,邀请志愿者们参与情景式讲解和小剧场表演相结合的宣讲。

  去年6月开展时,我们尝试以首演的形式代替传统首讲,不少年轻观众直呼“身临其境的沉浸式观展体验”。这也坚定了我们的信心,讲好伟大建党故事。眼下,我们正紧锣密鼓筹备,预计今年10月,秘书处将完成新一轮展陈修改、提升,更好地演绎忠诚与奉献,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中共中央特科机关旧址 负责人赵晨雯——

  隐蔽战线上服务党中央的“红色堡垒”

  今天的武定路,依然是一条僻静小马路,梧桐掩映、红墙熠熠生辉。90年前,这条路上的修德坊6号,如今的武定路930弄14号,新式里弄住宅里曾经藏着中共中央最为隐秘的机构——中共中央特科,是保卫党中央、服务党中央的“红色堡垒”。

7.png

图为中共中央特科机关旧址

  去年6月,在保护旧址基础上完成展厅新建后,我们选派工作小组进驻旧址。中共中央特科机关旧址建筑面积290平方米,为了让故事“活”起来,我们探索在“科技赋能多媒体展陈”上做文章。我们一次次对展览内容进行调研、对展陈形式细化修改。同时继续深挖党史知识,不断充实完善讲解内容,在有限的展览空间里,做厚内涵,吸引大家来学习党史、感悟初心、汲取力量。

  展陈中,有一个类似于档案储存柜的多媒体展项,观众抽开其中一份档案,就能通过视频了解当年那段历史;轻触屏幕上的“中央特科在上海地区重要工作点分布”,可以看到这些工作点大多位于租界区域内,以民宅、商铺、医院、旅馆等合法身份作为掩护;还有电子屏“一屏”观全局:中央特科的成立、发展、功绩和相关人物一目了然。             限于历史条件和隐蔽战线的特殊工作性质,中央特科很多工作人员长期隐姓埋名、默默无闻。如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精神谱系,需要我们担起使命与职责,将这些不为人知的红色故事讲好讲生动,让信仰之火长燃不熄。

  上海毛泽东旧居陈列馆 主管吴青——

  毛泽东与杨开慧一家五口寓居于此

  茂名北路120弄7号,这幢拥有天井、客堂、前楼和厢房的石库门房子,是1924年6月至12月毛泽东来沪时的旧居,现为上海毛泽东旧居陈列馆。在这里,毛泽东同夫人杨开慧、两个孩子毛岸英、毛岸青以及岳母一家五口寓居于此,也是毛泽东在上海居住时间最长的一处。

8.jpg

图为上海毛泽东旧居陈列馆

  陈列馆内,有一套1938年版的红色《西行漫记》,页码定格在了第183页,上面写道:“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这是1936年毛泽东在接受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采访时所说的一句话。这一重要展品,被陈列在“探寻真理”展区。

  为更好地用活红色资源,发挥“红色课堂”作用,我们还着力把观众尤其是青年人“请进来”,与静安区党建服务中心合作,推出了常态化情景党课《印迹·青色梦想》,通过穿越时空、情景互动和经典诵读等方式,让大家一同体验入脑入心的创意党课。同时,我们也努力把红色资源“送出去”,情景党课《毛泽东的全家福》入选了由静安区文物史料馆打造的“行走的公教课”《峥嵘岁月》,该课程浓缩了五家红色场馆的党课精华,全部演员由讲解员担任。目前,演出已送至街道、园区和学校。

  未来,我们将继续牢记嘱托,充分利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让更多的观众在党史教育中汲取精神养分,将伟大建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传承好共产党人的光荣与梦想。

  龙华烈士纪念馆 馆长邹强——

  1700余位革命先烈在这里长眠

  1920年,21岁的青年俞秀松在一本老式线装笔记簿上记录了他在上海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经历,和与陈独秀等人组织起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的故事。这本日记还记录了一件大事:1920年6月27日夜,陈望道托俞秀松,把译好的《共产党宣言》送给陈独秀。从此,暗夜中的中国,有了照亮前路的火把和灯塔。

  信物无言,初心澎湃。一本薄薄的日记,成为记录那段激荡历史的珍贵文物,为我们研究《马克思宣言》在中国问世的过程,提供了独一无二的资料。

  今年8月,龙华烈士纪念馆将在徐家汇地铁站文化艺术长廊推出《本珍——日记里的人间烟火》专题展,通过国家一级文物“俞秀松日记”,还原百年前中国进步青年追求真理、传播真理的澎湃岁月。

9.jpg

图为龙华烈士纪念馆 馆长邹强

  龙华烈士纪念馆不仅珍藏上万件革命文物,更是1700余位革命先烈的安眠地。革命先烈的事迹,就是我们传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最佳蓝本。希望打造一个具有艺术性、体验感的文物专题展,让观众能在日常生活中体验浸润心灵的红色文化之旅,感受百年前热血青年的力量,进一步坚定信念奋进当下。

  未来,我们将继续做好革命先烈史料收集工作,提高展陈面积、创新宣传形式,多角度、立体化传承好、发扬好伟大建党精神。开展特色剧目、情景党课、沉浸式表演等,以更有效的途径、更有力的举措、更鲜明的态度、更积极的努力,肩负起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使命。

  国歌展示馆馆长杨春霞——

  仪式教育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上海党史教育基地、上海市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国歌展示馆以“国歌从这里唱响”为主题,以“起来,万众一心,前进”为主线,打造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用伟大建党精神激励更多人在新征程有所作为。

10.jpg

图为国歌展示馆

  我们的场馆内展出410件珍贵藏品,有18处多媒体互动场景为观众提供沉浸式体验。藏品中,一张首版《义勇军进行曲》黑胶唱片是我们的“镇馆之宝”。当年这版唱片发行量非常少,而馆藏的这张保存完好,在老式唱片机上仍能正常播放。平时的展陈中,这张珍贵的老唱片吸引了无数观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注意。去年建党百年之际,全年有十余万青少年曾在这张唱片的展柜前驻足观看。孩子参观完都很振奋,说珍贵的革命文物、红色故事,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了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

  长期以来,我们非常重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坚持通过红色场馆沉浸式参观学习、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展览活动、内涵丰富的课程品牌项目,帮助青少年树立起健康成长的精神灯塔。面向青少年,我们推出了入党、入团、入队仪式教育,组织开展青少年党课、团课,通过庄严的仪式教育在青少年心中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接下来,我们会持续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比如,结合第一部党章诞生100周年,我们将举办“百年征途奋今朝——党旗、党徽、党章专题展”,邀请专家开展红色文化大讲堂网络直播课,同步推出线上微展览。还将探索开发“塑魂”红色研学课程,引导青少年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同时,持续优化“国歌故事进课堂”“开学第一课”“国歌嘹亮”等品牌项目,打造红色场馆“VR沉浸式参观”,定期推出“红色电台”“红色云寻访”“微展览”等线上教育资源,探索青少年爱党爱国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打造大中小学红色故事宣讲高地。

  上海解放纪念馆馆长唐磊——

  红色线路行走中理解把握伟大建党精神

  宝山,解放上海战役的主战场。上海解放纪念馆就扎根于此。一封封珍贵家书、一件件红色文物,真实再现70多年前的峥嵘岁月。

11.jpeg

图右为上海解放纪念馆馆长唐磊

  经改造升级,我们馆内多了不少“镇馆之宝”。英雄团长胡文杰烈士与妻子的合影就是其一。听说我们馆重新改陈布置,并向社会征集文物后,烈士遗孀专门将珍藏了70多年的珍贵照片,小心翼翼取出,捐赠给我们。

  真实的红色故事,最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多年来,我们希望能剖析更多温暖的历史细节,全方位呈现一位位“有血有肉”的革命历史人物。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馆内还收藏了许多战士们的家书。每封书信背后,都有着舍小家为大家的胸怀,承载着沉甸甸的家国大爱。比如,解放军战士张勇在婚后三个月便告别新婚妻子奔赴战场,他提前为妻子写下书信,“我将愿贡献我的一切给这一战斗,为了永久的和平与幸福。努力吧!”信中交织的奉献与希望,读来令人感佩。

  为吸引更多年轻观众走进展馆,我们还引入了目前所发现的唯一一段解放上海时的彩色影片。这段影片由前苏联战地摄影师拍摄,反映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27军攻打邮电大楼时的场景。

  丰沛的红色资源,不止于馆内的物理空间,还要与其他红色载体互动交融。去年,上海解放纪念馆入选“建党百年上海红色旅游10条精品线路”,与龙华革命烈士陵园、李白烈士故居等地“隔空互动”,组成一条红色微旅游线路。在红色线路的行走中,人们追寻红色记忆,体悟革命英雄的赤胆忠诚无私奉献,也能更丰满地理解、把握伟大建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