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唤——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美术、摄影主题展》开展

2020-04-20 10:59 来源: 解放日报

微信截图_20200420103704.png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蔓延,牵动了每一个人的心。上海文艺界第一时间广泛行动,以文艺创作表达心声,推出了一批有思想、有激情、有情怀的优秀文艺作品。4月8日,《召唤——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美术、摄影主题展》在中华艺术宫开展。

  本次展览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解放日报社共同主办,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等联合承办。

  国内最大幅抗疫主题集体画作

  主题展展出的800余件作品,是从以上海为主的一线抗疫勇士、文艺工作者及各界人士自发创作的1.3万余件视觉艺术作品中遴选而来,其中美术作品250余件,摄影作品480余幅,民间艺术、雕塑、装置等形式的艺术作品70余件/组。所有作品均为原创新作,其中80%以上是第一次向公众亮相。

  走上中华艺术宫五米层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宽18米、高2.2米的巨幅画作《召唤》。画面中,有正在救治病患的医护工作者,有加班加点修建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建筑工人,有坚守岗位的快递小哥和社区志愿者。全景式再现抗疫一线人物群像的这幅画作,成为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

  这是上海美协邀请沪上老中青画家共同创作的巨幅美术综合材料作品。20余位画家夜以继日,每6米一组,分成3组集体创作完成,也是目前为止国内最大一幅以抗疫为主题的美术集体创作作品。

  《召唤》的策划者、参与画家刘亚平说:“我们想表达人类抗击疫情的决心和斗志。画作中有医护人员、警察、运输工人、保安、快递、里弄阿姨等。在这个大时代中,只要有召唤,每个小人物都能挺身而出,奉献自己。艺术家们用画笔向生命致敬,向逆行者致敬,向每一个岗位上的普通工作者致敬。”

  大作品多、好作品多、名家多

  大作品多、好作品多、名家作品多,是本次展览的特点之一。包括《召唤》在内,展厅里,4米以上巨幅作品就有10多件,具有很强的视觉震撼力。

  上海美协常务理事、中国画院画师汪家芳耗时三周完成的写意山水画《巍巍中国情》宽5米、高3.2米。谈到创作理念,他说:“疫情过后,又是一个春天。我想用这幅画抒写一种人文关怀,一种中国精神。”

  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李守白和女儿联手创作的四联画《向心力·中国力量》,宽4米、高1.6米,以剪纸和油画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了武汉地标建筑黄鹤楼从暗到亮的天色变化。这也是剪纸这门“微艺术”的第一次“大手笔”。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的唯一一幅书法作品是上海青年书法家张丰连续18个小时不眠不休书就的宽4米、高3米的行书长卷六联幅《上海支援湖北医务人员英雄榜》,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韩天衡通宵创作,以引首章“医者仁心”向《英雄榜》上的1649位英雄致敬。

  展览现场,一大张银色的“网”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再仔细看,这张“网”是由500多个铝“口罩”织成的一个超级口罩。这是画家丁设的装置艺术作品,他把它取名为《罩》。

  医护成“主角”,向逆行者致敬

  上海青年画家罗陵君创作的一幅近4米高的油画《逆行者》颇夺人眼球。“顶天立地”的画面上,只有一位身着白色防护服的抗疫战士,俨然使画作有了雕塑的意味。《逆行者》的原型模特是罗陵君的一位医生朋友。“他每天奋战在第一线。我把周围的背景全部去掉,把《逆行者》放在一个很暗的背景中,象征着将要面对的未知的病毒,正面光线正好照亮了他,使得人物看起来有雕塑感。”

  尽管只画了一个人,但这个人代表的是千千万万的“逆行者”。罗陵君说:“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有父母、丈夫、妻儿,为了保护千千万万大众,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战胜心中对死亡的恐惧,共同走向了抗击病毒的前线。我能做的就是拿起画笔歌颂身边这些普通但又不平凡的人们。”

  医护人员是这次展览中大部分作品的绝对主角。画家周宗文的国画作品《医护之歌》,描绘了一组医护人员的群像。画面中,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三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用写实的方式表现,其他医护人员虚构展开。作品大胆采用平面构成方式,与国画的点线面元素相结合,以淡墨蓝色为基调。

  展览还展出了从摄影人、媒体记者、一线医护工作者、广大志愿者拍摄的照片中精选出来的作品,用影像和文字图说方式汇集成故事集,采用长卷的方式向观众缓缓道来,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这些作品不仅讴歌了抗疫勇士的奉献精神,而且展示了他们作为普通人的一面,比如张文宏医生作为丈夫、作为父亲的柔情,比如一个母亲对哇哇大哭的4岁女儿的抚慰,都能直击观众心头最柔软的部分。

  抗疫期间,上海文艺界积极投身抗疫,不仅投身抗疫题材创作,而且争当志愿者,涌现出许多动人的小故事,在本次展览中也有专门板块予以呈现。其中包括童双春、王文娟等众多老一辈文艺家心系抗疫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