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848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2025-11-10 14:52
来源: 上海市文旅局
对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
第0848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办理结果:解决采纳
汪泓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实施单方面免签政策以来上海出现的积极变化、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打造入境游精品,发挥上海‘深度、广度、高度’优势”
(一)打造入境旅游体验核心IP
近年来,上海持续推进“一江一河”文旅品牌建设,整合陆家嘴、外滩等现代地标,串联静安寺、豫园等历史文化空间,推出“建筑可阅读”“漫步苏河”等沉浸式体验项目,成功塑造“现代与传统交融”的城市形象。2024年,上海博物馆、中华艺术宫等文化场馆已试点“双语导览+特色活动”,迪士尼、上海网球大师赛等文体IP吸引入境客流增长迅猛。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开发工业旅游(如江南造船厂工业遗址)、红色旅游(如中共一大纪念馆国际研学线路)等主题产品,推动“一次体验、终身记忆”的深度游模式。
(二)深入挖掘国际IP资源
上海作为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近年来在文化旅游与国际IP结合方面展现出显著的创新力和市场吸引力。
上海迪士尼乐园作为国际IP落地的标杆项目,通过不断更新游乐设施和主题活动(如季节性庆典、漫威主题区),成为全球主题公园的佼佼者。2024年,其在世界主题娱乐协会的全球排名上升至第五位,彰显了国际IP与本土运营结合的成功。
此外,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引入日本经典IP奥特曼,打造全球首个奥特曼主题娱乐区及盲盒概念酒店。主题酒店预售3秒售罄,配套的AR互动、粉丝见面会等活动,将IP价值延伸至住宿、餐饮等二次消费领域,形成“乐园+IP”的复合业态。
国际演艺IP的驻演与跨界联动也让上海成为演艺之都,沉浸式戏剧《不眠之夜》自2016年上海驻演以来,累计演出超2000场,吸引全球62万观众,60.5%为跨省市及境外游客。其与华伦天奴、帕尔玛之水等国际品牌的合作,推出先锋秀场和限时展览,催生“演艺型零售”新模式。
英文原版《剧院魅影》在上海大剧院驻演59场,票房达8000万元,带动周边商圈消费;《悲惨世界》40周年纪念音乐会预售突破3100万元,成为“为一部戏奔赴一座城”的文化旅游新爆点。
(三)提升全球吸引力,打造高端旅游目的地
2024年:2月,我局联络组织市群艺馆等文旅领域代表团赴大阪参加上海大阪50结好周年友城主题研讨会以及新春招待会,通过案例分享和非遗展示,演绎上海精彩,提升上海形象。3月5日至7日,组团携入境游企业亮相2024德国柏林旅游交易会,通过图片、视频和宣传资料,全方位展示上海最新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吸引了多家对华入境旅行商到上海展台咨询洽谈。5月6日,上海文旅亮相阿拉伯旅游展,全面对接中东旅游市场,上海展团通过特色旅游资源和文旅产品、航司最新优惠政策、跨境医疗旅游服务等“文旅融合”的形式向海湾国家展示了中国入境游最新产品、入境旅游政策和便利化措施等内容。同期,在阿布扎比扎耶德国际机场开展城市形象推广活动,期间吸引众多旅游打卡互动并在社交媒体传播,这是上海文旅首次在海外机场进行整体形象推广的创新尝试。9月底参加2024日本国际旅博会,并在东京车站等日本JR主要车站投放上海文旅形象广告;10月初参加美国会议及奖励旅游展,拓展会奖商旅资源。10月17-24日分别在韩国首尔、日本香川和佐贺举办三场入境旅游推介会,全面展现上海的文化魅力、时尚风范和国际格调,并在日本高松机场举办了上海文旅快闪图片展,以富有烟火气的纯正上海味道和地道的人文体验,尽情感知上海的独特魅力;11月初参加英国伦敦旅游交易会,为上海打造入境旅游“第一站”持续发力。
二、关于提升入境旅游便利化体验
我局推动A级旅游景区、博物馆、美术馆等各类文旅场所取消门票预约,优化现场管理,提高入馆参观便利。指导A级旅游景区、宾馆酒店全覆盖安装外卡POS机,全市151家星级旅游饭店、400家非星级饭店、75家剧院已实现外卡POS机全覆盖。本市四星级以上旅游饭店均可提供外币兑换服务。推广进博会“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托底”经验,依托蚂蚁集团提供“外卡内绑”“外包内用”、3500元以下免认证支付等服务,在多个重要商圈和地标景区投放支付受理标识,提升入境支付便利。2024年5月指导推出首张服务于入境游客专属需求的非实名、跨场景都市旅游卡“Shanghai Pass”,覆盖本市交通出行、景区(点)、文旅场馆、商超购物等多元消费场景,进一步优化入境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2024年6月本市57处文旅场所新增设行李寄存服务,全市已达到232家。全市100家各级各类美术馆已实现免预约入馆参观。
三、关于加强入境旅游宣传推广
境外宣传方面,2024年我局组团参加3月德国柏林旅游交易会、5月阿拉伯旅游展、9月日本国际旅游博览会、10月美国会议及奖励旅游展、11月伦敦世界旅游交易会等境外展会,通过图片、视频、宣传资料以及现场推介会等形式,全方位展示上海最新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在沪宣推方面,举办“9.27世界旅游日”入境游专题推广活动,以“ Feel Shanghai: Travel as a Local”(感知上海,行如邑人)为主题,围绕上海丰富的都市文旅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整合宣传。去年9月29日在东方明珠举办1亿游宣推活动,揭幕新设计制作的SHANGHAI大型城市外宣形象户外创意的艺术装置,邀请KOL进行拍摄以及在社交平台传播分享。线上宣推方面,利用全新改版的14个多语种上海文旅外宣网站和Facebook、Instagram、Twitter、Youtube和Tiktok 5个海外主流社交媒体平台,做好文旅资讯和活动信息的发布和宣传推广,充分展示上海都市旅游“首选地”的美好形象,进一步加强海外精准营销。构建Facebook主攻实用旅游攻略、Instagram主打美好生活窗口、Twitter树立魔都上海形象、Youtube着重动态深度表达、TikTok深耕短视频“种草”的精准营销体系。
四、关于加强导游人才队伍建设
今年,我局将积极会同人社、教育等有关部门,在优化存量、拓展增量两方面同步发力,短期内探索构建以多元小语种人才库为基础的导游志愿者服务体系,为不断增长的海外游客提供在地服务;长期则充分利用好上海优质高校资源,搭建校企小语种人才对接的桥梁,推动小语种导游队伍培养建设。努力为上海打造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和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服务。(一)短期举措:构建多元小语种人才库,完善志愿者服务体系。1.建立“小语种志愿者”常态化机制。依托高校、外企、留学生等资源,组建“小语种志愿者储备库”,覆盖韩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意大利语、泰语、印尼语、越南语、阿拉伯语等紧缺语种。在旅游旺季、大型展会期间,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预约匹配”,灵活调配志愿者参与景区导览、场馆讲解、外宾接待等服务。对优秀志愿者提供导游资格考培补贴、岗位推荐等转化通道,增强服务的可持续性。2.强化“城市推荐官”新业态吸引力。联合市人社局举办“2025年上海城市推荐官选拔赛”,吸纳外语专业学生、外籍人士、跨界人才、外籍留学生等参赛,从中选拔出一批熟悉上海文旅资源、会讲上海故事、具备优秀专业素养和优质服务理念的城市推荐官。对表现优秀的小语种导游和城市推荐官,给予落户积分倾斜、专项资金奖励等,提升职业认可度。3.推动长三角区域协同与临时用工调配。成立“长三角导游互助联盟”,建立小语种导游共享数据库,在入境游高峰期跨区域调用邻近省市导游资源,缓解本地用工压力。(二)长期举措:深化校企合作,构建小语种导游培养长效机制。1.共建高校“语言+文旅”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与复旦、上外等沪上高校合作开设“文旅辅修课程”,将导游实训等纳入学分体系,定向培养小语种导游。设立“订单式培养计划”,鼓励旅行社与高校签订协议,通过实习津贴、优先录用等方式锁定毕业生资源。2.科技赋能小语种服务新模式。依托“沪小游”城市生活智能体,开发“AI”伴游多语种智能服务模块,集成行程规划、语音导览等功能,一方面可辅助导游提升服务水平,别一方面为游客提供多语种伴游服务。推进A级旅游景区、文博场馆数字化升级,加快配备多语种智能导览设备,降低对传统导游的依赖。3.优化行业生态与职业保障。设立上海市导游服务驿站。定期举办导游沙龙,为导游提供温馨交流环境,提升其归属感。鼓励现有中文及英文导游考取小语种资格,实现“一导多证”。依托本市优质高校资源和市翻译家协会,合作开展“语言+服务”双技能培训,提升导游跨文化沟通能力及相关职业素养。利用新媒体平台展示导游风采,提高行业认同感。
五、关于提升入境旅游公共服务品质
3月21日,我局在上海市旅游发展大会上推出了“沪小游”城市生活智能体1.0版,全面赋能文旅美好与精彩。该智能体基于“乐游上海”小程序全面改版,通过融汇全链条信息,推动文旅商体展联动促消费。整合文旅领域22个大类、59个小类数字资源,覆盖了红色旅游、工业旅游、科普旅游、邮轮旅游、乡村旅游、“一江一河”游览、city walk、康养旅游、乐园旅游、气象旅游、生态露营旅游,以及热门演出、品质展览、沉浸式演出、赛事节庆、非遗古镇、建筑可阅读和A级景区、博物馆美术馆、上海礼物等各领域各方面,实现了全市文旅全要素综合集成。
下一步,将继续深化“沪小游”游客服务功能,打通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实时对接商业网点、景区客流、交通路况、城市气象等动态信息,年内将上线“沪小游”APP,择机推出符合国际游客使用习惯的英文版“沪小游”APP,为打造中国入境第一城添砖加瓦。
此外,您在建议中提到“探索开放部分主流网站和外网功能”。自2023年9月起,市委网信办为长期在华工作、生活的外籍人员提供国际互联网访问途径,有需求的外籍人员可向相关的区、委办局和特殊功能区管委会申请,由相关的区、委办局和特殊功能区管委会审批后报市委网信办,市委网信办审核后报中央网信办核准开通,并由相关部门实施。
另外,在人民银行总行的指导下,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组织支付宝公司为外籍人员推出“外卡内绑”(外籍人员可使用其境外银行卡绑定支付宝APP在境内商户端支付)和“外包内用”(支付宝合作境外电子钱包的用户可以使用境外钱包APP在境内商户端支付)移动支付产品,并以此为基础推动支付宝公司进一步优化产品操作流程、丰富服务功能、拓展服务覆盖面,目前,支付宝“外卡内绑”产品已支持绑定银联、Visa、MasterCard、JCB、Diners Club、Discover、American Express七大主流卡种,“外包内用”产品支持10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个电子钱包入境使用,同时,支付宝公司将在线打车、扫码骑行、热门景点及文娱活动预约等场景融入支付宝APP,并赋能合作的境外钱包线上点餐等生活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做好如下工作努力将上海打造为入境旅游第一站:
一、继续加强入境旅游宣传推广
在提升国际旅游宣推精准度方面,加强与中国文化中心、驻外旅游办事处的协同作用,在重要客源市场开展联合推广。针对不同客源市场,推出内容形式各异的细分化海外宣推策略。根据海外社交媒体的不同特点和优势,精准推送,增强粉丝黏性,提升宣推的有效性。在扩大国际节展赛会全球影响力方面,提升上海旅游节、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F1中国大奖赛、上海马拉松、上海时装周等国际节展赛会的引流功能和平台效应,扩大文商旅体展联动和叠加效应。
二、研发都市文旅品质臻选
鼓励市场主体深耕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时尚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聚焦看美展、观文博、赏好剧、听歌会、来海考等都市文化生活,开发更具东方韵、国际范、时尚感的入境旅游产品。聚焦工业、金融、科创、教育、医疗、体育等上海特色资源,支持“旅游+”“+旅游”新业态发展壮大,抢占入境旅游细分赛道。联动重点文旅节展、国际化高能级旅游IP,推出以“Feel Shanghai”为主题的旅游产品,提升上海都市游的国际友好度。
三、推动国际IP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上海通过主题公园、演艺驻演、商业融合等,构建了国际IP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生态体系。这不仅提升了城市的文化软实力,也为全球IP产业提供了“上海模式”的参考范例。未来,随着“东方乐城”等项目的推进,上海或将成为国际IP落地的首选城市之一。我们将努力推动国际IP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创新优化旅游产品与服务,打造国际影响力旅游品牌,吸引全球游客,把上海打造成为入境旅游第一站。
最后,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您对上海文化旅游事业的关心和关注,敬请您继续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5年5月14日
联系人姓名:杨巍巍 联系电话: 23118190
联系地址:大沽路100号 邮政编码: 2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