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546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2025-11-10 14:49
来源: 上海市文旅局
对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
第0546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办理结果:解决采纳
唐宁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挖掘广富林三座道观特色文化,提升广富林遗址公园文旅竞争力的建议”的代表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有关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市文化旅游局高度重视广富林遗址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会同市民宗局、松江区人民政府等相关单位,全力推动广富林三座道观特色文化挖掘与文旅融合发展工作。
一是强化文物保护,夯实文化根基。广富林遗址于2013年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富林遗址于1959年被发现后,经过多次考古挖掘。1999年至2005年,上海博物馆再次对遗址进行调查及发掘,发现了新石器时代、周代、汉代等时期的文化遗存。2018年建成的广富林文化展示馆的整个展览空间都设置在水下,以“时空之旅”为理念,设计了广富林考古记忆、上海成陆演变、先民活动到来、城邑特征形成、松江县府兴盛、上海城市崛起等场景。
二是深化文旅融合,激发文化活力。近年来,通过非遗展示、品牌活动、校地合作等多元举措,积极推动广富林文化资源活化利用,提升景区文化影响力。在非遗传承与体验方面,2024年以来,广富林文化遗址先后举办世界大学生五人制足球锦标赛 “文化体验日”、YOU品松江——广富林商旅文体农金秋联展等活动,集中展示顾绣、松江棉布纺织技艺等 19 项非遗项目;元旦、春节期间引入婺剧表演、舞草龙等特色活动,结合文创市集、妆造体验,打造沉浸式文化消费场景。在品牌活动打造上,策划“沐春月”花神走秀、“瑞启新元 福满富林”元旦活动等传统节日主题活动。邀请三元宫、关帝庙、城隍庙参与民俗市集,传播道教文化;开发30余种文创产品,其中“三足杯”入选“上海礼物”品牌,推动文化价值转化。广富林文化遗址·富林少年村已成为“上海之根 行走松江”松江区研学旅行特色点位,推出针对青少年的包含“三观”的广富林文化主题研学产品供市民体验。在宣传与合作领域,通过《历史现场:松江城市露天博物馆》纪录片、“守物松江”系列短视频扩大传播声量,其中以“探寻富林根”为主题的短视频,专题介绍“三观”在内的广富林遗址保护利用成果。
三是深化合作共建,助推文旅高质量发展。依托松江大学城丰富的高校资源,积极推动广富林文化遗址与松江大学城各高校间的合作。成立“广富林博物馆联盟”,搭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互动的平台,加深公众对博物馆的了解与认同。共同开展“博物馆:推动校区、社区、园区、景区融合发展——广富林‘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世界博物馆日’”主题活动,让中华文明在赓续中持续丰盈发展,交辉溢彩。编印《广富林人文档案》《人民的城市——广富林街道摄影集》,其中设置专门章节介绍“三观”,着力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广富林样本。
结合您提出的建议以及广富林遗址公园建设实际,下一步,我局将联合相关部门,从资源整合、科技赋能、规范管理三方面着手,进一步增强广富林遗址公园的文旅竞争力,助力上海之根文化特色宣传推广。
一是强化协同联动,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加强市区两级协作,整合文化、旅游、宗教等资源,全方位推进广富林遗址保护与活化利用。持续培育文旅资源,推动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依托2025年系列主题活动,深挖广富林“三观”历史文化底蕴,提升遗址公园文旅核心竞争力。同时,鼓励广富林遗址相关单位整理庙会在历史源流、传统民俗、民间艺术、商贸活动等方面的相关材料,积极申报松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借鉴龙华庙会经验,打造特色民俗品牌。
二是聚焦新质赋能,创新文化体验场景。启动广富林文化展示馆数字化升级工程,打造沉浸式数字体验空间。在原有的场景基础上,叠加多媒体影像、VR、AR、灯光特效、数字人等高科技手段,展现背后深厚的人文、历史内涵。如全国首创的与考古挖掘现场结合的数字艺术空间,真人NPC与虚拟影像互动的传统服饰剧场,乘坐铛铛车游老外滩的VR体验,复原南京路老照相馆场景体验全家福拍摄等,让游客仿佛在松江的历史中穿梭,收获全新的体验感和参与感。
三是夯实管理基础,提升文化服务水平。推进宗教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开展档案管理、消防安全等专项提升工作,实施宗教教职人员年度考评机制。支持道观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加强人才培养,鼓励教职人员参与宗教院校学习,推动宗教中国化实践特色品牌创建,提升宗教文化服务与传播能力。
再次感谢您对上海文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5年5月6日
联 系 人: 陈奕奕 联系电话: 23118259
联系地址: 大沽路100号 邮政编码: 2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