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227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2025-11-10 15:11
来源: 上海市文旅局
对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
第1227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办理结果:解决采纳
朱若茜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海派特色业态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前期工作推进情况
(一)推动商业文旅融合发展
我局与市商务委协同推进张园商业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根据《上海市商业空间布局专项规划(2021 - 2035年)》,张园被定位为国际级创新文化场所和城市更新标杆。市区两级商务部门积极推动张园西区引入国际知名品牌,打造“首店”“首秀”“首发”效应,形成高端商业集聚区。目前,张园西区已累计引入30个高能级首店入驻,商业载体出租率突破80%,并联合多家国际知名品牌举办高品质市场活动160余场,日均客流达到3万人次以上,高峰时更是达到8万人次。凭借首店、首秀、首发效应,以及商旅文联动等方面的出色成效,张园获评“上海全球新品首发新地标”。在此基础上,我局指导静安区进一步挖掘张园的海派文化内涵,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助力张园打造具有海派文化特色的文旅项目。
(二)促进文旅科技融合发展
我局加快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围绕沉浸式发展发布实施《上海市打造文旅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2023 - 2025年)》,推动具有示范效应的大空间多人互动VR项目在上海落地运营,引领沉浸式体验潮流。同时,我局正在加快落实《关于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实施方案》,推动文旅场景向人工智能企业开放,为文旅产业的数字化、智慧化发展奠定基础。
(三)推动非遗文化传承创新
我局持续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支持静安区在张园举办各类非遗主题活动。2024年,指导举办了“遇见上海 - 张园之夜”音乐会,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曲艺与当代音乐跨界融合的形式,展示了上海海纳百川的精神。通过传统旗袍与现代舞蹈相融合的“非遗旗袍秀”,进一步弘扬了海派文化,推动了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强化商业文旅融合指导
加强与市商务委、静安区政府的沟通协作,指导静安区进一步挖掘张园的海派文化内涵,推动商业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鼓励张园探索创新商业模式,引入快闪店等灵活多样的零售形式,同时注重培育和引进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品牌,例如海派传统服饰定制等,以此丰富商业业态,增强张园的文化底蕴和商业吸引力。此外,结合张园的石库门建筑特色,打造具有文化深度的体验项目,如举办以石库门文化为主题的展览、讲座和工作坊,进一步提升张园的文化影响力和国际辐射力。
(二)推动文旅科技融合发展
进一步推动张园加强文旅科技融合,围绕海派文化特质,引导技术企业和文旅场景利用人工智能、VR/AR等技术,联合打造高质量文旅科技项目。例如,支持张园引入智能导览系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重现石库门历史场景,提升游客的沉浸式体验。同时,鼓励开发与海派文化相关的数字互动项目,如线上文化展览、传统工艺互动演示等,增强文旅产业的科技感和吸引力。
(三)深化非遗文化传承创新
支持静安区在张园进一步挖掘非遗文化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吸引海派刺绣、海派编织等传统手工艺入驻,打造非遗文化特色街区。例如,举办非遗主题展览和互动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推动非遗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开发更多具有海派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弘扬海派文化,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四)优化时尚活动供给体系
指导静安区进一步丰富张园的时尚活动内容,提升其作为文化地标的综合效能和商业活力。2025年6月,我局将联合中国文化传媒集团、静安区政府举办2025中国时尚产业盛典,通过“时尚思想盛宴”“中国时尚之夜”“时尚产业创投会”等系列活动,展现上海文化魅力与时尚活力。同时,计划在张园举办“时尚中国 荣耀东方”潮流艺术展,结合张园的建筑特色与时尚集团潮流艺术IP“忒PANDA”,打造大型户外艺术装置,将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中国文化时尚有机结合,进一步推动历史街区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通过此类活动,促进文旅、商业、体育和展览等多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感谢您对本市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5年5月13日
联系人姓名:牛弘欢 联系电话:23118165
联系地址:大沽路100号711室 邮政编码:2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