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504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2025-11-10 14:46
来源: 上海市文旅局
对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
第0504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办理结果:解决采纳
潘书鸿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依托广富林三观一庙提升广富林遗址公园的文旅竞争力及‘上海之根’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建议”的代表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前期工作情况
一是开展“海上论道”宗教品牌建设。为促进宗教健康传承、加强文化润教,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指导松江区民宗办落实属地责任,积极参与“海上论道”工作,引导佛教道教界积极推进宗教中国化实践,开展佛教道教教义思想阐释,举办讲经讲道活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场所法人登记、文明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消防达标等方面为重点,切实提升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加强培养既懂宗教经典教义又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宗教人才。
二是加强考古资源宣传展示。为使考古成果更好地服务大众、惠及民生,构建起全民共享的文化遗产保护新格局,市文化旅游局深入挖掘文物价值,不断强化文化传播力度。第一,围绕“何以上海”体系建设,系统梳理上海文明发展脉络,扎实做好上海文明起源的全面宣传。去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会场活动上,举办首次上海考古成果发布,向公众完整展现上海考古和文明探源成果。第二,与哔哩哔哩合作,聚焦崧泽遗址、福泉山遗址、广富林遗址、马桥遗址、青龙镇遗址、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等6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策划制作了“上海文明探源”6集微剧,增进公众对上海考古事业的认知,带领公众回到千年前的“上海”。第三,汇聚本市考古出土文物和研究成果,策划推出“申城寻踪:上海考古大展”、“千年古港:上海青龙镇遗址考古展”、“奉海荣光——柘林遗址考古成果展”等展览,向公众展示上海城市变迁和文明发展。第四,联合长三角其他省共同推出“跟着考古去旅游”,串联起长三角的考古旅游资源,打造了“重拾文明火种”“阅读王朝变迁”“以诗歌纪行”等主题精彩线路产品,带领游客前往上海广富林遗址、宁波河姆渡遗址、杭州良渚文化村等考古发掘的“现场”,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是鼓励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松江区目前已有3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及10个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松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八十八亩田非遗体验空间、叶榭非遗助力乡村建设实践等松江区案例入选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优秀实践案例。市文化旅游局持续鼓励、支持广富林遗址相关单位收集整理广富林庙会民俗相关材料,积极参与到松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申报工作中,并以松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为载体,发挥非遗普及、宣传、传承功能,让来访的市民游客在休闲旅游的同时得以深入体验传统文化。
四是开展系列文化主题活动。为丰富广富林文化内涵,2024年暑期,广富林文化遗址推出“富林夏日乐‘暑’”周末夜游主题活动,内容包括露天电影,让游客感受国潮夜色之美。2024年第四届“广富林文化艺术节”联合8所高校及广富林文化遗址等辖区单位,推出传统文化、综合文化、校园文化和社区文化四大类32项活动,在广富林文化遗址水下博物馆、富林台举行“唤醒千年记忆 升腾富林气象”传统文化宣传体验日活动,街道江南丝竹队走进广富林遗址公园富林台开展“浓情五月 寸草生晖 富林礼遇母亲节”主题活动,在知也禅寺南侧开展夏季露天公益电影放映活动等4场系列活动。2025年春节期间,广富林文化遗址举办“巳巳如意年 元宵共团圆”元宵节猜灯谜活动、“祥蛇献瑞 福满富林”春节系列活动和“瑞启新元 福满富林”元旦活动等,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欣赏中式美学建筑。
五是聚力非遗焕发文脉活力。2024年6月,世界大学生五人制足球锦标赛“文化体验日”活动在广富林文化遗址举办,顾绣、上海剪纸、丝网版画、松江棉布纺织技艺等8个非遗项目展示吸引了参赛运动员、裁判员、市民游客等驻足欣赏。2024年11月,广富林文化遗址举办YOU品松江——广富林商旅文体农金秋联展,松江棉布纺织技艺、“一合酥”制作技艺、广利粽子制作技艺等11个松江非遗项目参加展示展演,助力打造沉浸式的中式文化消费新场景。今年,广富林文化遗址于元旦当天邀请浙江中月婺剧团搭台唱戏演绎婺剧经典折子戏,该项活动还伴随金华美食、婺剧文创、妆造体验等市集活动,增强市民和游客观演的多样性和趣味性,让景区的风光美与文化美相得益彰。蛇年春节期间还推出“富林贺新春,非遗蕴匠心”春节活动,舞草龙、花篮马灯舞等非遗表演亮相广富林,增强体验互动,在喜气洋洋的年味里解锁非遗新体验。
五是推动创新提升文化传播力。广富林文化遗址·富林少年村已成为“上海之根 行走松江”松江区研学旅行特色点位,推出针对青少年的包含“三观”的广富林文化主题研学产品供市民体验。广富林文创产品自开园以来进行销售,分为吉祥物系列、文物系列、水上建筑系列等约30余种产品以及文创雪糕,其中三足杯 2021年在进博会上海馆首次亮相,也入选2022年“上海礼物”品牌。其他文创还有动漫鼠标垫、行李牌冰箱贴、红包、保温杯、木制鱼戏荷花 L0G0 书签、金牛之家书签、手工香皂、都市旅游交通卡、T恤、明信片。持续扩大宣传推广。2022年,区文化旅游局与乐游频道合作,推出纪录片“历史现场:松江城市露天博物馆”,邀请上海博物馆考古专家介绍包含“三观”在内的广富林遗址考古价值和广富林文化。2023年,区文化旅游局携手区融媒体中心,推出“守物松江”系列短视频,其中以“探寻富林根”为主题的短视频,专题介绍“三观”在内的广富林遗址保护利用成果,在新华社、学习强国、上海松江等各类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宣传。同时,积极利用人文松江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对相关内容进行持续宣传。
六是深化合作增强市场活力。广富林文化遗址积极与松江大学城各高校推进合作。成立“广富林博物馆联盟”,搭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互动的平台,加深公众对博物馆的了解与认同。共同开展“博物馆:推动校区、社区、园区、景区融合发展——广富林‘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世界博物馆日’”主题活动。让中华文明在赓续中持续丰盈发展,交辉溢彩。广富林街道按照《人文松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总体部署,制定实施《人文广富林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推动落实12个重点项目,推进“四城”(高质量发展的文化之城、高效能传承的文博之城、高品质民生的文旅之城、高能级创新的文创之城)建设。同时,街道借助“七色桥”区域党建联盟,携手广富林文化遗址和松江大学城各高校成立广富林博物馆联盟、图书馆联盟、戏曲联盟等地校文化联动工作机制,编印《广富林人文档案》《人民的城市——广富林街道摄影集》,其中设置专门章节介绍“三观”,着力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广富林样本。
二、建议采纳情况
“关于依托广富林三观一庙提升广富林遗址公园的文旅竞争力及‘上海之根’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建议”的建议符合提升广富林遗址公园竞争力和上海文化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我局将会同相关部门积极采纳。
一是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将继续指导松江区民宗办参与“海上论道”工作,加强宗教人才队伍建设、文化理论实践研究、宗教场所规范管理建设。同时,根据中央文件精神,将引导和支持本市佛教道教界全面从严治教,坚决抵制佛教道教商业化倾向,严禁利用佛教道教资源打造宗教文化园区、景区等,确保本市佛教道教领域安全有序,为本市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二是市文化旅游局将继续指导相关部门深入挖掘广富林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提高广富林遗址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深化文化阐释,继续组织专家团队挖掘独特文化内涵,提炼文化精髓。创新传播形式,指导相关部门打造沉浸式展览,推出线上云游、短视频等新媒体内容。扩大社会影响,指导相关部门策划专题展览、学术讲座和公众考古活动,增强公众参与感。推动文旅融合,联动周边旅游资源,开发更多文旅产品,提升品牌知名度。
三是市文化旅游局将继续加强市区两级联动,指导广富林遗址公园参考龙华庙会、松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等优秀实践案例的先进经验,聚焦松江特色,引入各级、各类非遗项目,在遗址公园内打造集传承、体验、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非遗新空间,推进广富林遗址公园文旅竞争力提升。
四是松江区政府将进一步推进广富林遗址保护和活化利用,促进广富林文化研究和宣传,持续培育和挖掘文旅资源,推动文旅商体展融合利用转化,助力广富林文化遗址文旅竞争力提升。依托2025年广富林系列活动和广富林“三观”历史文化底蕴,不断提升广富林遗址公园的文旅竞争力。
五是松江区政府将通过档案规范化建设、消防安全达标创建、宗教教职人员年度考评述职等相关工作,提升宗教活动场所规范化管理水平,发掘场所特色文化背景,指导符合条件的场所有序推进宗教中国化实践特色品牌创建。提高教职人员队伍整体水平,鼓励教职人员到宗教院校学习,通过人才建设推进场所管理,更好讲述松江宗教界故事。
六是广富林文化遗址将着手升级改造广富林文化展示馆,打造沉浸式数字体验空间。在原有的场景基础上,叠加多媒体影像、VR、AR、灯光特效、数字人等高科技手段,展现背后深厚的人文、历史内涵。如全国首创的与考古挖掘现场结合的数字艺术空间,真人NPC与虚拟影像互动的传统服饰剧场,乘坐铛铛车游老外滩的VR体验,复原南京路老照相馆场景体验全家福拍摄等,让游客仿佛在松江的历史中穿梭,收获全新的体验感和参与感。
七是合力加大广富林文化遗址宣传推广,通过市、区文化旅游宣传矩阵,加大广富林文化遗址作为国家A级旅游景区的宣传推广,吸引更多游客参观体验,提高广富林文化遗址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依托重大旅游节庆和中国传统节日,策划系列主题旅游活动,复原文创市集、古礼展演、非遗工坊等场景,创新营销机制,借助市场下沉、新奇玩法、价值消费、内容种草、场景体验彼此赋能,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广富林遗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整合周边文旅资源,将广富林文化遗址与辰山植物园、佘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景区串联,设计“从自然生态到文明溯源”主题旅游线路,整合区内酒店、餐饮资源推出联票优惠,形成文旅消费闭环。
再次感谢您对上海文旅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5年5月12日
联系人姓名:林希茜 联系电话: 23118180
联系地址:大沽路100号 邮政编码:2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