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892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2025-11-10 14:54 来源: 上海市文旅局

对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

第0892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办理结果:解决采纳

  朱光代表:

  您提出的0892号“关于鼓励社会主体创办(民营)老年文化大学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部署要求,市文旅局持续深化市民艺术夜校(以下简称“夜校”)品牌建设,并按照《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5年上海市老龄工作要点》的工作要求,结合我局重点工作,扎实推进为老服务工作。

  一、完善制度保障,高起点保障老年人文化权益

  深入贯彻落实《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与促进条例》,依托各级公共文化设施,提供适宜老年人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老年人基本文化权益。牵头编制《公共文化惠民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在重点任务中提出优化各级各类文化场馆“适老化”服务便利举措,结合实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更新和提升计划,为老年人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便利。2016年起,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制定市民艺术夜校500元/12课时的普惠定价标准,今年同步设立专项助学基金惠及特殊群体,有效保障师资配置和运营管理的基本经费需求,显著提升市民的文化消费意愿和参与热情,带动更多老年群体走进专业艺术场馆进行深度文化体验。

  二、依托阵地优势,高水平做优老年人基础服务

  聚焦2025年度重点工作,不断发掘特色亮点,进行多元化发展。一是空间场景创新升级。打造商业艺术教学新场景,在安藤忠雄设计的“光的空间”爱情海商圈开设美学课程,重塑老年群体夜间文化生活圈。二是数字平台效能提升。打造数字文化馆教学管理平台,开通100 门免费云体验课程和 9 大门类线上直播互动课程,解决老年群体“抢课难”的问题。三是文化服务渠道便利。持续扩大公共文化设施错时、延时开放比例,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品质化文化需求。通过持续实施基层公共设施更新与提升计划,指导各级公共文化场馆充分发挥阵地优势,积极做好为老服务工作。

  三、聚焦文化需求,高质量丰富老年人文化供给

  作为全国首创的公益性质惠民艺教品牌,2025年春季班在课程设置、服务能级、社会合作等方面实现全面升级,项目首次实现全年龄段覆盖,在服务18-55岁主力人群基础上,创新推出面向56-70岁群体的“银发艺术计划”,在全市16个区开设30个试点,开发50门定制课程。试点“代际共学”等模式促进全龄交流,推动传统技艺活态传承,构建完整终身艺术教育体系。同时,推出“市民艺术日校”与夜校互为补充,以“错峰共享”理念激活各类公共空间资源,为市民提供多元化的文化艺术课程。其中,“艺术早课”面向银发群体,开设健康养生、传统文化等课程,课程时长1.5小时,教学点分布于全市街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学校等,便利老年人就近参与。

  四、关于社会力量参与的推进措施建议

  一是深化课程创新。建议社会组织开发“文化养老菜单”,提供个性化选课服务,配合卫健委、相关高校开发“老年身心健康导向”课程,如预防认知障碍棋牌课、戏剧疗愈工作坊等,同时,可持续深化“代际共学”模式,促进全龄交流。二是深化资源开放。参照夜校“社会合作”模式,探索向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开放公共文化场馆资源,支持其开设老年文化课程,并通过“社区嵌入式”服务扩大可及性。三是深化政策扶持。对运营成熟的民办老年文化机构给予场地租金减免、师资培训支持,并纳入“市民文化节”合作体系。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5年5月14日

  联系人姓名:何易                  联系电话:23118207

  联系地址:大沽路100号            邮政编码:2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