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191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2024-11-20 16:53
来源: 上海市文旅局
对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
第1191号意见的答复
办理结果:解决采纳
马炜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协同与搭建数字化管理平台,进一步促进长三角文旅融合发展的建议”的代表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沪苏浙皖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脉相通、市场相连,长久以来文化和旅游交互不断、亮点频出,已初步形成文化和旅游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长三角模式”。
一、不断完善协同机制
经过长期实践探索,长三角地区已经形成比较健全的多层次跨区域合作机制。在中央层面,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2019年6月,中央成立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2023年,中央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领导小组整合为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对照中央层面,沪苏浙皖三省一市也先后成立了各自的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在地方层面,长三角地区2008年就探索建立了决策层、协调层和执行层“三级运作、统分结合”的区域合作机制,确立了“主要领导座谈会明确任务方向、联席会议抓协调推进、联席会议办公室和重点专题组抓具体落实”的机制框架,目前市发展改革委主要承担“执行层”的有关任务。
具体到文旅领域,三省一市文化和旅游厅(局)于2019年5月合作建立了长三角文化和旅游联盟,共同构建目标统一、行动协同的文化和旅游合作协调机制,打造联合开放、便捷高效的文化和旅游市场。联盟实施四地轮值机制,由当年轮值的省(市)文旅部门承担召集职责,组织联盟年度会议,决策部署重要事项,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确定年度工作要点,已累计推进落实百余项合作事项。同时,衍生出长三角旅游推广、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交响乐团、动漫产业、电竞产业、旅游职业教育等多个领域的专业联盟,形成了从省级到地市级文旅部门、行业协会和市场主体等多层次、多维度的合作体系。
二、逐步探索数字应用
根据《2024年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体化发展工作要点》分工安排,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牵头推进长三角文旅景点“一码畅游”工作,目标是选取一批长三角地区旅游景区、文博场馆,推进景点统一入口在线购票、扫码入园,并接入三省一市省级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在不改变各地游客使用习惯情况下可分别使用本省(市)的“随申码”“浙文旅码”“苏服码”“安徽码”扫码核销门票入场,实现“一码畅游”。
上海目前已经完成了东方明珠电视塔、辰山植物园、宋庆龄故居纪念馆、上海宝龙美术馆、西岸美术馆、遇见博物馆、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上海观止矿晶博物馆等八个场馆的闸机或手持终端的改造,并上线“文旅一码游”小程序长三角一体化专区,长三角近20个试点景区已实现接入。
为了进一步优化长三角文旅景点“一码畅游”游客体验,上海正在推进建设“数字文旅长三角一体化服务平台”,依托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二维码信息编码和交换规范》,为长三角区域动物园、植物园、旅游景点等文旅场所提供统一标准服务接口,打造统一预约预订、信息存储、信息交换和订单核验渠道,实现长三角区域文旅数据互联互通互认,从而为达成“四地一体,全程联动、一码关联、多证核验、实时感知”的长三角数字文旅一体化发展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三、持续打造文旅品牌
三省一市文旅厅(局)多年来以“东方山水韵 自在长三角”作为长三角区域统一品牌形象,共建旅游目的地品牌。在2023年度长三角文化和旅游联盟会议上,“自在长三角”文旅官微联动上线,迄今为止已推出18期。
积极推动长三角文旅子品牌塑造,去年起着力打造长三角“过江南”文旅品牌。市文化旅游局联合苏浙皖三省文旅厅指导推出《过江南·长三角名人故居之旅》节目产品,从长三角地区56个城区推荐的故居资源中,遴选56位名人故居、遗迹、纪念场所,串珠成链展现长江中下游历史文脉和厚重的江南文化。同时,通过对故居周边文旅资源的梳理,综合行业、产业专家意见,形成便民出行指南,打造具有现代人文气质的出行消费新场景,成为充分展现江南文化特色的鲜活案例。该节目自2023年上半年启动以来,在乐游上海及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长三角之声微信公众号发布56期城市名片,累计80万余次阅读量。并获得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评出的“2023年第四季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另外,在第四届长三角一体化古镇发展大会上,三省一市文旅厅(局)共同启动《过江南·长三角古镇发现之旅全媒体采风行动》,并为首批体验官颁发证书。该项目通过体验官们的镜头和话筒,让大家了解和感受更多不一样的长三角古镇风貌,并探究人群在古镇中的空间聚集规律,从而更好地了解游客需求、更加合理地配置古镇功能业态布局,为长三角古镇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参考。
四、大力扶持企业发展
一是通过专项资金支持文旅融合发展。2014年设立上海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以来,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从营造旅游业发展环境、激发旅游消费潜力出发,重点支持纳入上海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的重点领域、重大任务和重要创新等方面,支持对上海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有成效或有突出贡献的基础性、公益性、功能性项目。专项资金的具体使用范围包括:支持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支持城市形象提升、支持旅游公益设施以及支持本市重大旅游活动等方面。
二是投入资金助企纾困。2020年以来,在市财政局的积极配合下,市文化旅游局连续三年出台促进文旅行业纾困发展的专项政策(“文旅12条”),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支持旅游企业纾困和恢复发展。其中:2020年,统筹利用地方和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本市符合条件的旅行社、A级旅游景区贷款贴息,充分发挥了贷款贴息的杠杆作用,有效帮助旅游企业缓解资金压力。2021年,在延续2020年贷款贴息支持政策的基础上,加大了对于包括旅游目的地建设、红色旅游和品牌旅游、城市旅游宣传推广等多方面工作的支持力度。2022年,贯彻落实《上海市全力抗疫情助企业促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上海市助行业强主体稳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等系列政策,在延续前两年贷款贴息支持政策基础上,对符合条件的A级景区、星级酒店再给予一次性纾困补助,帮助旅游企业恢复和高质量发展。
五、积极推动资源整合
坚持走“文旅+”“+文旅”的整合资源、融合发展道路,地方部门加强协同,持续不断地增加产品供给,加强产品品质建设和供给主体建设。
例如市农业农村委协同市文化旅游局,不断开发形式多样、独具特色、个性突出的乡村休闲旅游业态和产品,引导各涉农区从自身特色和实际情况出发,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深入挖掘农耕文化、乡村美食、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要素,突出多元化和独特性,推动多业态融合发展,提升本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乡村民宿的吸引力和品牌附加值。截至2023年底,全市已有各类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区(点)799个,2023年全年接待人次为2162.54万人次。目前全市已有4个休闲农业重点县(金山、松江、崇明、奉贤)、43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04家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并已建成11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和309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同时上海连续多年举办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推介活动,每年发布10余条精品线路,不仅涵盖了美丽乡村、绿色田园、休闲农庄(农园)、乡村民宿、民俗古镇等,也集合了乡村文创、康养度假等新产业新业态。
长三角文旅过去多年来取得的成绩,来自于三省一市文旅部门的通力协作,得益于长三角地区政府、市场主体、行业协会的紧密配合。观察当下,展望未来,我们还要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区域文化和旅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征程上,更好地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参考代表提出的关于“促进长三角文旅融合发展”的建议,我们将着力加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完善协同机制。在现有的联盟协同机制基础上,强化地方各部门间的协同,促进部门间的高效沟通,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达到以文化和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二是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持续打造“过江南”长三角文旅子品牌,今年拟继续联合长三角文旅主管部门,打造《过江南·长三角古镇人文之旅》主题宣推,讲好长三角古镇故事,打造对外可适配长三角古镇国际传播形象、对内可深耕长三角人文底蕴传承发展、助力提升文化自信的产品,进一步促进长三角文旅融合发展。同时,指导本市A级旅游景区加大与垂直产业链企业合作,为游客提供旅游新产品新场景新空间,并通过自媒体、直播等适合景区的宣传方式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进一步促进长三角文旅融合发展。三是进一步打造数字文旅。以《上海市贯彻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方案》为指引,推进文博场馆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博物馆、数字美术馆。深入实施打造文旅元宇宙新赛道三年行动方案及五大专项行动,加快培育创新引领型、创意策源型、产业链主型示范企业,推动沉浸式文旅体验空间、虚实结合游览项目集聚。建成完善数字文旅长三角一体化服务平台,扩大长三角“一码畅游”应用成果,推进长三角居民服务“一卡通”在旅游观光、文化体验方面实现“同城待遇”。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8月26日
联 系 人:花莹 联系电话:23115536
联系地址:大沽路100号8楼 邮政编码: 2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