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2022年行政许可实施情况年度报告

2023-07-13 10:45 来源: 上海市文旅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有关规定,现将本部门2022年行政许可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市文化和旅游局政策法规处是我局审批制度改革职能处室,牵头推进“放管服”改革、“一网通办”等改革工作。局属单位市社会文化管理处承担市文化旅游局行政许可事项的受理、审核、发证等职能,按照“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和运行规范要求开展工作,设置完成六个综合窗口、自助服务区及自助终端机,保障政务服务中心有序运行。

  2022年,在市政府办公厅指导下,我局认真做好行政许可事项清单认领、梳理、编制工作。逐一梳理“国办发〔2022〕2号”中涉及文化旅游广电文物系统的行政许可事项,汇总审核形成确认意见后报市政府办公厅。经梳理确认,本市文化旅游广电文物系统(包含市、区、街镇)共有53项行政许可事项。

  二、行政许可办理情况

  (一)办件情况

  目前市文化旅游局行政许可事项主要通过本市“一网通办”平台和文旅部、广电总局国家平台办理行政许可事项,2022年各类行政许可办件共7023件,前五项高频事项分别为:“艺术品进出口经营活动审批”“设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单位的许可”“引进用于信息网络传播的境外电影、电视剧审批(网上境外影视剧引进)”“设立演出经纪机构许可(非涉外项目)”“设立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许可”。

  (二)事项网办情况

  依托“一网通办”总门户和我局行政审批办事平台,推动行政许可服务整体联动、全流程在线,并不断强化线上统一办理平台对线下综合窗口的支撑能力,同一事项,线上办事指南和线下窗口业务流程一致、办理标准一致,实现线上线下办理无缝衔接。2022年,市文化旅游局许可事项网办率达83.71%。

  (三)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

  1.2022年10月8日局“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大厅整体搬迁入驻上海数字文旅中心新址。依托新大厅的改造,聚焦提升窗口标准化、着力落实窗口自助化、跨前谋划窗口便利化,积极服务相对人。按照“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和运行规范要求,所有非涉密并向社会公开的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均应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应进必进”。之前,我局进驻局政务服务中心的只有行政审批事项和资金类事项。此次将我局所有非涉密并向社会公开的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政务服务中心。进驻事项实行清单式管理,并根据法律法规调整和实际情况进行实时动态调整。

  2. 调整办事指南。将“一网通办”评估中的重点考核要素作为重点检查对象,逐一对照调整完善。根据大厅的搬迁以及事项的下放情况,及时调整办事指南中的线下受理地址。根据事项优化后的办理方式,及时调整办事指南的承诺时限等内容。

  3.预约办理。向申请人提供包括线上预约(“一网通办”网站、“随身办”APP)、电话预约、现场预约在内的预约办理方式。同时切实落实预约服务优先制度,通过人工主动引导、预约取号优先等方式,对预约后到场办事的申请人予以优先办理。通过预约办理,更合理有效地调配了政务服务中心线下服务资源,为申请人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提升人民群众办事的便捷性和满意度。

  4. 线下帮办。进一步发挥全员工作效能、提升职工责任感使命感、调动工作积极性、提升窗口服务能级、推进窗口受理审批前后台一体化,让“一网通办”帮办工作落到实处。领导积极参与窗口线下帮办工作,人人甘当“一网通办”先锋模范,完成了包括现场人员管理、线下帮办、午间值守咨询发证、数据信息统计等各方面工作。

  三、批后监管开展情况

  1.严格按照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做好文化市场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文化市场重点行业落实防疫政策大排查大整治,严而有序做好文化行业恢复经营。

  2.加强内容监管。健全演出、艺术品、展览等领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例会制度,完善包括事前约谈、工作例会、联络员队伍、现场监管、舆情监控、信息报送等一系列意识形态闭环管理工作机制,形成协调联动。紧紧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紧扣八大专项行动,以内容监管为抓手,加强对艺术品市场、文娱场所、出版物市场、印刷复制企业和网络文化市场的监管工作,切实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

  3.严厉打击文化市场无证经营行为。加大对文化市场各类无证经营场所和未经批准的文化市场经营活动的查处力度,加强对无证场所的查处取缔;通过“营业性演出专项行动”“夏季开放游泳场所专项执法工作”“非法一日游”等专项执法行动,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秩序。

  4.落实包容审慎监管要求,将文化市场新业态、混合业态纳入监管视野。2022年1月发布《上海市密室剧本杀内容管理暂行规定》,3月1日起正式开展备案。6月与上海市公安局等部门联合下发《上海市密室剧本杀文化业态联合监管工作机制》。同时,加强演艺新空间监管,确保健康发展。

  5.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互联网+监管”。充分发挥“上海市文化市场智慧监测管理系统”“统一综合执法系统”等作用,开发完成“互联网+监管”平台报送模块,现已汇集实时数据共计1万6千余条。

  6. 以分级分类监管为核心,建立健全文化执法信用监管措施,进一步深化印刷、旅行社、游泳场所、营业性演出、电影放映场所、网络文化市场分级分类监管。建立全市统一的文物市场信用信息监管平台,完成文物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平台结构设计,完成上海文物拍卖监拍系统的搭建,开展了5场文物拍卖会的监拍。

  7. 不断优化完善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深入实施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制度。制定《上海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领域部分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定《文化市场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同时,由沪苏浙皖四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会同司法行政部门联合推出了《长江三角洲区域文化市场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明确了15项文化市场轻微违法免罚事项。

  四、改革创新情况

  1.“免申即享”。2022年,本市文化馆、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A级景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剧场、酒店等服务场所均按《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推广应用电子证照的通知》要求,加快推广应用相关电子证照。对于特定群体电子亮证,同等享受相应优惠。对能提供学生证、老年证、残疾人证等特定群体电子证照、符合免费或低收费优惠条件的,予以同等优惠。通过亮证等方式,对特殊人群提供相应优惠。

  2.“两个免于提交”。我局共涉及政府核发材料369份,其中:电子证照主要涉及营业执照、身份证明、职称资格证书等;数据共享核验主要涉及企业章程、股东信息、社保缴费证明以及系统内部核验等;行政协助主要涉及特殊题材批复文件、主管部门出具意见、《上海市涉外建设项目国家安全事项审查意见的批复》等。目前,已经落地366份,落地率为99.2%。

  3.智能创新服务和“跨省通办”。针对营业性演出许可申报材料视频时间长、审批量大的特点,开发AI影像识别软件,智能识别演出视频中的警示艺人和暴露、色情等不良画面,大幅提高审批准确率,减少人力工作量,提高审批效率。全年运用到服务企业受理审批件次约600件、时长1200小时。优化跨地区巡演审批流程。一是减少审批环节,明确不再对巡演活动内容进行重复审核;二是减少审批材料,对在巡演地举办演出活动仅需提供场地、安全等审核材料,材料压减三分之二;三是降低企业成本,实现一地审批多地备案,有效节约企业成本;四是减少审批时限,尤其是涉外、涉港澳台的巡演,审批时限由过去的20个工作日,大幅压减到3个工作日备案。

  4.移动端应用和“云审批”。移动端主要上线了不动产登记与水电气视联办过户“一件事”,自2021年8月1日至2022年10月31日止,累计接收本市不动产登记与“水电气视”过户联办线上申请办件20234笔,月均达1350笔,三日内办结率达到100%,用户满意度99.98%。开展“云审批”。通过“零距离”的电话和在线咨询服务提供安全、有序、便民、高效的政务服务。充分运用网络视频等形式开展申报指导,推出简单易懂的“视频版”“白话版”“图例版”。网上预审先后完成了包括上海迪士尼项目在内的大型演出等200多件事项,积极落实2022年度市文创资金、局专项资金相关在线申报工作,为企业纾困带来实际帮助,在线服务606家企业。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