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点亮西岸夜!文化展演“全民共建”模式燃动徐汇

2025-11-21 10:41 来源: 上海徐汇

  当《我爱你中国》的激昂旋律在西岸大剧院全场回荡,现场市民自发加入合唱,灯光映照下一张张笑意盈盈的脸庞,定格了徐汇公共文化最温暖的瞬间。11月19日晚,“徐汇·听见美好”2025年徐汇区公共文化展演圆满落幕。这场始于11月15日的文化盛会,以全场景呈现、全龄参与的创新模式,集中展现徐汇公共文化服务的丰硕成果,将“市民既是文化享有者,也是文化创造者”的理念深植城市肌理,成为徐汇文化建设的一次生动实践。

1.png

演出现场

  作为徐汇现象级文化生态的延伸与升级,本次展演打破传统场地限制,实现艺术与城市日常的深度融合。11月15日,GATE M西岸梦中心的合唱快闪率先启幕,中青年白领组成的太阳合唱团、银发歌者云集的徐汇区文化馆合唱团与孩童们组成的小荧星合唱团同台献艺,《海阔天空》《遇见》等经典旋律吸引市民驻足跟唱,打造出滨江畔极具感染力的流动文化场景。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李玮捷带来的音乐脱口秀,则以“经典乐曲+生活趣事”的跨界形式活化乐理知识,重塑公共美育传播新范式。

  主会场西岸大剧院作为2025年全新投运的文化地标,已成为兼具国际影响力与市民亲和力的文化高地。在11月19日晚的演出中,机关单位、街镇社区、青年白领、退休干部与少儿团队多元主体同台,合唱、舞蹈、手碟、阿卡贝拉等艺术形式轮番亮相。徐家汇太阳合唱团与汇之韵合唱团联袂演绎的《爱永在》彰显星级群文团队实力;市民艺术夜校手碟学员与少儿广播合唱团的跨界合作,实现指尖韵律与纯粹童声的创意碰撞;长三角阿卡贝拉音乐大赛冠军“追光歌手”压轴献艺,以纯人声演绎传递对徐汇的美好期许,全景呈现“全民共建共享”的文化蓬勃生态。

2.png

萨迦灯塔书房(资料图)

  展演现场的荣誉表彰与成果展示区像一份浓缩的文化答卷,每一个变化都藏着徐汇对市民文化需求的精准回应。在空间建设上,徐汇让文化触手可及。这一年,徐汇率先完成打造21个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实现街镇全覆盖,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书香熏陶;29家灯塔书房不断拓展服务边界,上海南站的“阅读+交通+公益”书房、怡乐家园的“适老型”书房各具特色,在西藏日喀则萨迦县建成高原首家灯塔书房,让文化共享跨越山海。

  在服务供给上,徐汇让学习不分时空。这一年,市民艺术夜校以42个点位、249门课程实现街镇全覆盖,还延伸至商圈、楼宇及职业培训机构,创新推出的“考级考证班”,让学习从“体验型”升级为“技能型”“就业导向型”;首次开设的42门市民日校课程,精准匹配上班族需求,成为职场人闲暇时光的“充电站”,让不同群体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3.png

市民夜校(资料图)

  在品牌赋能上,徐汇让美育浸润生活。这一年,升级打造25个社会大美育课堂,点位数量位列全市第一,联动专业院团带来高品质艺术体验;市民文化节“城市美育日”、纪念中国电影诞辰120周年主题活动、星期音乐会等品牌活动惠及超千万人次。徐家汇书院连续三年服务人次位列全市各区第一,今年举办的“全民阅读月”联动49家单位,再次惠及超300万人次,让书香成为徐汇最动人的底色。

  在非遗传承上,徐汇让传统焕发新生。本次展演中的《剪纸·金铃》将上海剪纸、上海说唱与阿卡贝拉、沪语rap相融,成为跨界创新的典范。这一年,徐汇推动非遗与米哈游等游戏企业合作,让传统元素走进数字世界;将非遗手作、国潮文创融入各类节庆活动,营造传统与时尚兼具的文旅场景;让龙华庙会牵手AI与智能机器人,更带着7项非遗瑰宝亮相纽约“城市之夏艺术节·上海日”,让传统文化在古今交融、中外互通中绽放新光彩。

  “我们要把徐汇最好的场馆、最好的资源带给群众,我们还要让演出走出剧院,让阅读走出围墙,走到群众身边去,让文化共享无远弗届。”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文化无边界”,公共文化不该受限于场地,要让想学的人随处能学,让想参加的人随处都能参加,“我们会始终围绕民生需求,每年持续优化调整服务,满足大家的各类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