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粟美术馆(分馆)焕新开放,“行观——汪家芳艺术作品大展”启幕
2025-10-17 09:05 来源: 上观新闻
秋意渐浓,苏州河畔再添文艺新景。历时15个月的闭馆改造,刘海粟美术馆(分馆)将于10月1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并推出焕新后的首展“行观——汪家芳艺术作品大展”。
刘海粟美术馆(分馆)
此次改造对美术馆进行了系统性升级:进一步扩大了展陈空间,通过引入美术馆专业灯光让展品有更好的场景呈现。同时,对展陈空间进行了数字化基础设施覆盖,能够承接从传统架上绘画到现当代各种装置、雕塑类别的展览,整个空间变化更为丰富,综合性能进一步提升,能够承载更多的形式与数量的公教活动。焕新后的美术馆将以更专业的展陈环境、更现代的设施配套,迎接八方来客,成为苏州河文艺走廊中一处兼具美学表达与社区温度的文化客厅。
“行观——汪家芳艺术作品大展”共设3个展厅
以空间焕新为起点,美术馆的开篇之展更显深意。“行观——汪家芳艺术作品大展”将呈现著名山水画家、普陀区美术协会领军人物汪家芳的120余件代表作品,系统梳理其艺术脉络与地域情怀。
汪家芳的创作兼具宏大的国家叙事与深沉的本土关怀,为首届进博会创作的《上海》被收藏并永久展示,其作品《初心》也收藏于中共一大会址。他的艺术之根始终深扎于普陀的街巷与苏州河的波光之中。
展厅现场
汪家芳是土生土长的上海普陀人,为本次展览,他历时三个月创作的《印象普陀》,是一幅宽达数米的城市水墨长卷。画中,长风公园的湖心亭、环球港的现代轮廓、真如寺的飞檐、泰来坊的石库门,以及江宁学校、上海造币厂的标志建筑、华东师范大学的门头……这些普陀地标并非物理意义上的真实排列,而是以一种抒情的、蒙太奇式的手法共融于同一时空。
《印象普陀》
“普陀早已不是从前大家印象中的老工业区——它有金山银山,也有绿水青山。”画作中,他将长风公园作为视觉前景,不仅仅因其为几代普陀人的共同记忆,更因那里的绿意象征着希望与崇敬。整幅画面以不同层次的绿色贯通,喻示这片土地正在发生的焕新与蜕变。他说:“我希望每一个看到这幅画的人,都能向往普陀、热爱普陀。”
展厅现场
作为普陀美协十年来的领军者,汪家芳不仅推动协会实现从区级展览到全国美展的突破,打造“长三角四地书画交流展”“重走长征路”等品牌项目,更始终以笔墨回应时代。他带领会员深入苏州河、半马苏河写生,记录城市变迁,也将对故土“至死不渝”的眷恋,落笔为墨,完成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艺术还乡”。
艺术与城市,始终相互塑造、彼此成就。当焕新的美术馆遇上深植本土的艺术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场关于归属、变迁与认同的文化对话。
展览信息
主题:行观——汪家芳艺术作品大展
地点:刘海粟美术馆(分馆)
时间:2025年10月18日—11月30日(周一闭馆)
指导: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上海市美术家协会
主办:上海市普陀区文化旅游局
热点关注
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