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建筑敞开大门!来虹口,共享春日好时光
2025-02-27 10:01 来源: 乐活虹口
虹口是海派文化的发祥地,许多对上海颇具意义的“第一”在这里诞生。苏州河畔、弄堂里厢,百年建筑经过一个世纪的时光,依旧熠熠生辉,它们或焕颜新生、或功能再造,但都敞开大门静待大家。
“上海早晨”阅览室@浦江饭店
地址:黄浦路15号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30-16:00(周一闭馆)
温馨提示:由黄浦路大名路转角处进入
浓郁的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中国第一盏电灯在这里亮起、中国第一部电话在这里接通……去年12月,在前身为浦江饭店的中国证券博物馆内,“上海早晨”阅览室正式对外开放。
这里曾是国内首家西商饭店礼查饭店,创办于1846年,许多现代化进程中的“第一次”都诞生于此。
如今,饭店西南一隅成为书香四溢的阅览室,木质地板、水晶吊灯、皮质沙发、老式方桌,复古而摩登的布置让人瞬间回到百年前的上海滩。
图书以“文化三地”作为主题分类,兼具文博方志、历史人文、证券金融等多个领域,书刊总数2000余册。坐在这里阅读,除了畅游知识的海洋,更像是开启了一场心灵的时光之旅。
推开阅览室的门,几步之遥就是外白渡桥,春日的虹口,微风轻拂,繁花似锦,一江一河风光尽收眼底。
巴金图书馆@扆虹园
地址:武进路455号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10:00-17:00(16:3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
去年11月25日,在巴金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巴金图书馆暨巴金与上海文献图片展在清末建造的“扆虹园”揭幕。
扆虹,意为“映在屏风上的彩虹”。清末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中称扆虹园“颇似西式园林,达官贵人横假座以宴客,陈设器物亦舶来品为多”。清末粤籍富商赵岐峰(一说为其子赵灼臣)所建。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曾三次莅临于此。抗战胜利后,此处曾开设太平洋印刷所和两江汽车运输公司。
1923年春天,两个喜欢阅读《新青年》的年轻人来到上海,开始他们的求学生活——他们是巴金(李尧棠)和三哥李尧林。1945年冬,巴金在上海永远送别了三哥,他想创办一座“尧林图书馆”,将三哥默默无闻奉献的精神散布社会。八十年过去,巴金先生的心愿借扆虹园复修和上海文学馆新建得以实现,命名“巴金图书馆”。
馆内正在展出的巴金与上海文献图片展,以巴金与上海的关系为线索,全面展示巴金在上海的文学创作、文学活动和各项社会活动成就。
一厅文化活动空间以巴金在上海的文学成就为主题,通过巴金在上海的居住地为线索,梳理了他不同时代的重要文学创作、翻译的作品。
二厅是文学杂志阅览室,串联起巴金的编辑成就,让读者“触摸”巴金作为编辑家的热情心灵和丰硕成果。
三厅是文化休闲空间,展览主题为巴金的生活世界。通过四个连通的实物造景区,读者得以看见巴金先生在武康路113号的家庭生活,他与妻子萧珊、以及儿女之间的日常和故事,他与大哥李尧枚、三哥李尧林的兄弟之情,以及他在上海不同时期四个典型的一天。
四厅为图书阅览室,鲁少飞的《文坛茶话图》和取自巴金藏书的插画构成布景,为读者提供一个安静的文学阅读空间。
五厅为数字阅览室和展览展示空间,设有巴金作品经典片段互动室,邀请读者一起欣赏AI还原的巴金作品经典片段。
一尺花园@颍川寄庐
地址:四川北路989弄8号楼
营业时间:10:00-21:00
今年年初,位于今潮8弄的一尺花园颍川寄庐店开业,现代咖啡馆与有着118年历史的石库门里弄建筑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颍川寄庐,一座典型百年石库门里弄建筑,始建于1907年,位于原北四川路989弄1号,为陈姓粤商所建造的自宅。
“颍川寄庐”四个字中,“颍川”这一河南古地名,指代“颍川陈氏”。陈其泽虽为广东人,但追根朔源皆以颍川陈氏为祖。以“颍川”提名,是为了告诫子孙不忘先辈来路。“寄庐”二字,则寄托异乡人暂居于此,怀念故乡之意。
早年的石库门建筑设计,吸纳了欧洲联排住宅的布局形式,又汲取了江南传统合院的特点,屋前屋后各设天井,墙高门厚,自成一体。门楼则使用宁波红石砌筑,搭配石条框和半月形花纹作为装饰,远远望去,砖红色的外墙耸立,外形复古沉稳。
在内部装饰上,颍川寄庐选用了当时略显奢华雕花栏杆和拼花地砖,整体典雅庄重,又不失精致韵味。
老建筑如今敞开大门,咖香不断。一尺花园保留了房屋原有的结构和布局,尽可能维持了砖瓦、雕花、栏杆等配件的原本面目。
步入室内,木地板嘎吱作响,光影透过百叶映入,醇厚的咖啡香浸润其中,木质家具透出的温润中和着这方空间中原有的深沉。窝在藤椅里,阳光倾泻而下,春日的温柔尽在掌心。
热点关注
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