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和平书院,总有一盏灯为你点亮
2024-12-12 17:21 来源: 上海虹口
深夜,城市渐渐睡去,位于上海市虹口区的和平公园却有一盏灯为还醒着的人亮着。
“2023年区委书记访谈”中,虹口区委书记李谦就提到当时即将开业的和平书院。他说,在深夜里有那么一抹灯光,是温暖的灯光、奋进的灯光,也是希望之光。在“2024对话区委书记”中,李谦和主持人秦畅第一站就回到故地——和平书院。
2024年4月,和平书院正式开馆,它是上海首个24小时公园图书馆,是一个由综合馆、少儿馆、刊茶社、艺术馆及一个中心阅读绿地组成的城市公园阅读集群。
和平书院开业至今,接待市民已超100万人次,仅20点后的总客流就超10万人次。深夜他们来书院的理由,你或许想得到,也或许完全料不到。他们有的是“旅游特种兵”、有的是考研备考的学子、还有的是失眠症患者……
夜是冷的,和平书院深夜亮着的灯,暖着不同的人。这里的人们在忙些什么?又有哪些故事呢?
“旅游特种兵”深夜打卡
陆陆,是一名来自湖南长沙的“旅游特种兵”,来上海之前,和平书院就在必打卡清单上,来之前陆陆一直有点困惑,这个“网红”24小时不打烊的图书馆,真的会有人在凌晨看书?没想到来这一看,夜晚的书院竟然有那么多人!
夜里的书院别有一番韵味,有老爷爷坐在书架旁的卡座上,悠哉悠哉地看书,也有和陆陆一样的年轻人,带着耳机用电脑码字……在这里,大家似乎有种默契,那就是互不打扰,一起呵护静谧的氛围。陆陆说,这是寻常景点给不了的。
很多游客会去湖南长沙体验“解放西”凌晨三点的热闹。这次,陆陆在上海虹口凌晨的和平书院,也感受到了值得一来的理由:治愈。正如攻略上说的,这是一种有别于热闹,但让人很有安全感的力量。陆陆说,这种吸引力就是来自文化的魅力吧!原本就想来打个卡,现在,已经深深被这里吸引住了!回去后会写好攻略,推荐更多小伙伴来这里看看。
母子俩找到了“学习榜样”
自从发现和平书院综合馆24小时开放,这儿就成了小李和妈妈的 “秘密基地”。小李今年初二,暑假时候突然觉得自己有点莫名“烦躁”,不能好好专注学习。一次偶然的机会,听说了这里,于是就让妈妈带来这里看看。
第一次来,小李和妈妈便看到很多哥哥姐姐在这里学习。后来才知道,其中有些哥哥姐姐是“考研一族”。他们专注的样子影响了小李,有了这样的学习氛围,感觉做作业也有了动力。
后来不止小李,连妈妈也喜欢上了和平书院。她说她小时候可没有这么好的自习环境。妈妈说,既然现在发现了这个“秘密基地”,那就多来体验一下。有那么多哥哥姐姐陪伴,大家一起努力的感觉真不错。
我在书店开“深夜食堂”
小刘,在和平书院综合馆的主题餐厅上班已经三个月了。每天晚上九点,是最忙碌的时间段之一。这时候,原本坐在二楼的读者会挪到一楼,给自己再点上一杯饮品,继续自己的夜间时光。这些温暖夜晚的饮料都出自他的双手。
有时候小刘觉得自己就和电视剧《深夜食堂》里的主角一样,能在工作中遇到很多不一样的人。和他最有缘分的顾客,是一位初三学生。他周一到周五晚上七点多,会来这里看书、学习,顺便点一杯饮料。时间久了,小刘就默默在心里帮他“打卡”。有一次,见他迟迟没出现,还以为他要中断纪录了。没想到,晚上九点他还是来了!小刘看着他又坐在老位置,不知道为什么心里一激动。有时他想,小朋友都能那么坚持做好一件事,我是不是也应该更努力一点。
还有一对至今不知怎么称呼的老夫妻,他们总是晚饭后结伴来公园散步,然后来书院点杯饮料休息,看看书。每次他们走时,都会和他打个招呼。虽然是点头之交,但是让小刘的夜班“暖暖的”。
在来这里之前,小刘已经在餐饮业有四年的工作经验,之前应聘时听说在24小时图书馆里上班,他第一个念头就是太棒了,下班后可以看看书。小刘说,这里不仅能充实自己,而且让他感到了浓浓的人情味。
上夜班的图书管理员
小郁,是一名资深图书馆管理员。他和同事们刚听说要做24小时图书馆,都觉得很意外。当时,大家都打趣说,实在是没想到,在图书馆上班的自己有一天要上夜班。一直到开馆前,大家都很忐忑,办在公园里的图书馆会受欢迎吗?凌晨会有人来图书馆吗?
没想到,书院开业第一天办卡量就已经超过了之前老图书馆几个月的办卡量。这突然解锁的流量密码,让大家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不过很快,大家都调整好自己的时差,适应了24小时的开放模式。
夜晚的图书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读者。除了自习、读书的人,有一些人来图书馆的理由出乎意料。有对老夫妻就经常在凌晨来图书馆借书、还书,他们说因为年纪大了睡不着,现在开了24小时图书馆,他们就来办了借书卡,晚上睡不着就来淘书回去看。也有晚上睡不着的年轻人来图书馆消磨时光。他们说,以前只能去一些开到凌晨二、三点的店,现在有了24小时开放的图书馆,他们能安安静静地“释放能量”。
没想到24小时开业的图书馆还能温暖到以前从没覆盖到的读者,这也让大家深刻感受到这份工作的意义。
把公共图书馆放在更贴近自然的公园,将公共阅读的边界从图书馆扩大到绿地公园,是虹口践行公园城市理念的创新之举,也是虹口践行“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这一理念的鲜活实例。
开业至今,和平书院已接待市民读者超100万人次,其中综合馆和少儿馆到馆93万人次,“深夜”读者日均约200人次,暑期最高峰时已达300余人次,实现图书借还近40万册次,开展各类公益性公共文化活动94余场,举办了6场主题展,吸引超过13万人次前来参观、互动、体验。
和平书院相关负责人王兆伟介绍说:“我们围绕‘图书馆+’,打造了伴餐阅读、绿地阅读、深度自习区、休闲阅读区等不同场景,吸引不同类型的读者群体。同时,艺术馆里也一直有展览免费对外开放,让这处空间的艺术、生活与文化能更完美地融合。”
目前,和平书院已汇聚起了粉丝群。有了稳定的人流量,书院通过延长消费时间、拓展消费空间、创造全新消费场景等,为书院的周边产业带来了积极的经济效应,并形成良性循环。据统计,开业至今,周边“刊茶社”与“伴读咖啡轻餐饮”的营业额节节攀升。和平书院这盏夜晚亮起的灯,实现了社会价值和经济效应的“双向奔赴”。
同时,书院还积极与众多社会力量开展各类跨界合作活动,在发掘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与不同领域达成合作,打破行业壁垒,促进场景服务创新,进一步丰富市民体验感。
在近日举办的第五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中,虹口区“和平书院打造城市公园阅读集群”入选“第二批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
这盏“深夜亮着的灯”照向了更远的地方,期待在未来,这片灯光能吸引更多的人走进这里,感受人民城市,是人与城市的相连,更是人心与人心之间的相连。
热点关注
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