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闪耀!89件法藏中国绘画大师真迹首次回本土展出

2024-09-09 10:08 来源: 文汇报

上海东一美术馆1.jpg

  20世纪初,一批有志于艺术创新的中国学子奔赴欧洲学习西洋绘画,另一批活跃于中国画坛的艺术家则在不断借鉴古典传统绘画中重塑自我。两股艺术力量交相辉映、推陈出新,开创出一片繁星闪耀的艺术天空。9月5日在上海东一美术馆揭幕的“行云流墨——巴黎赛努奇博物馆藏现当代中国绘画展”,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林风眠、傅抱石、溥儒、谢稚柳、常玉、潘玉良、赵无极等36位艺术名家的89件精品以及珍贵历史影像、档案文献,带人们“重返”近现代中国绘画的黄金时代。

  这是海外收藏的中国绘画大师真迹首次大规模回到中国内地展出,也是迄今为止作为法国第二大亚洲艺术博物馆的赛努奇博物馆在中国举办的首个特展。今年恰逢中法建交60周年,该展览被纳入“中法文化旅游年”“中法文化之春——中法建交60周年特别呈现”,以及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推出的城市形象推广重点项目《奔流》首季“上海—巴黎”双城系列对话活动。

上海东一美术馆2.jpg

  以20世纪中国绘画的发展轨迹为线索,展览分九个展区,系统呈现百年来中国艺术家的不懈探索——从世纪之交对中国书画现代化的不同尝试、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赴法留学的热潮、抗战内迁时期在西部的创作发展,再到战后中国艺术家重返国际舞台,并以当代的水墨实践结尾。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步入展厅,映入眼帘的是康有为的书法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位清末维新派领袖以苏轼著名诗句抒怀,所采用的北魏碑刻粗犷有力的风格彰显雄健力量美,和书写者的改革思想如出一辙。据赛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介绍,法国外交官乔治·勒孔特在1920年代赴汉口时见证了康有为书写此轴,并在1947年将其赠予赛努奇博物馆,成为该馆收藏的第一幅近现代中国艺术作品。

上海东一美术馆3.jpg

  东一美术馆执行馆长谢定伟表示,赛努奇博物馆与数代中国艺术家有着深厚的渊源。该馆以其创始人亨利·赛努奇的名字命名,自1898年落成以来致力于亚洲艺术的研究与收藏,1946年就组织了一次大型“当代中国绘画展”。1953年,郭有守博士慷慨捐赠的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林风眠、傅抱石、谢稚柳等24位名家的76件精品,使该馆逐渐建立起在欧洲独树一帜的近现代中国书画收藏。“七八年前拜访赛努奇博物馆,馆长接待时给我看了父亲谢稚柳的作品,我当时非常惊讶父亲的作品竟会被一个法国博物馆收藏,然后了解到这是收藏家郭有守捐献的。”谢定伟透露,郭有守是中国绘画艺术走向世界的重要推手之一,也是中法文化交流先驱之一,1956年至1961年张大千在法国一共办过三次展览,都是他参与策划的。他曾前往法国学习经济学,结识了众多留法艺术家。

上海东一美术馆4.jpg

  此次展出的所有展品皆为首次在国内公开亮相,许多来自郭有守的捐赠,是艺术大家们巅峰时期的作品,有些在国内也极为少见。比如,齐白石以宿墨入画,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大刀阔斧构建画面层次,并在牵牛花处借鉴吴昌硕的着色,大胆使用来自西画的“洋红”,成为其艺术标志之一。本次亮相展厅的《牵牛花图》,正是这一色彩运用的代表作。

  与齐白石并称“北齐南张”的张大千画作,是本次展览的重头戏。除了巨幅墨荷及早年的山水精品,还有他在敦煌之行不久后绘制的两张人物画,分别描绘了两位唐代女性——杨贵妃和曹议金夫人,即回鹘公主李氏。其中,李氏像临摹了敦煌16窟甬道里的供养像,并大胆上色,尽显敦煌人物画的风采。杨贵妃像则为原创之作,但透露出唐人壁画的印记,采用的是工整流畅的白描手法。

上海东一美术馆5.jpg

  溥佺的《山水课稿》,示范了山水画从构图到上墨的过程,记录下中国画家亲自向西方解释与教学中国画的初次尝试。溥佺曾在辅仁大学授课,私下则教授彼时旅居北京的西方人学画,如德国记者弗里茨·范·布里森、英国画家达舜明等。本次展出的册页大小的课稿,是溥佺受布里森之邀,为后者撰写的《中国画技法》手册亲自绘制的注释教学图。该手册于1963年首版,被译成英文并多次再版,是中国画在西方传播史上的里程碑。

上海东一美术馆6.jpg

  从本次展览中,亦可以看到庞薰琹难得一见的西南民族风情艺术作品。他于1920年代后期赴法留学,发展出对现代艺术和装饰艺术的浓厚兴趣。抗战内迁时期,他与中国最早的民族学家之一芮逸夫深入80多个贵州村寨,考察以苗族和布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风土人情。此次展出的三幅画作都源于这次考察,他精心设计画面场景和人物造型,以充满装饰性的语言描绘了理想中的苗族桃源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