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面积增加近20%,虹口区图书馆总馆升级后正式开放

2024-08-16 15:16 来源: 文汇报

虹口区图书馆总馆1.jpg

  “一进来就觉得空间开阔了,功能区间也更多了。”8月15日是虹口区图书馆总馆重新开放第一天,一名资深读者在小红书上写下探馆体验。

  虹口区相关负责人介绍,14年前,该馆是上海首批实现借、阅、藏、查、观、听为一体的区级图书馆。随着时代更迭,区级图书馆作为“书香上海”全民阅读事业推进的重要组成,功能也在普惠均等、实用高效、群众满意的基础上,向着汇集知识、启迪智慧、交流共享、鼓励创新的区域性公共文化空间发展。此次升级改造围绕“融合、沉浸、友好”理念,努力将文化供给能级从“够不够”向“好不好”延伸——尽管总面积没有增加,但通过消除物理隔断、增设多元空间、让渡办公区域等,馆内公共服务面积增加近20%,座位数翻番的同时,馆藏书籍数量、类目等也进一步增加。

  打造无边界的阅读环境

  虹口区图书馆馆长韩曜表示,此次升级改造不仅打破了传统借阅分区格局,且更加注重各年龄段读者的阅读体验和需求,以服务读者为核心,提供更人性化、对象化、多样化的公共服务。

虹口区图书馆总馆2.jpg

虹口区图书馆总馆3.jpg

虹口区图书馆总馆4.jpg

  虹口区图书馆总馆位于水电路1412号,2010年12月建成开放。彼时,家住附近的俞小平刚退休,他发现,这个图书馆不仅能借书,还能坐下看书,且藏书门类丰富。之后十多年,他几乎每天都来这里,一待就是大半日。对于此次升级改造,他感受最深的就是“方便”。特别是打通了二楼图书借阅区与报刊阅览区之间的隔断,设计了靠墙、沿梯、门廊、连廊等多种形式的书墙,且各个书架与阅读区域融为一体,打造无边界的阅读环境。

  “专业。”资深读者郭女士从书籍归类角度,发现了这里的变化。除了按传统的中图法上架图书,这里还辟出了“豆瓣书单”“理想国专辑”“茅盾文学奖”“天马文学奖”等主题专架,以及“喝彩奥运,回眸法兰西”等“时令书架”,将原本散见于文学、社科、旅游等多个门类书架上的书集合于一处,更贴合当下读者的阅读习惯。

  李先生则关注到三楼新增的“读者用餐区”。原来,馆方发现有些读者中午就在楼道、开水间吃点心、快餐等,便将靠近少儿图书室的一间员工办公室改造成了用餐区。这里不配座椅,更保障空间的“专用性”。

虹口区图书馆总馆5.jpg

虹口区图书馆总馆6.jpg

  根据读者提议,除了保留放大镜等辅助阅读设施,近80%的座位增配了可供外接电源的插座,在三楼还新开了可预约的自习室。这里还积极打造数字图书馆,通过设置数字智能书架,为读者精准提供图书的实时位置,并通过数据采集借阅信息,分析形成读者画像,以此更好把握人们的阅读需求与期待,持续提升服务水平。

  培育有影响的阅读品牌

  正值上海书展,作为分会场活动,连续举办了12年的“虹口区青少年阅读节”8月15日在图书馆启动。一上午,三场不同主题的活动同步进行:在一楼公共空间,儿童文学作家、“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带来了“我的动物朋友”主题讲座;在三楼少儿图书室内,插画师、上海科普作家协会亲子阅读推广人黄安琪在低幼阅览区,向亲子家庭作了题为“丝路上的敦煌”绘本分享,在另一侧的学龄儿童阅览区,小读者们则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用衍纸手作形式创作虹口文化地标。

虹口区图书馆总馆7.jpg

虹口区图书馆总馆8.jpg

虹口区图书馆总馆9.jpg

  这么多活动一起举办,如何互不干扰?韩曜介绍,在改造时,特地将挑空的二楼用玻璃屏障封闭起来,即使一楼大厅“沸反盈天”,二楼阅读区也听不到声响,保证读者的阅读体验。考虑到周边居民区多,亲子活动需求量大,三楼少儿图书室在两个尽头各设置一个半封闭区间作为活动场地。此次升级还增设了多个中小型活动空间,可举办阅读分享、新书推荐、讲座等活动。

  “期待未来这里能培育出更多有影响的阅读品牌。”虹口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开馆14年来,虹口区图书馆年均接待到馆读者约150万人次,年均举办各类阅读文化活动约200场,最高峰时一年举办各类活动566场。多年来,这里培育打造了一批阅读推广品牌项目。其中,“菜场书屋”“e厘米读者信息素养培训”“彩虹屋的奇妙之旅”“洄游书屋”“书影随行”等近十项品牌获评“上海市公共文化建设创新项目”。今后,虹口区图书馆总馆将立足综合性区级公共图书馆特质持续提升核心功能,曲阳分馆将着力彰显影视文献特色,和平书院则定位打造文旅商融合的全天候多元文化空间,共同构建全域全民阅读集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