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国际视野,经典重温”的创新实践,东方卫视“海外剧场”激活观众记忆

2025-07-02 13:34 来源: SMG发布

  在“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时代浪潮中,东方卫视在国家广电总局和上海市广播电视局的大力支持和重点指导下,于去年年底全新开设“海外剧场”,以“国际视野,经典重温”为定位,架起一座链接中外文化的荧屏桥梁,开启主流媒体变革下的文化新篇。

  东方卫视“海外剧场”依托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广集团)旗下上海五岸传播有限公司的国际综合运营平台,在台(集团)总编室支持下,协同台(集团)影视联席会议办公室、版资中心和技术中心(SMT),共同推动优质海外内容持续引进。

  开播至今,首批播出的经典剧集不仅创下收视佳绩,更在社交媒体掀起“回忆杀”热潮,为中国持续扩大视听领域对外开放增添了全新注脚。

  变革浪潮下的基因传承

  从《海外影视》到“海外剧场”

  自1958年10月1日上海电视台开播以来,上海电视人勇于创新,敢为人先,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开创了中国电视历史的众多“第一”。上世纪80年代,上海电视台启动了国内首个播出译制片的专栏节目《海外影视》,播出了第一部译制剧——日本连续剧《姿三四郎》。这一领风气之先的媒体创举,初步架设起一座世界文化交流互鉴的荧屏之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在这一背景下,上海广播电视台传承过往,再次领变革之先,依托上海打造“双循环战略链接”的区位优势,全新树立东方卫视“更都市、更综合、更国际”的频道定位,而“海外剧场”的创设正是对这一定位的深度践行。

1.png

东方卫视展播的高口碑美剧:《胜利时刻:湖人王朝崛起》

  如今,“海外剧场”不仅延续了这一经典情怀,更通过原声字幕、经典译制、画质修复等多元技术手段,让高口碑美剧《胜利时刻:湖人王朝崛起》、中国首部引进的美国科幻剧《大西洋底来的人》,以及上海电视节展播剧《傲慢与偏见》《爱玛》等跨越时代的作品,以更精良的面貌重返荧屏,既激活了观众的青春记忆,也为中国视听领域对外开放增添了新活力。

  这不是简单的“经典重播”,而是一次基于文化传承的创新表达。

  收视与口碑齐飞

  经典IP激活观众记忆、唤起代际共鸣

  谁能想到,一部40年前的科幻剧能在激烈的电视荧屏竞争中杀出重围?首批播出的《大西洋底来的人》用数据给出了答案。

2.png

  中国视听大数据(CVB)全国网数据显示,该片甫一上档,晚间收视排名位居同时段第四,并获得热烈反响。应观众要求在晨间档重播后,收视再攀高峰,各集收视排名均位居同时段第一。在播期间,“大西洋底来的人”搜索指数环比暴增2.7倍,同比增长3.5倍。CSM网端数据显示,剧集相关内容的播阅量突破48万,互动量1.4万。

  社交媒体上,这场“经典重逢”更是引发全民狂欢,很多观众表示“简直不敢相信”。“看看新闻”在今日头条发布的相关短视频单条播放量达到18万,“新闻坊”微信公众号发布的相关图文阅读量突破10万。

  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纷纷点赞,更有评论认为:海外剧场强化了广电媒体的公共服务属性,是广电价值的体现。很多自媒体纷纷点赞“海外剧场丰富荧屏、激活记忆”,更感慨“焕新之道,常常在怀旧之中”。

3.png

  从“引进来”到“深融合”

  “海外剧场”勾勒未来版图

  在首战告捷的基础上,东方卫视“海外剧场”也将不断拓展丰富,这不仅是一个播出平台,更将成为文明互鉴的荧屏通道。

  文学影视交融:近期,作为上海电视节展播剧的英剧《傲慢与偏见》《爱玛》已经登陆东方卫视“海外剧场”,让简·奥斯汀的文学经典通过视觉语言与观众深度对话。

4.png

东方卫视展播的BBC经典影视佳作:1995年版本《傲慢与偏见》

5.png

东方卫视展播的BBC经典影视佳作:2009年版本《爱玛》

  重大节点呼应:围绕202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海外剧场”推出主题剧集,在中外历史叙事的交汇中搭建“共同记忆的文化桥梁”,以影视作品诠释和平与正义的当代价值。

  多元类型覆盖:“海外剧场”还将在经典重温的基础上,引入更多涵盖历史、青春、女性、成长等多元题材的海外剧目,不断刷新“海外剧场”的“新鲜度”。

6.png

  从《海外影视》到“海外剧场”,变的是技术手段与传播环境,不变的是东方卫视对“国际视野”的坚守与对“文化共情”的追求。

  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当下,这场“国际视野,经典重温”的创新实践证明:真正的文化传播,从来不是简单的“引进播出”,而是以情感为纽带,让世界故事与中国观众产生深度共鸣。当《大西洋底来的人》的光影重现,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部部经典剧集的回归,更是一个媒体平台在时代浪潮中,对文化传承与国际传播的主动破局——这,或许正是“海外剧场”给予行业的有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