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 第0863号提案的答复

2020-06-29 11:13 来源: 上海市文旅局

对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

第0863号提案的答复

办理结果:解决采纳

 

黄敏华委员:

  您提出的“0863”号“关于进一步保护沪语,传承海派文化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沪语是在上海地区悠久历史中形成的方言,汇聚了吴越江南语言文化的精华,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是上海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宝贵文化遗产。近几年来,经过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上海在沪语推广、保护、传承等方面已初见成效,但沪语传承仍有断层危机。以上海方言为载体的民间文学、音乐、戏剧、曲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上海城市的历史文脉。进一步加强政府引导,强化责任意识,调动全社会力量为沪语保护传承营造浓厚氛围,对于留住时代回音,延续文化血脉,加强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提高海内外上海人保护传承沪语的责任意识

  沪语是具有鲜明上海特色的重要方言,既是上海居民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又是上海地方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媒介和载体。近几年来,上海在沪语推广、保护、传承等方面已有了不少举措,经过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上海方言的保护已初见成效。

  一是政府积极调动和引导社会各方力量营造沪语与普通话并存互补的双语生态环境。这其中包括1.增设沪语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在上海广播电视台下属的13套广播频率、15套电视频道中,共有沪语节目22档。2.轨道交通和公交车沪语报站。3.培养沪语人才队伍,举办沪语主持人大赛、外国人学沪语大赛、儿童上海话大赛等等。

  二是坚持从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加大对地方戏曲、曲艺等剧种的传承推广。近年来,在市文化旅游局的指导下,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及全市各非遗保护分中心,已把沪语的传承保护纳入日常工作范畴,大力推广和举办以“上海方言”作为载体的沪剧、滑稽戏、独脚戏、上海说唱、评弹、沪彦民谣、锣鼓书等进校园、进商圈、进社区进行展演、展览等公益活动。在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中开设“戏曲荟”专题活动,加大沪剧深入基层的力度,培养年轻观众,营造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上海方言的浓郁社会氛围。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引导社会各相关主体开展沪语交流、推介、研讨、宣传等工作,总结沪语保护成果,分享沪语保护经验。

  三是坚持从增强文化自信的高度,大力传承推广上海方言。近年来,经市文化和旅游局评审确定,国务院、市政府批准,先后列入了国家级、上海市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有陈行谣谚、沪剧、滑稽戏、独脚戏、上海说唱、锣鼓书等。这些以“上海方言”作为载体的民间文学、传统戏剧、曲艺项目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目前,我市国有沪剧团上海沪剧院,民营沪剧团宝山沪剧团、长宁沪剧团、上海浦东七星沪剧团、上海浦兴沪剧团、上海新东苑沪剧团以及沪剧戏曲社均活跃在全市各区,积级参与各级、各项展示交流活动。上海文广演艺集团连续几年组织用沪语演出的滑稽戏、独脚戏等曲艺专场演出下基层、下社区,覆盖全市各区不同年龄段的百姓群众,受到基层好评。今后将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各社会主体、非遗传承人、沪语专家学者联合社区、学校等合作开展普及保护传承沪语的宣传交流活动。借助“文化和日然遗产日”、传统民俗和节庆活动多开辟以“上海方言”为主要内容的活动板块。培育和打造以“沪语”为载体的节目和品牌活动,树立文化自信。

  二、关于要高度重视学校力量,加大各级学校推广沪语学习的力度

  近年来,市教委通过开展“沪语传承推广区域化实施策略”专题研究,“幼儿园上海话体验活动”“上海地方语言文化进校园”等试点,引领全市各类学校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地方语言文化传承活动。

  一是从2013年起,本市中心城区24所幼儿园开始试点开展上海话体验活动。各试点幼儿园结合上海乡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教育,在游戏、运动和生活版块中用上海话与儿童交流,增加儿童听说上海话的实践机会,指导儿童学唱上海话童谣、开展上海话儿童游戏,使儿童的上海话体验有机融入幼儿一日生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后将收集上海话的童谣、绘本、儿歌、动画、游戏等形成“传承地方文化活动资源包”,组织一批相关专家进行与时俱进的创编工作,力争创作更多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沪语作品。

  二是上海的中小学开展了多样化上海乡土文化(包含上海话)教育体验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对上海话感兴趣,逐步形成对上海话的认同和理解。部分学校结合自身情况,在校本课程、拓展型课程中开展了专题学习。已有400多所中小学在校本课程中自主开设上海方言文化类课程,300多所中小学举办了有地方语言文化类的学生社团。今后将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生语言学习特点的研究,探索丰富多彩的、符合学生心理和学习特点的课程与活动。

  三是上海市部分高校安排有关海派文化的授课内容。如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在本校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文化传承、社会研究和当代中国等人文综合模块安排与海派文化相关的授课内容。有些高校积极研究、建立相关课程,如上海师范大学开设有《上海社会与文化》《上海史》等课程,上海商学院开设有《上海方言与文化》等课程。市教委将进一步推动本市有条件的高校开设“海派文化”课程,积极培育优质师资,用寓教于乐的轻松方式让学生体验上海话,为“海派文化”的传习者培养更多的接班人。

  四是开展上海语言进校园活动。2015年起,市教委先后在浦东、徐汇两区和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商学院,试点开展上海语言文化进校园活动,邀请沪剧、滑稽戏等方言文化的名家到学校开展讲座、展演,鼓励试点学校结合实际组织学生在课后开展“沪语角”等活动,有效促进了学生对海派文化的了解,丰富了课余生活,促进了地方语言文化的传承。例如,上海师范大学的海派文化社团,带领社员探访上海的名人故事,了解上海的历史、民俗、曲艺、方言等等文化,通过体验上海弄堂游戏,欣赏上海本地的滑稽和沪剧,身临其境地感受海派文化的魅力。上海商学院开设上商沪语社团,组织社员开展沪语的体验、传习活动,观看沪剧、上海话情景剧等。今后将积极推动社会组织和相关单位举办 “顶顶有文化”——上海市青少年沪语传承活动、“上海闲话讲自然——地域文化传承展示活动”“唱童谣、诵经典”活动、“沪语新童谣大型传唱与评优活动”等。继续鼓励社会各方开展丰富多彩的上海地方语言文化传承活动,让更多的学生热爱上海的地方语言文化,努力在校园构建和谐的语言环境。

  三、关于建立激励体系,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沪语保护的行动

  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加强上海文化工作建设,近年来,我局加大市级文化专项资金扶持力度,通过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和群众文化项目资助资金等渠道加大力度扶持以“上海方言”为载体的各种文艺形式的保护、宣传和推广活动。目前,我市已成立上海沪剧艺术传习所,后续将加大公共财政预算,保障其运行和活动。为扶持上海方言节目的研创和发展,上海广播电视台还专门对沪语广播节目的立项、播出、宣传等方面给予支持和经费保障。今后,政府将积极引导发动社会力量,企业赞助等广泛筹措资金用于沪语传承保护工作。

  二是加强社区传承传播力度。在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重点项目中,“非遗在社区”项目列为其中之一,其中浦东沪剧被评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区传承传播示范项目,上海大世界传艺中心被评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区传承传播示范点。今后将进一步加大此类项目的保护力度,引导和培育以“沪语”为载体的社区传承传播示范项目,鼓励社区传承传播示范点借力平台位优势开展沪语宣传、展示、推介活动,加强沪语在社区传承传播力度。

  三是强化文化场馆空间优势。目前,上海市群众艺术馆每年都会开设沪彦、上海民谣等沪语展示活动。上海市少儿图书馆也会不定期举办少儿沪语童谣故事比赛。今后,将借鉴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闲话讲自然——地域文化传承展示”活动形式,在有条件的文化场馆开展以沪语为要素的活动,进一步引导和鼓励上海市各区文化馆、文化活动中心加大力度开展以“沪语”为载体的宣传展示活动。 

  四是升格上海(浦东)沪剧艺术节为市级沪剧艺术节。上海(浦东)沪剧艺术节自2016年起举办,至今已举办五届,首届沪剧艺术节在奉贤区举行。后上海沪剧院考虑到沪剧早期的【东乡调】产生于浦东的田间地头,因此浦东对沪剧而言,兼具了乡土与国际、传统与现代的多重意味。有鉴于此,在浦东新区文化和旅游局的支持下,从第二届沪剧艺术节起,该活动名称变更为上海(浦东)沪剧艺术节,并长期落户浦东。随着近年来市民对保护沪语传承的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沪剧已经得到了更多市民观众的喜爱。沪剧艺术节无论是参演团队、演出区域、宣传报道早已走出浦东,覆盖到了上海市全境,活动影响和覆盖面也日益扩大,为繁荣发展本土戏曲艺术,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滋养以沪剧为代表的沪语文化生态,吸引更多“新上海人”融入上海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多元文化繁荣和软实力的提升,并已成为本市舞台艺术领域中一项的知名戏曲表演品牌项目。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实施,为进一步提升沪剧艺术节对长三角地区的辐射力度,该活动已自2019年第五届上海沪剧艺术节起,正式将活动名称确定为“上海沪剧艺术节”。

  关于开展“沪语推广大使”评选活动,今后可以考虑结合上海广播电视台举办的沪语主持人大赛平台,在社会公开选拔“沪语推广大使”。

  四、关于创新传播方式和内容,让沪语发扬光大,让海派文化代代相传

  现代社会已进入高科技、智能化时代,传播方式和手段也是多元化、多渠道,对沪语的保护传承其实是一个对抗遗忘的过程。如何在现代都市人繁忙的生活工作间隙,借用最高效的手段和现代人喜闻悦见的传播平台开展沪语保护呢?著名吴语研究专家钱乃荣教授已开发“电脑版吴语输入法”,上海人吴炜在此基础上有开发了手机沪语语音输入法,让正统的上海话得到真正的传承。网络红人李子柒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案例。今年,我局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线上活动,通过与抖音、文化上海云等平台合作,网络直播以“沪语”为载体沪剧、评弹、滑稽戏、独脚戏等上海特色强的节目;培养和挖掘一批年轻一代喜欢的网红主播、非遗传承人、非遗营销人用普通话或上海方言开设“非遗讲堂”和“带你游上海”等特色栏目。今后还要在科技赋能、创新传播方式,打造沪语开放平台等方面加大力度,丰富沪语载体,延伸沪语传播触角,如开设沪语动漫游戏,沪语配音游戏、抖音沪语短视频大赛等等,有效的形成传统方式与现代手段互补互动,让沪语在一个多元和谐的社会中不断发展。

  再次感谢您对上海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0年5月21日

 

联系人姓名:杨莉

联系电话:23118219

联系地址:大沽路100号

邮政编码:2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