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音乐会”变身“客厅音乐汇”

2020-10-09 14:43 来源: 解放日报

  上海第一个固定的绿地音乐会是什么?是创办自2004年的徐家汇公园“星期音乐会”。

  在“百代楼”前草坪上,每周六下午,总有观众早早等着。数百期节目引来40多万人次听众,很多人都是节目的固定粉丝。今年疫情以来,音乐会始终未能举办,迫使“星期音乐会”突破转型。日前从徐汇区文化馆获悉,线下“星期音乐会”变为线上“客厅音乐汇”,首场节目《倾听时光穿梭的声音》在B站播出。

  营造客厅般欣赏氛围

  1921年,东方百代购买下徐家汇路1434号地块,也就是现在的衡山路811号,设立唱片制造公司,建起上海第一座录音棚。在这座知名的“百代楼”里,诞生了不少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红遍大江南北的作品。“客厅音乐汇”的首场节目《倾听时光穿梭的声音》正是在百代楼录制,节目选择《夜来香》《月亮代表我的心》《月光爱人》《我们的上海》《追寻》五首歌。歌唱者带来对这些歌曲的动人演绎,也向观众介绍音乐中的历史变迁。

  节目请来专业拍摄团队,采用电影式拍摄手法,还招募了演员,这些演员其实是本色出演“喜欢音乐的徐汇市民”。在节目片头里,老老少少或唱歌,或拉手风琴,或吹萨克斯,真弹、真唱,表达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徐汇区文化馆工作人员回忆,拍摄那天上海下大雨,有些镜头需要在徐家汇长廊拍摄,趁雨歇时刚布好景,就又下起雨来。“从早上7点一直拍到夜里12点,虽然很累,但大家还是会为了灯光、机位去调整打磨细节,希望做到更好。”

  “星期音乐会”自开办以来,始终以雅俗共赏、提升市民文化素质、营造城市文化氛围为宗旨。变身后的“客厅音乐汇”则营造客厅般的欣赏氛围,首期节目后,今年还将举办阿卡贝拉、民乐等不同活动,根据不同曲种选择搭建不同“客厅”来拍摄。

  转型线上服务更多人

  为了把音乐会搬到线上,团队花了近两个月时间创意,最终决定把音乐会做成一档精致节目。

  “星期音乐会”的固定观众以中老年人为主,不会上B站的老年人怎么办?工作人员介绍,在徐汇区文化馆公众微信号里,会设置二维码链接等,方便老观众在线观看视频。至于选择B站,则是为了吸引全国各地的年轻人关注这张上海文化名片。

  徐汇区文化馆副馆长鲍科还记得,2004年开始做星期音乐会的初衷,是让老百姓和音乐没有距离感,也给上音大学生们一个实践的平台。16年过去了,观众在慢慢积累,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转变,馆里的工作人员一直思考如何把音乐会重新改良和规划。没想到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大家在思考中突破了以往线上音乐会的概念,“客厅音乐汇”将尝试用更好玩、更好看、更好听的方式,带更多人去了解艺术。“这次探索虽然有形势倒逼的因素,但在云技术、流媒体、5G等新科技走进人们生活的时候,也提前让我们直面线上演出形式的到来。”鲍科说。

  国庆长假后,“客厅音乐汇”有望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徐汇区文化馆党支部书记、馆长戴菲菲认为,“客厅音乐汇”的探索与尝试,打破传统公共文化服务物理空间上的壁垒,将文化服务的受众面和文化艺术的传播力延伸,这也是将文化艺术赋予人们的精神力量进行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