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唤”起万众一心的磅礴力量 上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主题展圆满闭幕

2020-05-09 10:50 来源: 解放日报

  5月8日,是《“召唤”——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美术、摄影主题展》在中华艺术宫展出的最后一天,观众依然络绎不绝地赶来观展。而在中华艺术宫的多功能厅,一场特别的作品捐赠仪式和创作研讨会的举行,也为这个为期一个月的展览画上圆满的句号。

  为表达对参与这场艰巨战役的上海医护工作者的敬意,闭幕之际,艺术家们主动捐赠作品,为这次展览再添一段佳话。本次展览的主题作品《召唤》,是上海美协邀请20位老中青画家夜以继日在十天内集体创作完成,这也是目前为止国内最大的一幅以抗疫为主题的美术集体创作,全景式再现抗疫一线人物群像。昨天,艺术家们集体捐赠出这幅作品,作品将由中华艺术宫收藏。画家吴正恭也上台接受了捐赠证书。此前,张文宏医生前来观展时,吴正恭现场将肖像画《张文宏》赠予他。画家李戈晔向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赠送美术作品《守护天使》,民间文艺家金兴健、周晓丹伉俪向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赠送农民画。摄影以其特有的捕捉和抓拍,将此次抗疫过程中许多感人瞬间定格为永恒。上海摄影家协会将“故事长廊”影集作品赠送给援鄂医院代表。

  疫情突袭,白衣卫士化身逆行天使,极速集结,奔赴抗疫前线,上海出征的1649位医护人员成为这座城市的骄傲。

  书法家张丰耗时18小时,应邀撰写了行书长卷六联幅《上海支援湖北医务人员英雄榜》。展览展出以来,这幅作品也是援鄂归来的医护人员观展时的重要“打卡”地——几乎每一个人,都会在这幅作品上自发寻找自己的名字。张丰将这幅作品赠予市卫健委。“这是一次难忘的创作体验。”张丰细说创作中的插曲,“刚接到任务时,我说,没问题,明天写,后天交。到真正落笔时,才发现自己说了大话。这不像誊写一篇诗文,可以一气呵成。1649个名字,每一个名字都可能遭遇‘红灯’,比如名字中的繁体字、简体字需要琢磨,又比如那么多重复相似的姓,要兼顾艺术性和实用性,还要有所区别。而最大的问题,还是时间不宽裕,36个小时后必须交稿。”和医护人员所做的贡献相比,张丰直言:“这些创作中的困难微不足道。”

  本次展览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解放日报社共同主办,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华艺术宫等单位联合承办。展览用文艺作品的形式对全社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进行了阶段性的回顾和总结,多角度、全景式地再现了疫情暴发以来诸多感人画面。自4月8日开展以来,“召唤”主题展受到了各行各业群众的欢迎,累计观众超过4.7万人次,团队预约近900批次,成为近期沪上一个名副其实的“网红”展。

  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疫情之下,除了摄影作品,绝大部分艺术家只能“宅”在家里创作,这似乎构成了一场艺术和生活的“悖论”。“疫情之下,大家都无法去一线采风,这次创作和我们传统的创作方式不太一样。但感谢这个时代,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来及时获取更多、更新的第一手资料,也让画面的现场感更强烈。”画家李根创作了油画《肩并肩》。画面上,摘去口罩露出面容的医生、护士和建筑工人毫无惧色、“肩并肩”站在一起,传达出乐观的精神面貌。

  画家靳文艺创作的超写实油画《抗疫天使——2020年2月9日,武汉,晴》,给了很多观者特别真实的震撼感受。而他最初的素材灵感,也仅仅来自于电视新闻上一张并不清晰的手机拍摄照片。为了把画中医护人员的护目镜画得更真实传神,他买了护目镜并长时间戴着,去感受医护人员的状态。“写实绘画的关键词就是‘实’,这个‘实’来源于你对生活的感悟,这个‘实’必须是真实的‘实’,而且是真情实感。如果可以体验的话,我想到现场去。但是重大疫情面前,是不可能去的,所以我搜寻了很多资料,并尽量去体会当时照片中医护人员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