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筑可阅读”3.0时代开启 ,2021年春季打卡推荐榜单来了!

2021-02-04 14:22 来源: 央视网

  上海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从外滩建筑群、豫园、新天地、武康大楼到陆家嘴三件套……印证着“时尚之都、魅力上海”,构成绚丽多彩的文旅风景线。2021年2月3日,上海市文旅局发布了《2021年“建筑可阅读”春季打卡推荐榜单》,涵盖红色记忆、古风古韵、新晋网红等6个榜单、共60处打卡点,《2021年“建筑可阅读”十大行动计划》也同日发布,上海“建筑可阅读”数字化转型全面开启。

  上海“建筑可阅读” 进入“数字转型”3.0版时代

  2017年5月,中共上海十一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上海要打造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设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其中在建设人文之城中首次提出了“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可以漫步的,公园是可以休憩的,城市是有温度的”。

  2018年起,上海大力推动“建筑可阅读”工作,经过3年时间,“建筑可阅读”经历了从“扫码阅读”的1.0版到“建筑开放”的2.0版的“升级”,目前范围已拓展至全市16个区,开放建筑1037处,设置二维码2437处,基本实现了建筑的“可读”“可听”“可看”“可游”。体验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温度和美好。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方世忠.jpg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方世忠介绍,2021年,上海市“建筑可阅读”工作将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平台等数字化方式,从“扫码阅读”的1.0版、“建筑开放”的2.0版,进入全新的“数字转型”3.0版,着力在体验数字化和服务体系化上取得新成果,在市民满意度、社会参与度、跨界融合度上实现新突破。

  “五个民”带你玩转数字化文旅体验

  今年,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将分别与美团、蜻蜓FM、腾讯、小红书、抖音、大隐书局合作,推出“全民评”“全民讲”“全民拍”“全民游”“全民创”,构建数字全媒体运作矩阵,吸引全民参与,了解、保护、“活化”、传承历史文脉和城市精神。

  其中,“全民评”通过线上平台广泛征集市民游客对上海城市建筑的游览意见和运营服务建议。“全民讲”邀请市民、游客以上海建筑为载体,通过音频创作与演绎的方式,讲述建筑的故事、人与建筑的故事。“全民拍”向市民游客征集上海建筑的摄影作品,挖掘上海建筑蕴含的动人故事和不同特色。“全民游”结合线上话题资源与线下联动,吸引用户游览上海建筑,发布建筑相关攻略。“全民创”则具体包括举办首届“建筑可阅读”伴手礼创意设计大赛,并进行线上展示。

  据了解,未来活动将从市民、游客的点评内容和反馈进行多维度大数据分析,形成专项报告,为相关单位改善服务提供依据,助力智慧旅游的发展。例如,基于“全民评”活动收集到的建议和意见,进一步通过大数据分析形成报告,为市民游客出行提供参考,为相关单位改善服务提供依据;“全民讲”“全民拍”“全民游”等活动积累的音频、图片、攻略等,也将进一步形成数据库,支撑“拍照识别建筑”、来沪必打卡旅游线路等新的产品或服务的开发。

  推动服务体系化“五个一”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方世忠介绍,根据“建筑可阅读”十大行动计划,上海正推动服务体系化“五个一”,即成立一个“建筑可阅读”联盟;出台一套服务质量标准;继续举办文创市集,搭建一个集文创体验、非遗美食、艺术展演等多元艺术形式的平台;打造一支由文化遗产、建筑、旅游等领域专家、讲解员和志愿者组成的人才队伍;挑选部分经典建筑开展“一楼一‘套餐’”试点工作,即每处建筑配有一张邮票、一套明信片、一本书、一部纪录片、一支讲解和研究队伍等,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阅读”经典建筑。

武康大楼.jpg

  上海著名建筑地标、30度夹角的武康大楼就是一楼一“套餐”的样本。从0到720度,徐汇区正在“重塑”武康大楼。武康大楼目前有自己的书,有专属的邮票和明信片,甚至有属于自己的香氛、咖啡和饼干,未来还会有纪录片。武康大楼是许多市民游客拍照打卡的网红地,但站在车流不息的路口拍照既不安全也不美观。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伍彦心介绍,在武康大楼对面,他们将人行步道拓展,做出了3.6米、500多平方米的延伸,在这块空地中,游人可以安全地拍到武康大楼最经典的角度,在地面,则创新地打造了360度的建筑地标指引,将附近步行一刻钟区域的建筑纳入其中,吸引游客前往,“这样,附近的建筑就可以呼应起来,形成交互关联的一张网,让建筑可阅读‘活’起来。”

红色记忆榜.jpeg

经典打卡榜.jpeg

新晋网红榜.jpeg

古风古韵榜.jpeg

岁月余味榜.jpeg

传奇酒店榜.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