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参与!上海以“建筑可阅读”活化历史文化和城市精神

2021-02-04 14:17 来源: 新华网

  “豫园是我的老邻居。‘豫’字有平安、安定的意思……”上海市民高飞老先生通过蜻蜓FM平台,向收听者娓娓讲述江南古典园林豫园的历史人文故事。

  自1948年出生起就住在豫园附近的高飞,和众多市民游客一起参加到上海“建筑可阅读”系列活动中,成为上海历史建筑的“代言人”。上海3日发布2021年“建筑可阅读”十大行动计划,推出贯穿全年的系列活动,邀请广大市民游客参与。

上海发布“建筑可阅读”2021春季打卡推荐榜单.jpg

  ——“全民”源于广泛需求、关注和热爱

  3日从上海“建筑可阅读”春季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海围绕历史建筑正在或即将举办“全民评、全民讲、全民拍、全民游、全民创”系列活动,上海各区、市区两级文旅部门以及上海人民出版社、春秋旅游、蜻蜓FM、美团、字节跳动、腾讯、小红书、携程、大隐书局等市场主体各展所长,吸引全民参与,了解、保护、“活化”、传承历史文脉和城市精神。

  其中,“全民评”和美团合作,通过大众点评线上平台广泛征集市民游客对上海城市建筑的游览意见和运营服务建议。“全民讲”和蜻蜓FM合作,邀请市民、游客以上海建筑为载体,通过音频创作与演绎的方式,讲述建筑的故事、人与建筑的故事。“全民拍”和腾讯合作,向市民游客征集上海建筑的摄影作品,挖掘上海建筑蕴含的动人故事和不同特色。“全民游”和小红书合作,结合线上话题资源与线下联动,吸引用户游览上海建筑,发布建筑相关攻略。“全民创”和抖音、大隐书局合作,举办首届“建筑可阅读”伴手礼创意设计大赛,并在抖音平台进行线上展示。

  上述系列活动也为后续“建筑可阅读”进一步拓展服务和产品打下基础。例如,基于“全民评”活动收集到的建议和意见,进一步通过大数据分析形成报告,为市民游客出行提供参考,为相关单位改善服务提供依据;“全民讲”“全民拍”“全民游”等活动积累的音频、图片、攻略等,也将进一步形成数据库,支撑“拍照识别建筑”、来沪必打卡旅游线路等新的产品或服务的开发。

  业内人士分析,上海“建筑可阅读”之所以不断推出全民参与系列活动,源于市民游客对探寻上海历史文脉的需求、兴趣、热爱。即便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人们依然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走进沪上历史建筑。

在2021年元旦假期,市民游客参加红色主题微旅行线路,并走进上海历史建筑.jpg

  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说:“建筑,是上海都市旅游最独特的资源。”她介绍,自春秋“微游上海”产品推出以来,围绕上海64条“永不拓宽的马路”,城市微旅行产品不断升级,已吸引超过5万人次参与。2021年,春秋旅游将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推出40条红色旅游线路,将沪上历史建筑和红色旅游资源串珠成线。

  当日,美团根据线上平台广泛征集市民游客对上海城市建筑的游览意见和运营服务建议,发布《2021年“建筑可阅读”春季打卡推荐榜单》,以红色记忆、传奇酒店、岁月余味、经典打卡、新晋网红、古风古韵等为主题推荐相应的历史建筑。美团大众点评事业部行业营销总经理贺梦雨介绍,自2020年12月底,大众点评App上线#建筑可阅读#话题,迄今累计阅读量达到5438万人次,参与话题的主力用户群年龄分布在25岁至39岁之间。人们对“上海”“历史”“拍照”“文化”等关键词搜索较高,可以看出市民游客对上海建筑所承载的历史文化颇为青睐。

  ——从便民、亲民到全民 城市文旅服务不断扩容

  上海自2018年起系统性地推进“建筑可阅读”工作。从便民服务、亲民服务到如今数字转型、吸引全民参与的服务,折射出城市文旅公共服务能级的提升。

  “建筑可阅读”1.0版,主要通过在沪上历史建筑外墙或周围设置二维码,方便市民游客扫码并了解建筑历史人文故事。升级到“建筑可阅读”2.0版,更多沪上建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向公众“张开怀抱”,可阅读覆盖范围从最早的6个中心城区扩展到全市16个区,迄今已开放建筑1037处,设置二维码2437处;主题旅游线路、文创产品如雨后春笋涌现,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历史建筑,渐渐走入人们的现代生活。2021年,上海“建筑可阅读”升级到以“数字转型”为特征的3.0版——上海通过“建筑可阅读”全新转型升级,着力在体验数字化和服务体系化上取得新成果,着力在市民满意度、社会参与度、跨界融合度上实现新突破。

  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的武康大楼是上海“建筑可阅读”开放广度不断推进、阅读深度不断丰富、服务力度不断加大、活化宽度不断拓展的“见证者”。围绕武康大楼,上海市徐汇区不断创新文创产品,咖啡、饼干、香氛等“专属”产品层出不穷;为了进一步丰富人们的打卡体验,徐汇区因地制宜优化交通环境,提升城市节点设计,引入线上线下业态,创新历史建筑的艺术表达。据介绍,围绕历史建筑,徐汇区还将升级或新推出智慧导览、点位热力指数、实时画面直播等智能数字化服务。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方世忠接受新华社采访.jpg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方世忠说,根据“建筑可阅读”十大行动计划,上海正推动服务体系化“五个一”,即成立一个“建筑可阅读”联盟,出台一套服务质量标准,继续举办文创市集搭建一个集文创体验、非遗美食、艺术展演等多元艺术形式的平台,打造一支由文化遗产、建筑、旅游等领域专家、讲解员和志愿者组成的人才队伍,试点推出历史建筑明信片、纪录片、讲解和研究队伍等“一楼一‘套餐’”。

  上海市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陈宏介绍,今年静安区将继续承办“建筑可阅读文创市集”,并将把市集打造升级为商文旅深度融合、展示展销集合、线上线下互补、公共服务与产业发展联动、文化旅游消费赋能的复合平台,成为海派文化和上海城市精神最生动的表达。据了解,在线下,在安义夜巷1天的市集将延长到3天,吸引更多文创企业和单位,在线上,结合静安“乐游移动驿站”实现一部手机游静安、游上海,并进一步拓展到网上展示展销。

  沪上各区也已纷纷推出特色活动。上海市普陀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周涵嫣说,今年该区将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推出红色主题微旅行路线;围绕自去年年底滨水岸线基本贯通开放的苏州河,打响“苏河水岸”文旅品牌;普陀区文旅局将联合全区文博场馆及“建筑可阅读”相关点位开发设计徽章、冰箱贴等系列文创产品;广泛发动社区居民、楼宇白领、中小学校,以多种形式参与到“建筑可阅读”活动中。

  ——让历史文化和城市精神在现代生活中“活”起来

  上海素来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讲述着不同的故事,处处积淀着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处处彰显着上海“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处处承载着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交相辉映的文化特质。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加强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和利用,推进向公众全面开放,开发更具历史、文化和科技元素的特色文创产品和旅游线路,全面提升“街区可漫步”“建筑可阅读”的服务水平。

  “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可以漫步的,公园是可以休憩的,城市是有温度的。”这正是上海通过“建筑可阅读”向市民和游客传递的人文关怀。方世忠说:“沪上历史建筑应该被更多人读到、听到、看到、体验到,阅读建筑更是阅读我们的城市、城市的文化以及生活在城市中的人。”

上海市徐汇区的武康大楼周边街景以及印有大楼图案的窨井盖.jpg

  上海市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伍彦心介绍,当武康大楼成为众人打卡的“网红”,徐汇区也正在探索如何推动人们更进一步走进大楼周边以及武康路沿线的历史建筑。“我们提出‘重塑武康大楼720度’,让人们可以从不同视角从容感受武康路,细细品读海派文化魅力,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曾和同学们一起参加“建筑可阅读”微旅行线路的墨西哥女孩逸馨感叹:“我非常喜欢上海的历史建筑、博物馆,通过这些可以了解上海历史,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

  已经在豫园附近区域生活70多年的高飞老先生,也有新的期待,他在广播节目中说:“家人屡屡劝我搬到更安静的地方,但我舍不得。我还希望,有更多年轻人了解和自发保护上海历史文化,让城市精神永葆活力并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