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新年出新招 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2021-01-11 09:57 来源: 新民晚报

  看到什么,你会联想到上海博物馆?看到上海博物馆,你又会想到什么?

  经过为期半年在全球范围的征集,上博新馆标云年问世, 同时精心定制了新馆标的徽章、标签贴,以及量身定制了源于新馆标图案的丝巾和纸拎袋等衍生品。“擦亮这块上海文化招牌,就要强化上海博物馆的品牌影响力。”上博党委书记汤世芬表示。

  新馆标问世 衍生品配套

  上海博物馆馆标图形以上博本馆建筑的概念“鼎”作为切入点,结合镇馆之宝“大克鼎”的造型特征,以极简的线条构成“鼎”的形态特点,图形精简概括又一目了然,同时又与“东馆”简约现代的建筑外观相呼应。图形中巧妙融入“海”的拼音首字母“H”和博物馆“Museum”英文首字母“M”,整个标识亦为“H”和“M”的结合,体现出上海博物馆的地域性与国际性。

  上博馆标设计的衍生品丝巾设计(见上图),还“预测”到了2021年“极致灰”和“靓丽黄”这两大国际流行色。灰黄组合谐音为辉煌,即上博事业将不断创造辉煌。这一顺应国际流行前沿的撞色搭配,体现了上海博物馆的国际化审美,又彰显了中国元素和上海特色。

  《上海博物馆视觉形象手册》(中英文版)在补充了博物馆特有的辅助色后,也随之制作完成。《手册》规范了上博的整体视觉形象设计,更好地传播博物馆理念,进一步增强上海博物馆品牌的标识度和影响力。

  郎窑红走红 辐射力增强

  在2020年国庆中秋期间,上海博物馆形象海报现身纽约时代广场大屏,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益推广。形象海报以象征“海纳百川”的蓝色为主色调,辅以上海城市地标元素,以“镇馆之宝”西周大克鼎作为代表文物,简洁鲜明地展示上海博物馆作为世界顶级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的新形象,传递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愿景。在这次公益推广中,上海博物馆的全新馆标首次在国际上登场展示。

  今年初,以上博馆标主色调郎窑红为基础色的马克杯,成为许多观众在艺术品商店的首选伴手礼。马克杯添加了45%的进口高档骨粉,21道工序,3次高温烧制,如羊脂般玉润细腻,釉色典雅红正,胎体薄滑,釉面光滑且耐磨,细润透光且无杂质。马克杯下部边缘特别烧制出标志的立体感,包装盒的设计来源于新馆标纸拎袋的设计,灰红拼色与郎窑红呼应,灰色面上的馆标简洁清晰,彰显华贵大气。

  上海博物馆以在中国古代文物领域的收藏与研究实力闻名于世。那么,挂上新标的马克杯代表了“上博出品”,品控、审美和调性是一项细致的考验,过去这些并不是博物馆运营的主要内容。

  在新时代背景下,上海博物馆全新的视觉形象设计与推广,全面提升了博物馆形象,将品牌影响辐射国内国外,在海内外观众心里印刻这一既有内涵又具颜值的上海文化品牌新名片。

  提升知晓度 获得美誉度

  文化品牌虽然不如商业品牌那样有一目了然的“价值”,但文化品牌是拥有强大内核的能量体,文化品牌的故事更值得去挖掘、去传播、去演绎。

  上海博物馆的品牌力量在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城市特质。近年来,上海博物馆积极利用全媒体来扩大品牌影响力。一方面,依靠大众媒介让受众了解博物馆的展览、教育活动、文创等实时动态,让品牌主体在受众心目中形成初印象,提升知晓度。另一方面,努力加强传播内容的内涵、品质和深度,获得更多美誉度。分别与本报和市社联合作的“上博讲坛”“江南文化讲堂”等子品牌也都以其极高的专业性、广博性和战略性,获得受众好评。

  结合上博东馆建设,在新馆标诞生后,著名设计师沈浩鹏受邀设计了上海博物馆馆标的衍生品。汤世芬对此解读说,博物馆逐渐以符号化的形象成为话题,吸引受众聚集和分享,让品牌的传播借助受众得到扩散,进一步扩大了这一上海文化地标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