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419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2023-07-21 10:02 来源: 上海市文旅局

对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

第0419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办理结果:解决采纳

  

朱光代表:

  您提出的“有关推送上海文化品牌、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获奖作品以及红色文化、江南文化主题文艺作品进入海派文化建筑举行沉浸式展演,形成‘上海文化’整合传播的建议”的代表建议收悉。

  您的这份人大建议关注到了当前“网红打卡点”日渐高涨的“打卡热”现象,并基于您自身的专业素养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提出了通过组织优质文艺作品在优秀海派建筑内举行沉浸式展演、以融合“三色”的思路,重构“上海文化”文艺时空、加大宣传力度,让市民从“打卡”到“打开”等具体解决路径,非常具有建设性和启发性。经我局会同徐汇、静安、长宁、松江各区政府共同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深入了解情况,做到底数明晰

  上海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是城市历史文化活的灵魂,是城市精神品格和软实力的重要象征,也是了解上海这座城市的主要载体。在您建议的办理过程中,各区都认真梳理了辖区内点位总体情况:徐汇区拥有龙华烈士陵园、百代小楼等红色资源点位41处,同时集聚了上海交响乐团、上海京剧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等上海80%的文化单位和文艺院团,汇集了“上海中国画院”在内的美术馆(艺术馆)10家,博物馆(纪念馆)30多家,不可移动文物305处,宋庆龄、巴金、夏衍、张乐平等名人故居86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2项,是红色文化的集聚地,海派文化的发源地,江南文化的承载地。静安区内现有海派建筑222处,其中不可移动文物58处,优秀历史建筑159处,同时还有31处区域标志性建筑。基本承载了区内具有海派文化、红色文化、江南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并结合2017年起在全市推出的“建筑可阅读”行动,形成了多方位、立体式的建筑可阅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长宁区共有历史文化风貌区4片、风貌道路12条、优秀历史建筑402幢、文物保护单位72处、花园洋房773幢。区委区政府在推进“建筑可阅读”过程中,注重通过“历史传承与当代文化相结合、能级提升与功能完善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的思路不断提升建筑文化内涵。松江区立足区位优势,在深度挖掘辖区内历史人文资源的基础上,已圆满实施了两轮《人文松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占地约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3万平方米,总投资10亿元的松江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也已正式面向市民开放。

  二、结合自身特质,举办高品质活动

  近年来,本市各地标性建筑融入了旅游、演艺、文创、美食等各种业态,打造出可互动、可体验、可消费的“建筑+”新模式,建构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在地休闲和城市文旅消费新场景,成为复合型公共空间与文化载体。徐汇区充分发挥文化特色鲜明、文化资源集聚、文保建筑众多的优势,采取多种形式让区域特有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基因注入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先后推出了百代小楼“心中的红旗”《红旗颂》等特展、徐汇艺术馆“美术馆里上美术课”“艺术加油站”等品牌活动,沉浸式展示徐汇区“开放包容、中西合璧、多元交融、精耕细作”的历史文脉,挖掘传承区域红色文化记忆,打造徐汇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品牌。静安区通过多层次、持续性挖掘静安区老建筑的历史故事、文化价值、精神内涵,推动历史建筑与历史文脉相互融合。先后推出了《辅德里》微缩模型展、海派城市考古“建筑可阅读·静安苏河湾”文化旅游专题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市民游客深入解读建筑、阅读上海开辟了新的渠道。长宁区着力强化品牌建设,推动实现老建筑从城市更新样板到时尚演艺空间的转变,在孙科别墅引入“邬达克版画展”;在来福士钟楼引入“西郊农民画儿童画展”。围绕上海加快打造亚洲演艺之都的目标,将戏剧文化演艺融入都市生活,在上生新所全力打造演艺新空间,连续两年开展“闻香识长宁—咖啡戏剧节”等活动,实现建筑“可看、可听、可读、可玩”。松江区则通过打造华阳老街版画美术馆、黄桥村“楹联展示馆”等一批江南特色民俗地标、改造提升史量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云与松江农民暴动史料馆等红色文化基地、修复泗泾历史民俗古镇、下塘历史文化名村、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等一系列举措,为市民提供参观艺术展览、观看文艺演出、参与群文活动和开展全民阅读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

  三、贯彻融合思维,多方位丰富活动内涵

  为进一步延展单纯的“打卡式”文旅体验,各区积极贯彻融合思维,强化文商旅融合。徐汇区以龙华英烈精神为依托,开展“百年传承,千里江山”沉浸式城市考古主题活动,探索城市行走、情景短剧、真人游戏等形式与红色基因的深度融合,从慎成里弄堂一路到新四军驻上海办事处旧址、钱壮飞旧居等,在行走和游戏中体验海派城市“沉浸式考古”的乐趣,将传统的红色课堂搬至街头巷尾。静安区聚焦苏河湾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制作“最美苏河湾”水岸文旅专题微网站,以微旅游线路串联苏河两岸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文化空间交互式发展提供了优质平台和载体。长宁区积极推动老建筑实现从时尚文化地标到旅游目的地的转变。推进茑屋书店等实体书店体验升级,构筑“书店+零售、展览、咖啡、文创”新消费模式,创新植入艺术培训、国际交流等体验业态;依托新华历史风貌街区夜间消费集聚区建设,打造文旅夜间经济示范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您此次提交的这份代表建议为我们文化和旅游行业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下一阶段,我们将会同各相关区和本市各文艺团体,借鉴您在建议中提出的“三色交融”理念,推动本市优秀文艺作品与优秀建筑的融合,重点将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进一步盘活优质文艺作品的资源,鼓励各级创作演出主体,在确保保护建筑安全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场地、场景需求,对原有“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等获奖优秀作品进行二度、三度创作,充分运用“文艺党课”、“文化配送”等多种形式参与优秀建筑与优秀文艺作品的相互赋能。特别是围绕上海历史建筑资源创作相关展览、演出等,用好用活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资源,生动讲述建筑故事、上海故事、中国故事,传承城市历史文脉,弘扬城市精神品格。

  二是进一步鼓励沉浸式产业在优秀海派建筑中打造品牌。近年来,沉浸式产业逐渐成为文旅新热点。去年,上生·新所与上海文广演艺集团联合举办了首届上海沉浸式艺术周“超沉浸制造局”,上生·新所区域内的历史建筑、书店和酒吧等空间注入多元沉浸式作品,营造出充满空间特色的文化场景,因地制宜地为观众带来独特的感官体验。除了上生·新所外,如中共一大、杨浦滨江、上海沪剧院等也都将继续推出沉浸式演出,沉浸式内容植入文化场景,为历史建筑注入新活力,同时也为沉浸式演艺提供新平台。

  三是进一步结合“社会大美育”计划,做好宣传推广擦亮上海文化金字招牌。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建设高水平文化民生,赋能高品质美好生活。根据市政府统一工作部署,“打造100个‘社会大美育’课堂,推出5000场艺术普及教育活动”被纳入2023年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在经过征集遴选发布的70个首批“社会大美育”课堂名单中,就有上海图书馆、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浦东图书馆、衡复风貌博物馆群、保利云间剧院等一批“网红”艺术地标。我局将结合每月文化艺术热点,加强“社会大美育”课堂活动策划指导和信息发布,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专业文化艺术场馆机构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活动策划和美育服务,将更多专业艺术资源转化为社会美育资源,进一步提升市民群众的审美水平和文化艺术素养,让文艺融入文化设施,让美育走近市民生活。

  再次对您对本市城市文化建设和艺术发展的关心和关注表示感谢,在今后本市建设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的进程中,还请您继续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3年04月23日

  联系人姓名:叶强                       联系电话: 23118125

  联系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大沽路100号     邮政编码:2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