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文化节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2019-07-02 06:43 来源: 上海市文旅局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力打响上海“四大品牌”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以及《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的方向。未来三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将继续秉承“艺术的盛会,人民大众的节日”的办节宗旨,以夯实文化“码头”,做强文化“源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五个平台与两个机制”为抓手,对标爱丁堡艺术节等国际最高标准,提升品牌内涵,突显品牌标识度,呈现好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不断擦亮上海文化金字招牌。

  一、总体目标

  通过加强人才孵化、项目培育、作品首演与展示、剧(节)目交易等环节,构建起演艺产业链。吸引包括创作人、制作人、演艺经纪人等在内的高端演艺行业人才集聚在艺术节的平台,为上海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提供智力创新支撑,使品牌对专业人士更具吸引力。

  不断深化文化惠民,提升城市公共文化活动含金量,拓宽艺术家与百姓间沟通的渠道,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使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能够在同一片天空下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进而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艺术爱好者,使品牌对城市底蕴更有提升力。

  运用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互联网、融媒体等新理念和新手段,进一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不断拓宽艺术节的外延,打造“一年四季的艺术节”,使品牌对观众更有吸附力。

  (一)成为精品力作的展示平台

  巩固与加强艺术节专业性、国际性、引领性,夯实上海文化“码头”的重要地位,使艺术节成为汇聚一流经典,弘扬民族精髓的平台,以更厚重的作品、更深邃的思想,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提升中国文化的传播力,展现新时代风采。

  (二)成为优秀作品的创作平台

  艺术节将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2018年)、建国70周年(2019年)、迎接建党100周年(2020年)等重大历史机遇,做强上海文化“源头”。吸引一批名家、大家,通过合作、委约等方式,创作一批经得起历史考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建设文艺高原,攀登文艺高峰,以“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为源泉,扩大上海文化品牌影响力,激发上海文化创作源动力。

  (三)成为青年人才的孵化平台

  以“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为抓手,整合艺术节各板块资源,打造一条从“扶青”到“委约”再到“交易推广”的艺术孵化全产业链机制,吸引更多的青年艺术家主动参与“扶青计划”,培养具有潜力的青年艺术家,让艺术节能走出更多“大家”。

  (四)成为公共文化的服务推广平台

  通过多种形式的展演,加强服务意识与惠民力度,拓展公共文化形式外延,扩大品牌影响力,增强品牌生命力,放大艺术节的“溢出效应”,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新形式与新载体,提升服务内涵,提高惠民力度与覆盖面。

  (五)成为文化贸易的专业平台

  优化交易会论坛机制与理念,不断提高演艺贸易平台的含金量与项目成交量,升级打造具专业性与国际性的高价值演艺交易平台,推进行业专业机制向纵深发展,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开放、融合、创新,增强“码头”集聚效应。

  (六)构建落实国家战略讲好中国故事的带路合作机制

  服务国家战略与大国外交方针,艺术节将在“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基础上,不断扩大“朋友圈”,深度挖掘双边多边合作交流机会,运用“一带一路”合作机制以及爱丁堡艺术节“聚焦中国”活动,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艺术节交往与节目交易,形成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协调发展的态势,实现互利共赢。

  (七)构建文化长三角联动的一体化机制

  充分发挥好长三角地区文化资源集聚优势,结合艺术节分会场活动,不断完善与加强长三角联动机制,创新工作模式,每年上半年与长三角城市共同会商,盘活整合各地文化资源。下半年发挥艺术节剧场资源、国际平台、品牌影响,互融共通,不断扩大艺术节自身辐射力,服务长三角文化一体化。

  二、2018年工作任务

  (一)精品力作展示

  在保证舞台演出每年约50台100场,展(博)览10项总体规模的前提下,2018年确保世界首演6到8场,中国首演15到17场。

  (二)优秀作品创作

  确保由艺术节委约3至5台作品,且上海本土原创作品展演不少于当年艺术节国内演出的三分之一,并借由艺术节的国际化平台,通过各地首演、世界巡演等方式扩大影响力。策划1至2项反映新时代风貌,与新时代同行的美术作品展,放大艺术节在展(博)览领域的交流平台作用,持续形成自主品牌的展(博)览活动。

  (三)青年人才孵化

  2018年,“扶青计划”将确保推出10部左右青年艺术家委约作品,同时借由艺术节的平台将这些作品输送至世界各大主流艺术节展演。另外,由扶青平台举办青年美术家参与的原创作品展,为青年美术家提供交流展示的舞台与提升借鉴的机会。

  (四)公共文化服务推广

  “艺术天空”在保持与巩固覆盖全市16个区的前提下,将运用“互联网+”等创新理念,通过网络直播、微信公众号等手段,使观众参与人数较上一年递增5%-10%。通过艺术教育平台的形式创新,让更多的学生接受艺术熏陶,培养新时代的文化人口,使参与艺术节的青年观众较上一年递增5%-10%。

  (五)文化贸易

  2018年将确保论坛交易会每年参展机构与项目意向达成数较上年增长5%-10%,即约550家机构参展,达成约530个项目意向。

  (六)一带一路合作

  依托交易会与论坛,形成1至2项合作演艺项目,在联盟内艺术节平台交流互演。

  (七)文化长三角一体化

  举办1到2次文化长三角论坛、剧目展演推介等专业活动,扩大长三角地区优秀剧目资源优势,助推优秀剧目走向国际。

  三、2019年工作设想

  对标打造亚洲演艺之都的目标,继续增加世界首演与中国首演的数量,计划2019年确保世界首演8到10场,中国首演17到20场。确保2019年约605家机构参展,达成约580个项目意向。引入更多艺术品收藏与投资的专业机构,通过每年举办1到2场与市场交易密切相关的展示活动,探索与促进上海作为世界高端艺术品交易中心的引领地位。

  四、2020年初步计划

  对照本“三年行动计划”所确定的目标,进一步聚焦重点、传承创新,以重点突破带动全面发展,实现三年总体目标。

 

附件:2018年任务分解

2018年任务分解

工作目标

任务分解

时间节点

一、精品力作展示

每年约50台100场,展(博)览10项总体规模的前提下,2018年确保世界首演6到8场,中国首演15到17场。

11月中旬

二、优秀作品创作

1.由艺术节委约3至5台作品,且上海本土原创作品展演不少于当年艺术节国内演出的三分之一。

2.策划1至2项反映新时代风貌,与新时代同行的美术作品展,放大艺术节在展(博)览领域的交流平台作用,持续形成自主品牌的展(博)览活动。

11月中旬持续至2019年春节

三、青年人才孵化

1.“扶青计划”推出10部左右青年艺术家委约作品,并借由艺术节平台将作品输送世界各大主流艺术节展演。

11月中旬推出作品,

后开展巡演

2.“扶青平台”举办青年美术家参与的原创作品展,为青年美术家提供交流展示的舞台与提升借鉴的机会。

11月中旬

四、公共文化推广

1.“艺术天空”持续覆盖全市16个区,运用“互联网+”等,通过网络直播、微信公众号,观众参与人数较上一年递增5%-10%。

2.创新艺术教育平台形式,使参与艺术节的青年观众较上一年递增5%-10%。

五、产业联动

确保论坛交易会每年参展机构与项目意向达成较上年增长5%-10%,即约550家机构参展,达成约530个项目意向。

六、文化走出去

依托交易会论坛,形成1至2项合作演艺项目,在联盟内艺术节平台交流互演。

11月中旬达成合作意向,后开展演出交流

七、文化长三角一体化

举办1到2次文化长三角论坛、剧目展演推介等专业活动,扩大长三角地区优秀剧目资源优势,助推优秀剧目走向国际。

11月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