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如何让居民“家门口”成为美育“主场”?

2024-04-12 14:32 来源: 文汇报

  城市公共空间的更新、扩容以及生态环境的日益优化,为春日里的“全城美育”源源不断注入“创新力”。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打造人民城市理念最佳实践地、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杨浦如何让居民“家门口”成为美育的“主场”?

  打破壁垒,让文化“亲近”每一位市民

  步入“昆曲美学空间”,“零距离”交流自然发生

  市民杨女士是90后,对于昆曲,她的感受是“既熟悉又陌生”。近日,杨女士在“家门口”拉近了与昆曲的距离。“熟悉的是,它是传统文化艺术瑰宝,陌生的是,从未在剧场内好好地欣赏过它。很荣幸这次获得了《草庐记·花荡》的公益票,第一次在家门口的YOUNG剧场欣赏昆曲,我非常高兴。”

杨浦1.jpg

  3月30日,2024上海市民文化节杨浦区“城市美育日”系列活动在YOUNG剧场启动。

  昆曲,水磨成调,以字生腔,曲调幽雅婉转,词章典雅华丽,被誉为“百戏之祖”。

  在今年的“城市美育日”杨浦区活动中,YOUNG剧场和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联合推出的“昆曲正YOUNG!古典新欢花雅周”活动引发关注。

  当下,如何打破传播的壁垒,让昆曲亲近每一位观众,是当代昆曲人的重要课题。

  3月30日举行的昆曲系列演出,不仅有由两位梅花奖得主施夏明和单雯领衔主演的江苏省昆剧院经典剧目《1699·桃花扇》,还有以“生旦净丑”为主题的新创昆剧演绎形式——昆曲再构剧场《南昆·YOUNG室》。

杨浦2.jpg

  “我还迫不及待买了晚上《桃花扇》的演出门票。比起在电视里看昆曲,剧场沉浸式的感受让我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加上演员的讲解和互动,让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杨女士说。

  《1699·桃花扇》既是YOUNG剧场与昆剧的初次碰面,也是单雯和施夏明携昆五代青年演员倾情出演的传承之作。它用现代审美呈现了古人的“优雅入骨”,以“戏里有戏,台中套台”的舞台构建和手工绣制的精美服饰阐释真正意义上的东方美学。

  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创作的昆曲再构剧场《南昆·YOUNG室》,运用当代先锋设计语言,以“室”为载体,将昆曲艺术拆分为元素构件,再构横贯古今的中国美学,塑造多展多演的动态过程。它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示昆曲的完整形态,从陈述、备场再到演绎,让昆曲600年的传承和坚持化为宜动宜静的空间呈现。《南昆·YOUNG室》让每一位观众步入属于昆曲的美学空间,在汩汩流动的音乐、影像与展藏中,与昆曲零距离接触,让交流自然发生。

杨浦3.jpg

  “通过本次昆曲周丰富多彩的活动,希望无论是首次感受昆曲艺术的昆曲新人,还是成熟的昆曲爱好者,都能收获新的感悟,重新走进昆曲、认识昆曲、爱上昆曲。”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院长施夏明表示。

  据介绍,YOUNG剧场2024“两宜”春夏演出季,计划带来6大主题板块、超过35台近100场类型丰富的舞台演出。其中“国风”板块,除了已经演出结束的“新·国风”音乐剧《杨戬》和本次“昆曲正YOUNG!古典新欢花雅周”,后续还有第39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主体演出、由自得琴社演绎的江南丝竹新国风乐集《江南好》以及上海京剧院“花YOUNG年华”系列演出。

  一册在手,身边的文化活动可“按图索骥”

  “城市美育日”杨浦区活动中,杨女士沉浸在昆曲里有点“无法自拔”,来自延吉新村社区的季女士则对于在活动现场拿到《艺趣文化生活季》手册感到非常惊喜:“‘惊’是惊讶于杨浦竟有这么多有意思的文化活动,‘喜’是喜悦于从今往后参与文化活动有了官方指南。”

杨浦4.jpg

  当天,杨浦重磅推出《艺趣文化生活季》季刊。该季刊以“文化四季”为全年主线,分为“艺术漫赏”“文化漫享”“小憩漫拾”“四季漫録”四大板块,融汇区域内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剧场剧院等高标准、高水平的展览演出以及各类文艺活动信息,将全年活动“串珠成链”,为市民游客提供全面、深度的艺术文化生活指南。

  季女士表示,手册的内容很充实,设计也很精美,方便自己随时翻阅寻找身边近期的展览、演出等活动。

杨浦5.jpg

  据介绍,杨浦《艺趣文化生活季》手册在全区各大文化场馆、高校、商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地投放,市民也可通过“杨浦文旅”微信公众号获取电子版。

  在历史建筑中,阅读“时代的脚步声”

  让历史建筑成为“社会大美育”的“容器”,仿佛是一种“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信手拈来”。

  被誉为“小故宫”的杨浦区图书馆总馆,前身是旧上海市图书馆,于上世纪30年代建成开放,夏衍剧作《上海屋檐下》,也在这一时期创作完成。

  杨浦区“城市美育日”系列活动启动当天,杨浦区图书馆全民阅读品牌YOUNG书房下设的艺术导赏项目“戏剧+”,以“剧读历史情系家国”为主旨,开展了一场以夏衍剧作《上海屋檐下》为主题的沉浸式剧读会。

杨浦6.jpg

  剧读会是一种最早起源于戏剧剧团的剧本围读活动,是创作者们熟悉剧本的过程。本次朗读的剧作《上海屋檐下》,是夏衍于1937年春天创作的一出三幕话剧,描写了生活在老上海弄堂里的一群小人物的不幸遭遇和命运,揭露当时黑暗的现实,并力图使观众“听到些将要到来的时代的脚步声”。

  热身活动后,参与者们一人饰一角,重温经典名作。一位参与者表示,在这座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建筑内,通过阅读演绎剧目,不仅欣赏了戏剧文本本身的魅力与内涵,对老上海风貌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杨浦7.jpg

  今后,杨浦区图书馆“戏剧+”项目将继续开展讲座、演出导赏、沉浸式体验等不同形式的戏剧导赏活动,结合创新的阅读形式,让市民读者充分领略中外戏剧之美。

  纸鸢贴晴空,春夜诗芳菲

  筝筝纸鸢起,朝朝百花艳。优越的生态环境,向来是理想的风筝放飞之地。在杨浦,早在新江湾城街道成立前,江湾地区原江湾机场所在的区域,就是上海风筝爱好者的集聚之地。

杨浦8.jpg

  今年举办的新江湾城风筝节,已是第十七届。活动现场,“地空联动”,天上,特技运动风筝放飞表演充满动感,色彩斑斓的风筝争奇斗艳;地上,“江湾面花”“指尖风筝”“湾城书市”“书画飘香”“玉剪扬花”……首次开设的“国潮文化集市”热闹非凡。

杨浦9.jpg

  花朝节,俗称“百花生日”。唐代时将其与中秋节合称为“花朝月夕”,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十二或十五,人们有庆贺花神诞辰、踏青赏红等习俗,外出游览,将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寄托一整年的烂漫期许。

  本届风筝节还与B站“花朝节”梦幻联动。“十二花神”打卡、“花朝节”游园、围炉煮茶、落花点桃等创意活动让参与者在体验非遗技艺的同时,沉醉于一场“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的“春日宴”。

杨浦10.jpg

  近年来,新江湾城街道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道路,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这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土壤”。

  如果说放飞纸鸢,是为了应“和煦春日”之景,那么前不久新江湾城上线的一条“樱花光影大道”,则是为了“诗意春夜”而生。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纸鸢贴晴空,飞轮走盘线”……这里有一场光影艺术的视听盛宴正在上演,包括光“樱”列车灯光秀、新城“樱”乐会、鸢舞樱非遗文化展等。樱花树下,骑着脚踏车的孩子穿行而过,牵着宠物的老人闲庭信步,时髦的男女青年在喜欢的诗句前打卡……春夜,人们放慢脚步,用心感受家门口的“最美芳菲处”,拥抱充满无限可能的春天。

杨浦11.jpg

  来自马来西亚的设计师Benjamin陈,曾经参与了杨浦滨江全球推介大会灯光秀的设计,这次设计新江湾城樱花大道时,有了不一样的思考:“与灯光秀不同,设计樱花大道我们考虑更多的是居民的感受,希望用美来连接邻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