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社区”还不够 浦东让非遗留在社区

2022-01-14 15:15 来源: 新民晚报

  作为浦东的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上海绒绣的传承保护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21年初,上海市浦东新区绒绣协会正式成立,并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的第一个绒绣协会。

  过去一年来,协会牵头组织了覆盖面广泛、形式多样的绒绣传习培训活动,进学校、进社区、进云南、进新疆……传承推广浦东非遗技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浦东新区绒绣协会根据全市各家保护单位现有培训材料,依托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学科优势,编写专门教案。协会专门组织教案讨论会,师资招募会,并编写完成了初级教材初稿,未来还将编写中级、高级教材。

  绒绣协会还积极推动从“非遗进社区”到“非遗在社区”,让非遗传承人扎根社区,长期开展非遗传承活动。在统一教材完成后,协会依托浦东市民大学教学点,逐步推进绒绣培训进入浦东各街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第一期在6个街镇开设了6个培训班,通过“文化云”与线下接受市民报名,共有200余名市民参与培训。此外,绒绣培训还开进浦东的监狱,为特殊人群的就业提供技术支持,让他们在学习创作中找到价值感和认同感,让他们获得重返社会的一技之长。

  非遗传承也要从娃娃抓起。去年,绒绣协会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推动开设“走进非遗——上海绒绣”,共有80余位学生报名上课,并于去年12月8日举行“锦绣河山 这盛事如你所愿”上海绒绣师生作品展,这也是上海绒绣首次举办高校专题展。在双减的大背景下,协会还将把上海绒绣送入各中小学的拓展课、晚托班,做好中小学启蒙,高校基础培优。

  结合上海对口支援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安排,上海绒绣培训班还开到了云南剑川。根据《“携手兴乡村”2021年浦东新区结对帮扶剑川县文化艺术活动》安排,浦东新区绒绣协会和剑川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签订框架协议,从2021年12月28日起,协会赴云南剑川开展绒绣培训。

  培训充分发挥剑川拥有大批刺绣艺人的优势,引入上海绒绣一方面丰富了剑川刺绣产业类型,为将来剑川承接浦东的绒绣订单打好基础,另一方面也可增加剑川刺绣从业人员的收入,推动剑川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进一步推动“沪滇携手兴乡村”战略。

  在去年一年的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基础上,今年,浦东新区绒绣协会将举办2期中级培训班,并做好上海绒绣从业人员的研培工作,提高传承能力,增强传承创新后劲。例如,协会将依托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作为上海绒绣人才培训基地,组织上海绒绣传承人、从业者进行相关理论知识、非遗体系、技术能力等方面的系统培训;依托上海工艺美术学院建立上海绒绣振兴实习基地,积极推行现代学徒制,打造手工艺非遗大师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建立青年人才扶植计划,培养上海绒绣高端人才;依托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开设传统工艺的相关专业和课程,建立非遗重点实验室,实施“绒绣百人百画”创作计划,以当代艺术家作品为蓝本进行绒绣作品二次创作,不断探索非遗传统手工艺向中国当代艺术生产方向的转型。

  此外,浦东新区绒绣协会还计划依托上海对口支援和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将上海绒绣传习培训带往新疆,将海派艺术的魅力播撒在祖国西部边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