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纪录片拿下第26届亚洲电视大奖两项荣誉

2021-12-15 16:56 来源: 上观新闻

《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上海解放特辑》.jpeg

  12月10日,第26届亚洲电视大奖正式揭晓,两部上海作品拿下大奖,再度彰显上海纪录片的国际传播实力。其中,《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上海解放特辑》(Witness A New Dawn)荣获“最佳新媒体纪实系列片”奖;《亚太战争审判》斩获“最佳系列纪录片”奖,这也是该片继美国泰利电视奖历史类金奖后获得的第二个国际奖项。

《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上海解放特辑》剧照.jpg

《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上海解放特辑》剧照

  在沪西方人视角,讲述上海城市历史

  《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上海解放特辑》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指导,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摄制。特辑共六集,从在沪西方人视角,包括外交官、新闻记者、医生、商人等代表人群,正面、客观、独家讲述中国共产党接管上海、管理上海,经受住执政大城市初考验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系列短片采用全英文史料,包括当时《纽约时报》《每日镜报》的报道,美联社、路透社电文,还首度集中使用在沪发行的英文报刊如《字林西报》《密勒氏评论报》的新闻报道,以及当时驻上海外交官及亲历者的回忆录、日记、未出版口述史等。

  “每集短片都从一个上海地标切入,如上海大厦、民生码头、杨树浦发电厂、徐家汇藏书楼、南京路等。故事讲完后,再回到当下。”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导演王向韬介绍。每个地标分别对应《解放》《旧上海的末日》《“紫石英号”事件》《为了光明的上海》《第一印象》《上海的新生》六个分集故事。

  作为一项面向国际传播的短视频作品,“上海解放特辑”的最大特点是采用“在沪西方人”的视角,讲述上海城市史上最重要的变化。而具有东亚史学背景,已在上海生活20多年的美国人费嘉炯教授(Andrew Field)在片中担任嘉宾主持。他向观众讲述了一段特殊的上海城市历史,阐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在于人民的拥护,是历史与人民的选择。

  “这种第三方视角非常有价值。”王向韬说。作品的灵感最早可以追溯到2015年。当时,王向韬正筹备拍摄抗战题材纪录片《战火围城》,为此专程到美国采访旧上海著名周刊《密勒氏评论报》主笔约翰·本杰明·鲍威尔的孙子托马斯·鲍威尔。“托马斯出生时爷爷已经去世了,关于爷爷的事,他能说的不多。”但从托马斯带来的资料中,王向韬看到了一张苏州河畔河滨大楼的老照片。“他说,父亲比尔·鲍威尔在抗战胜利后赶到上海,继承了《密勒氏评论报》,直到20世纪50年代返回美国,这段时间一直居住在河滨大楼。并且,比尔在解放上海战役中,亲历了苏州河战斗。”这张老照片触动了王向韬,与在沪西方人有关的这段隐秘历史也在他面前撕开了一个口子。循着这条线索,“上海解放特辑”的分集主题一一诞生。

《亚太战争审判》获“最佳系列纪录片”奖1.jpg

《亚太战争审判》获“最佳系列纪录片”奖。

  行程9万公里,追寻历史真相

  如果说《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上海解放特辑》是从在沪“老外”的视角解读上海这座城市的魅力;纪录片《亚太战争审判》则是上海纪录片人主动出击,用踏遍澳大利亚、俄罗斯、美国、英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巴布亚新几内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寻访之路,回到历史发生的现场,揭开那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

《亚太战争审判》总导演陈亦楠.jpg

《亚太战争审判》总导演陈亦楠

  《亚太战争审判》是全球首部全景式聚焦二战后各同盟国对日本BC(乙丙)级战犯审判的大型纪录片,展现了日军在太平洋战场犯下的暴行以及战后国际社会以法理精神惩治战争罪行的历史,填补了该领域内的影视空白。连同此前已推出的《东京审判》一二季,三部作品共同再现了二战太平洋战争审判的历史经过。

《亚太战争审判》获“最佳系列纪录片”奖2.jpg

《亚太战争审判》获“最佳系列纪录片”奖

  “摄制八集纪录片《亚太战争审判》,对团队来说是一场跨越千山万水追问真相的征程。”回首拍摄之路,总导演陈亦楠还记得那组刻骨铭心的数字:摄制组浏览了散落在世界各地相关的庭审影像资料,相当于900部电影的时长;查阅了2000万字各种语言的庭审记录;辨认了1.5万张战犯、庭审人员和参与者的照片;还翻阅了160本不同语言的相关学术著作,涉及英语、法语、俄语、荷兰语、日语、马来语等,其中很多是亚马逊网站上的孤本。而这一切,都是为了确保每一处史实有据可查。

  相比审判甲级战犯的东京审判,聚焦乙丙级审判的亚太战争审判,时间跨度更长,涉及的地理范围、人员更广,从某种程度上说,更能反映二战后对日审判全貌。然而,国际上对于这个领域的学术研究非常有限,史料极为匮乏,这给纪录片的调研、联络和采访拍摄带来了极大困难。

  “要在全世界寻找这段70多年前历史的亲历者和相关人士,简直就是大海捞针。”陈亦楠介绍,在拍摄制作过程中,摄制组跨越4大洲13个国家和地区,行程近9万公里,采访近50位国际专家学者以及40多位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和后人,其中包括对多位百岁老人抢救性采访。

  在陈亦楠看来,《亚太战争审判》的视角是国际性的,同时纪录片的主基调也是平和、理性、客观的,“纪录片响应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用丰富的镜头语言重现历史真实,通过讲述历史反观当下,呼吁人类珍视和平,共同携手走向未来。”